-
1 # 居禺安
-
2 # 純鈞LHGR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一,芻狗,古代祭祀所用之物。芻,紅色的絲線。
《淮南子·齊俗訓》:譬若芻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黃,絹以綺繡,纏以朱絲,尸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後,則壤土草薊而已,夫有孰貴之?
可以簡單理解為,束芻為狗,以祈福為用。特徵是一次性物品,用完即棄。
二,斷句。
最多見的斷句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單句可以解釋得通,但是於上下文不通。
正確斷句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理由很簡單,因為下面一句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若斷句為“天地不仁”,勉強可以穿鑿附會,但勢必將下一句亦斷為“聖人不仁”——不仁,又怎麼稱得上聖人?於理不通。
三,仁。此為古義,現已無,意為“包容厚待”。
整句的意思。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若不能包容厚待世間的萬物生靈,就會像“芻狗”這種用具一樣,遭人始重而旋棄。
換句話說,就是人將會逆天而行。但道法自然,自然法道,天地逆亂則失道。
下一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若高居廟堂而不察民間疾苦,這樣的聖人也會馬上被世間拋棄。即聖人失其道,天下共伐。
——恆,不是常。
老子此旨,喻斥心胸器量。“仁”字在古漢語裡,並不完全是一個褒義詞,而是中性的。
《道德經》第五章是在講包容心,無論好壞善惡,實際上全都要“仁”,也就是包容。
為何壞、惡亦要包容?因為要留給其改進改正的餘地。
-
3 # 勇敢的大白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字面意思理解:天和地不仁義,當世間萬物都是草紙紮的狗。
啥叫草紙紮的狗呢?就有點像咱們現在上墳用的花圈,燒給先人的,屬於一次性消耗品,沒啥太大的價值。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經》更是其中的典範,不然也不會成為道家的指導思想,因此只從字面意思上理解,顯得咱們忒沒文化了點。
深入理解:天地最大,順其自然,萬物愛咋樣咋樣,天地根本不屌你。
理解到這一步,有很多人就不樂意了,人類可是天地之靈,萬物主宰,地球上最牛逼的物種,動動手指核彈毀滅地球,咱們都這麼牛逼了,天地竟然當我是草紙紮的狗?
有一說一,對天地而言,咱們和草紙紮的狗還真沒啥區別。
啥叫天地呢?這裡不單指地球,這是咱們中國人對宇宙的專有概念,囊括空間、時間、天空、大地、月亮、星星……,總之就是無窮大就對了。
一旦到了這個維度,人類不管咋蹦躂天地眼角都不帶瞄你的。
很多人對核彈炸地球這個事非常狂熱,主要是前兩年地攤文無比推崇核彈的威力,大家都被帶歪了。
什麼毛子的“大伊萬”放在地球赤道上能把地球炸兩半之類的,簡直就是吹牛逼不用上稅。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現在把地球上所有的核彈都引爆,人類和大部分動植物都妥妥地滅絕,這點毫無疑問,但是對於地球而言,這點傷害壓根不破防,連個毛都算不上。
一億年前恐龍多牛逼,稱霸陸海空,說滅絕就滅絕,對地球有啥影響?
如果現在人類立馬都滅絕,估計地球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地球46億年的歷史了,多少物種生生滅滅,人類這才蹦躂了幾年,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事。
這還是地球,放到宇宙這個量級上,那人類咋樣更無所謂了。
借用郭德綱相聲裡的一段話:我和一個火箭專家說咱們的神州飛船得燒煤,還得燒無煙煤!但凡那專家看我一眼,那就是他輸了!
不理,就是對無知者最好的迴應。
其實人渺小不可怕,可怕的是渺小還把自己當回事。
說到底,人類也好,草紙狗也罷,都是天地間一瞬間而且毫不起眼的產物,放到天地維度,人的一生幾十年,對天地連彈指一揮都算不上。
因此,別糾結天地怎麼看人,人怎麼看狗了,大家都是世間萬物的組成部分,誰也不比誰高等。
認清自己,好好生活。
以上。
-
4 # 離道太久
不仁才是大仁。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如果強調仁義,規定善惡是非,人就活的有壓力,就會出現很多假仁假義的人。人要活的怎樣是人的事,所產生的後果自己承擔如此而已。
-
5 # 唐老鴨的生活
原義是天災地禍,萬物遭殃,像無有依靠的小狗一樣。含義是指父母沒有仁義道德,兒女就像無有依靠的小狗一樣。國主昏廢,庶民遭殃。
-
6 # 171188
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芻狗”,大家都知道“芻狗”是草扎的狗,用於祭祀,用完就扔。所以這裡可理解為一一需用時精心打造,抬上高位,用完就扔掉或一把火燒掉。整句聯絡上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為撐控者(統治者),對工作和下屬要從整體利益出發,不能帶個人的感情,要嚴格執行有用的捧,無用的扔。不要因為個人感情而影響規則執行。二是作為被統治者,要努力使自已讓統治者覺得有用,才可能不會被放棄和犧牲。整部《道德經》並不是講做人的禮謙恭讓的品德,而是在講宇宙和社會的執行規則(道);如何遵守和維護執行規則而從中受益(道法自然即德)。聯絡百家爭鳴時的推銷對物件,用今天話講,《道德經》就是一部《統治者的修養》。
-
7 # 安家山
天地不仁是天地不會像人類一樣帶有七情六慾三六九等,所謂仁義道德,不過是人類自我等級封稱而已。對於老天而言,萬物自生自滅,沒有誰比誰更值得憐憫,大家都一樣,你認為你們是人,在天地看來,不過是和芻狗一樣的草木罷了,用完也就扔了。
-
8 # 讓世人明白認識自己
天地是慈悲的,不需要仁義的評價,即天地不仁。滋養生育了萬物,並且善待萬物,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分別,統統滋養澤育。即以萬物為芻狗,毫無分別。
回覆列表
芻狗[chú ɡǒu]: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典出通行本《道德經》老子第五章,郭店簡本《老子》無此句。郭店簡本僅有本章中“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文義與通行本同。
魏源本義:“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牲畜)。
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掉不管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滋養著萬物,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不求萬物用草紮成的狗來表示祭拜他。所以天地不言仁,不爭仁,滋養著萬物,不求萬物回報他。 聖人不會說自己多麼仁厚,為百姓做了事情,不需要百姓用芻狗那些來回報他,所以聖人不言仁,不爭仁,為百姓做事,不求百姓回報。
現在有些地方被引申為:事物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便如廢品一樣任意丟棄。
天地本就是無愛無憎,無慾無求的,給予萬物繁華並不是因為天地喜愛於它們,使萬物蕭條也並不是因為憎恨於它們。
生命便如芻狗一樣,當祭祀完畢之時,芻狗的使命也隨之結束了。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會中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就像萬物的枯榮,天地的運轉,誰也沒有辦法將其破壞,最終還是要選擇不加以干預的“無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