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注娛樂人生

    現如今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自主與合資,國產與進口,民營與國企,各方力量都此消彼長,對於亂象叢生的華晨汽車來說,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在近幾年裡中華的投訴量並不十分搶眼。然而這終究只是個表象,隨著銷量的提升許多問題已經開始逐步“浮出水面”了。

    質量缺陷?

    前擋風玻璃成“玻脆脆”!

    曾經上海蓮花河畔景苑一倒“成名”,被網友戲稱為“樓脆脆”而天下“聞名”,而如今汽車行業也出了個“脆脆”,即華晨中華前風擋玻璃“弱不禁風”,會莫名其妙地開裂。

    玻璃雖說有易碎品之稱,不過汽車玻璃卻不盡然,因為汽車玻璃大都是由普通玻璃板加熱與淬火而成,其內部存有內應力,該內應力可讓玻璃具有很高的抵抗物理衝擊的能力,並且能承受170攝氏度的溫度變化。

    另外,如果帖上了玻璃貼膜,其強度還將提升100倍以上,甚至可以抵禦子彈的打擊,所以,中華汽車的前風擋玻璃自動開裂,確實是個“匪夷所思”的事!

    機油乳化,

    中華V3首當其衝!

    眾所周知,發動機機油即俗稱的潤滑油,被譽為汽車的“血液”,但它不僅能起到潤滑作用,還有清潔、防鏽、冷卻等功能,對延長髮動機的壽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對於乳化問題的出現,各個廠家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早在2013年,當問題在長安CS35車型中大量出現後,長安給出瞭解決方案並向國家質檢總局主動進行召回備案,而華晨中華的態度是完全無作為,大概與華晨公司有華晨寶馬這個“利潤奶牛”有關係吧!

    剎車通病?

    華晨汽車為何還在買?

    有中華H330車主投訴汽車在出廠時剎車制動和剎車片就出了質量問題,向廠家反映兩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據小編了解,華晨汽車曾經發布“三心”服務承諾以提升其服務短板,然而投訴車主表示根本沒體會到『貼心、放心、隨心』的“三心”服務,華晨中華真的是“腰桿子”硬了嗎?

  • 2 # 風靡車視界

    華晨汽車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步子跨得太大,扯著襠了。

    華晨汽車旗下擁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華晨中國、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央企也就這麼玩玩還可以,一個國資委下轄的企業就敢這麼搞,典型的一些做派,其實就是拆東牆補西牆,一家倒閉,其餘全部受影響。

    自從華晨跟寶馬合作以後,華晨完全就找不到北了。其實中華汽車的銷量還可以,尤其是前幾年的時候在市場上也屬於比較有優勢的款型。雖然不斷的有爆出質量問題,但是都不至於能夠打到華晨汽車。但是自從和寶馬合作以後,所有的重心就在於寶馬上面,感覺自己就生產寶馬,自己就是寶馬的代言人。

    華晨汽車集團還在不斷的增建,建成南北兩大產銷基地,五個整車生產企業、四個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而這麼多其實確實有點多,金盃汽車、中華汽車、華晨寶馬,就簡單的三款產品不至於建造這麼多,而且旗下主要的就是金盃汽車和華晨寶馬(其實一般般)。這就很容易扯著襠,為後期倒閉埋下伏筆,只剩下一對不值錢的裝置和場地。

  • 3 # 老高你好小紀

    你好!我是老高你好南方團隊的小紀

    我以個人的角度來分析下華晨衰落的根本原因

    1.華晨與寶馬的合作只是徒有其名,真正掌管寶馬的是寶馬自己,華晨僅依靠寶馬的銷量帶來的部分分紅!

    2.在其他自主品牌大力研發自家產品的環境下,華晨僅僅依靠著分紅勉強度日,拋開寶馬的利潤,華晨汽車整個公司一直都處在虧損的狀態

    3.在合資的規則影響下!寶馬增持了華晨的公司股份,這讓華晨徹底失去了這個大腿,相當於被寶馬一次性買斷,失去了寶馬固定的利潤支撐,華晨汽車不破產重組都不可能了

    4.國內汽車消費水平日益增高,國產品牌不僅要面對國外大品牌的打壓!還要面對本國造血能力極強的自主品牌,想要在這樣的夾縫中生存,沒有龐大的資金和極強的自主研發能力,華晨汽車必然就要面臨衰落了

    總結:華晨公司常年虧損,過於依賴合資品牌的固定利潤,沒有自主研發能力,華晨汽車自然而然的走向衰落!沒有任何意外!

  • 4 # 何同學扒生活

    利益紛爭時代,我不能從你這裡賺錢了,你不上進,但我需要成長,需要賺更多的錢,我就需要脫離你去尋找其他合作,你沒有掌握關鍵技術,倒下是遲早的事情…

  • 5 # 華星電影剪輯

    華晨做錯了什麼?

    1、掌舵者出局後無人能接替

    在現實中,經濟很難脫離政治而存在。華晨從輝煌到墜落,只是一念之差,仰融在商業上展現了驚人的才華,但卻在政商關係的處理上失去光彩,導致自己在華晨上升期突然出局。

    如果仰融繼續將這盤棋下完,華晨應該會有更好的結果。吳曉波將其比喻成“一盤格局很大的棋突然失去了棋手,後面不管誰來接手,都很難理解原棋手的格局”。

    最初接替仰融負責華晨運營幾名高管號稱“四大金剛”,卻沒能續上仰融的棋局,反而為了自身利益開始套現離場,導致人心盡失。祁玉民臨危受命也只能力保華晨不死,但也難再創輝煌。

    從這一層來說,仰融沒有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而是堅信自己能對華晨進行掌控,也是他的一個失誤。

    2、忽略正向開發能力,產品力差

    正如前文所描述的,祁玉民掌控下的華晨汽車有些急於求成,背靠寶馬輸出技術之後,祁玉民認為整車發展就是技術的整合,對於自主技術的研發並不看重。

    這就導致雖然華晨旗下的中華系列推出過一系列的產品,並且數款產品還能擁有不錯的銷量成績,但是幾乎沒有一款產品能夠成為常青樹,結果都是高開低走。

    此外,華晨對於市場的判斷也不夠準確,不能把握消費者的痛點,不知道消費者想要一款什麼樣的汽車,好像只要生產出來就行了,買不買是消費者的事情。於是誕生了很多失敗的車型。

    典型產品MPV華頌7,對標GL8,在2015年上市,號稱耗時3年半,研發經費超26億打造。祁玉民為華頌7開過107次會,但由於價格超過23萬,消費者並不買賬,一直表現平平,今年1月至4月銷量僅為9輛。

    此外,華晨汽車質量問題也堪憂,尊馳在2007年時曾得到過Euro-NCAP標準下一星的評價,被德國媒體譏諷為“來自中國的廢鐵”,對品牌形象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3、核心團隊成員出走,影響深遠

    華晨在動盪期的高層頻繁變動,導致核心技術團隊丟失,這讓華晨一直沒有緩過氣來:華晨金盃負責研發的趙福全投奔吉利,負責銷售的楊波投奔奇瑞,劉志剛攜大批“親衛軍“轉投比亞迪等,都是華晨重大的損失且很難彌補。

    4、政府力保寶馬,華晨地位較低

    華晨寶馬是瀋陽最大的納稅企業,2017年納稅240億元,創造了1.8萬個工作崗位,其體量在整個東北地區僅次於一汽-大眾。

    此外華晨寶馬擁有零部件供應商超350家,將近四分之一位於遼寧,建立起了完善的產業上下游供應鏈,

    華晨和寶馬,金字招牌自然是後者,所以無論如何,遼寧不能失去寶馬。這就導致了寶馬在對話中是相對強硬的一方。

    華沉,保馬。

  • 6 # 遼寧金鼠

    國家“以市場換技術”的思路清晰,但是制度不夠完善,管理、考核、激勵、監督等等環節缺失,導致政策執行出現偏差,越走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生不出孩子。要不要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