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滿院荷香一池秋
-
2 # 使用者淋燁嶽鈺
寫一首現代藏頭詩
七絕《蕎花婚戀》
蕎麥葉綠遠望翠,
花白如雪銀蝶飛。
婚照紗服梨花類,
戀侶攜手互情催。
-
3 # 白水一杯9875
風推院門日西斜,
嶺上新妝一抹霞。
不忍山中看落葉,
前來陌野問蕎花。
-
4 # 江葦reed
記得曾替,辛棄疾,寫過一首小詩
東山
四十餘載夢
家山松竹老
長劍歌殘處
不盡是麥蕎
-
5 # 老張1800
七絕 蕎麥花
陋轂坊
夏收餘力播蕎麥,
入秋茂盛開白花。
漫山遍野翻香浪,
五穀豐登樂萬家。
-
6 # 松聲竹色
徒從立夏早繽紛
盛對秋姿豔伊人
從此悲風何感舊
寒裳抱露塑金身
-
7 # 涼夜竹堂
七絕·蕎麥花
一秋清爽遍山窪,
誰詠溫馨雪浪花。
甘把相思齏玉粉,
漫將愛戀灑天涯。
-
8 # 遊方詩人
蕎麥花開麗如雪,樂居荒原遠鬧熱。渺小難入勢利眼,亦多馨香招蜂蝶。秋後結籽輾作面,常助饑民度荒月。閒客總羨牡丹紅,農家最念山蕎麥。
-
9 # 費玉山
田間荒野低賤身,
未敢高攀入豪門。
待到金秋結苦籽,
花殘骨碎暖人心。
-
10 # 152015516
七絕·蕎麥花(新韻)
遍野冬蕎雪散香,
莖纖葉細矮棵幫。
雖然樸素實高貴,
勝過名花可作糧。
-
11 # 雨後嬌陽518
首先感謝題主盛情之邀!寫詩之前先與諸位分享一個小故事,與大家共樂。
在我小時候,常聽老一輩人講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華北地區有兩個大財主,他們的土地相鄰而耕。一個做惡多端,勾結官府,欺壓鄉鄰;另一個慈悲為懷,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上帝為了懲罰那個惡老財,在某一年豐收在望的晚夏季節,派雨神攜帶冰雹去打砸惡人土地上的莊稼,由於兩家土地相鄰,結果一不小心,連帶著把善人家的莊稼也給打得絕產了。鄉親們知道後,紛紛口誅筆伐,譴責上帝不公,大罵鬼神有私。大善人一家也很傷心難過。後來上帝知道了這個失誤,急忙派天神下凡,往大善人的地裡播撒了喬麥種子。由於喬麥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基本上都是旱澇保收,生長週期又短,雖然產量稍低,但是,成熟後既能做米、又能磨面,總算對善人的損失進行了補償。從此後,在華北地區留下了喬麥這個農作物。每當仲夏後期,一旦其它農作物遭災絕產了,農民們就趕緊補種喬麥,以圖自救。因此,在華北地區才有喬麥這一品種。
七絕
《為喬麥題句》
2020年11月15日午時
出生晚夏得金風,
長在華朔大地中。
頂戴白冠瑩似雪,
祛災濟危建奇功。
-
12 # 賀虹橋1958
吳山楚水產苦蕎,樸實無華自妖嬈.日月空明添蜜意,天地博愛品猶高.精工醞釀毛鋪酒,漿色琥珀樂逍遙.醉舞西塞滄浪月,劉郎度情詠碧霄!詠蕎兼懷劉公劉寓錫東方行者
-
13 # 投機狙擊手
李的詩很好啊,現代人很難 達到這境界,如真要,賦打油詩一首:
深秋時節醉人行,涼風陣陣酒已醒。抬頭望遠雪一片,美景竟是蕎麥花。
-
14 # 小號哥
苦蕎六月遍開花,
青山之下好當家;
天生不是富貴種,
絕處逢生全靠她。
蕎麥屬於粗糧,喜高寒氣候,抗病蟲害能力強,產量高,分佈在內蒙古,山西地區。可以釀酒(苦蕎酒),透過做成麵食且耐飢餓,特別是在災年就更能突現她的作用。
-
15 # 人生探索號
暮秋時節天悲涼,
蕎麥花開競芬芳。
滿山遍野皆此花。
潔白素雅香萬家。
-
16 # 鑫靈詩詞
《愛上蕎麥花》
———鑫靈
常於九月凝白雪,又往溪邊飲甘泉。
愛探千花身扶正,惜香百里袖藏芳。
叢中漫跑新人笑,地裡嬉遊故友憐。
為了明年君好找,還穿這件小白裳。
———2020年,11月15號
-
17 # 荷花32551
六月蕎花香滿山,
蝶飛鳥唱戲人間。
戀人追逐心歡喜,
景色宜人詩賦篇。
-
18 # 老石8350
苦蕎花開白如雪,
蜜蜂當春蕊裡吸。
山雞野鳥群歡喜,
人收顆粒做鍋貼!
-
19 # 雲英
贊蕎麥花
秋來野陌白花開,疑是瑞雪落瑤臺。
陽光普照猶淡雅,西風送爽馨香來!
-
20 # 坐看雲天風起時
七絕《蕎花》/平水韻
花開自在語秋風,
點點星光恰雪絨。
羞與百花爭豔麗,
溪邊陌上綻無窮。
蕎麥花的花語是戀人,也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寓意。葉三角形或卯狀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每株可開花2000多朵,味淡,通常開放在9月-11月,喜歡生長在荒地、路邊,靠水源之地。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村夜》中這樣寫到: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讀著詩句,或許我們也可以想象當時在寂靜的山村裡,微風涼涼,草叢裡的蟲聲繚繞,放眼望去眼前那一片蕎麥花在月光下潔白如雪,是那麼的靜那麼的美那麼的給人一種期待遐想的感覺……
回覆列表
文化上的東西大多有感而發。當一個人窮困潦倒的時候,他大多會產生許多感慨,如文王的周易,孔子的春秋,司馬遷的史記,大多是在逆境中完成的。況古人交通不便,資訊不靈。所能做的唯一是著書立說。反觀而今社會,資訊靈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物慾橫流。在這社會大轉型之時,發財的花天酒地,貪困的惶惶終日。因此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裡,誰還有心思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呢?一個文化的興盛一般是對一個吋代的總結,多發生在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