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有刺

    此幅字,反映出典型的清末的書法風格,以及清末民間共通的書法審美意趣,作品攜著冬烘之氣撲面而來,書者執著,古板,愚腐,可窺館閣體流風所及,對書法毒害非淺。然書者水平絕非泛泛之輩,雖未能免俗,但能出汙泥而不染,還是給我們帶來一股清新之氣,一種書法美的享受,這是值得我們後人點讚的。是書,取法於蘇東坡,雖然二個有字,有雷同之嫌,尤為突兀,但在那個兵荒馬亂年代,書者能把蘇字寫到這個水平,還是需要一定定力和功夫的,在那個國運沒落,江河日下年代,不能對書者做過多的奢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否則其時之人,不會把一個當時公認為草包的字書丹上石,又假書把現代一書家的字,放在彼時,也不定會被其時之人,罵為爛字的。你說是嗎?

  • 2 # 俗話說得

    落款是“甲寅年桃月題”。

    其中的“桃月”是農曆三月的別稱,不是人名。所以僅憑這張照片看不出作者是誰。

  • 3 # 素里布衣楊半

    想確定是何人所書?目前能幫助我們進行判斷的就只有這幅照片的作品了,最後的“桃月”題款,是唯一僅有的判斷渠道,“桃月”是指人名還是指季節?我們暫且把“桃月”作為作者的名字吧,在找不到任何人名的資訊情況下,只能對作品做簡單的點評。

    桃月是誰我還沒有找到準確的資料,這方面交由古玩鑑賞家來推斷可能更有利一些。

    我們只能根據拓片中的文字資訊進行合理的推斷與分析。

    見到作品的第一眼,就基本可以確定這是清代中期或者後期的作品,為什麼?因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書法特徵,清代以前的各朝代是見不到這種風格的書法作品的。這幅作品應該定義為行楷書法,而行楷書法在清代是較盛行的。

    清代的書法主線是在復古思潮中進行的,一股大的潮流是以對篆字隸書魏碑的追求為主,而另一大類則是以康乾皇家引領的館閣體潮流為主,特別是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的詩書才藝超凡脫俗,並把館閣體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使“館閣體”在清代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歷史印記。

    剛強果敢,進取正直

    說到這,大家是不是對圖中的拓片有些記憶?對!這種字大家不應該陌生,它就是人們俗稱的清代“館閣體”呀!其實“館閣體”的定義是比較寬泛的,清代的館閣體的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

    這種“館閣體”就屬於乾隆皇帝特有的“館閣體”,凡是去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人,對這種書法的風格都會有印象,這一類字是那個時代的書法符號,它經常出沒在清代皇家的園林景觀中,成為我們瞭解清代書法的一個重要渠道與視窗。

    乾隆官閣體是有一定的書法創新含量的,仔細品味,你會發現它與清代以前各時期的楷書都有區別,從技法上來看,總體上是繼承了唐楷的風格,筆法上以藏鋒技術為主,但乾隆“官閣體”的整體書寫方式更趨於流暢自然,在部分的比劃交接中,適當的採取行草書的筆勢,將看似僵硬的比劃關係注入了新鮮活力的元素,使本顯呆板的楷書作品生髮出活潑之意,這種創意十分有趣有味,也把那個時期的楷書貼上了自己獨有的標籤。

    乾隆“館閣體”的書法品味是比較高階的,之所以稱之為高階,是因為其書寫的難度較大,一種書法是否高階還是垃圾,關鍵要看其書寫的難度,乾隆“館閣體”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增加了難度的產物,嚴格說它比唐楷與元楷更難寫,所以在書法史上,乾隆“館閣體”是應該佔有一席之地的。

    現在有些人一提起“館閣體”就嗤之以鼻,這既是對館閣體的錯判,也是一種無知與無奈,說無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館閣體”內在價值所在,說他們無奈,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根本寫不出這種“館閣體”的。所以不負責任的詆譭謾罵就成為其繼續搞醜陋書法的理由。也讓館閣體蒙受了不白之冤。

    諸君皆兄弟,天下一家親。

    現在我們雖然不知“桃月”是何方人士,但透過其作品可以大致判斷其應該是乾隆皇帝的後人,或者是與清代皇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之人。只有他們能有機會大量持有乾隆書法的資料,只有他們有實力有興趣能將乾隆爺的書法忠實認真的繼承發揚,沒有深厚的文化家庭底蘊,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做保障,是無法支撐一個學書人把乾隆館閣體演繹到如此程度的。

    能把自己的作品書丹上石,供他人欣賞把玩,這也只有那些擁有雄厚財力的人可以做到,一個無錢無勢的人即便能寫出這筆好字,但將字刻碑一事是無力做到的。拓片的作品讓我會越來越堅信這就是某個阿哥閒來無事的傑作。

    小冬淑色淺,柔雨降池清。晨練心顏悅,和聲述始終。

    現在小結一下:桃月,乾隆皇帝的後裔,學得祖輩相傳的一手好字,某天閒來無事勒字上石,供周圍達官顯貴們賞玩。因年代末久,其偶得之作竟得以保留,今日楊半與此作有緣相見,於是寫下短文記之。

    圖中第二三四幅作品均選自筆者楊半【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先秦篇)【郭店楚簡臨摹創作專輯】

    答不一樣的問題,發不一樣的作品,給您不一樣的體驗。

  • 4 # 老秋158300080

    漢字,大凡有點文化的都要寫字。書寫有好壞之分,做為人的臉面,都希望自己的書寫好一些。王羲之是中國漢字行楷的集大成者,也是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形成的。古代成為書法大師的大都是有名氣的文化人,形成自身字型體留芳百世的並不多。但古人只用毛筆寫字,當然字寫得比較好,功底深厚,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現代書法,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從小也是先用毛筆寫字,有一定功底。年輕人以書法為業,天天練之有了功底,並以碑貼為標準勤練之也是能成為書法高手。故現代人學書法,一些人為了裝門面,名人書法氾濫,一字值千金,為名而書,幾個人能成為書法家?大都不是。做為世人,還是把字寫好,人人每天寫字,寫得如何?讓大家評論,別想著為名當家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前任已經結婚並已經有了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