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唯見風雨
-
2 # 精彩博殺
不會。
一、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二人本身的權力慾望就不強。
二、戰爭不僅僅是將領的如何優秀,士兵們如何勇敢,統帥和謀臣的運籌帷幄,還要看一看自己的經濟實力。古代打仗確實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3 # 博興國史
即使徽欽二帝自殺,宋高宗也不會全力支援岳飛北伐,這是因為:
一,終宋一朝重文輕武,防武夫擅權是基本國策。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武將出身,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因此趙氏皇族對武將格外警惕。而岳飛及麾下的岳家軍在抗金斗爭中立奇功無數,屢屢大敗金軍,岳飛在民間的威望日隆,岳家軍規模越來越大,讓經歷過“苗劉兵變”的宋高宗頗為忌憚。
宋靖康之恥
二,保住自己的皇位,是趙構稱帝后裁決軍國大事的絕對前提。偶然的機會,趙構才能登上帝位,因此他最忌憚趙氏皇族正統來搶奪帝位。即使徽欽二帝自殺,欽宗尚有三子趙諶、趙謹、趙訓,均比趙構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其中趙諶於建康元年被立為皇太子,是金人的重要砝碼。金朝所立的齊國被南宋擊潰後,金朝大臣一度想放皇太子趙諶回開封,以其正統地位分化、瓦解南宋朝廷。
岳飛北伐
三,以文制武,文官集團對武將的猜忌和排擠。在對任何有覬覦皇權可能者的警惕中,皇帝與文官們達成了有默契的攻守同盟,牢牢壓制武將的的地位。最典型的宋仁宗朝,赫赫有名的學者歐陽修聯合宰相文彥博等文臣構陷名將狄青,免去樞密副使貶至一州。宋高宗時,在秦儈等文臣的打壓下,朝廷也同時召岳飛、韓世忠等武將入朝為樞密副使,奪其軍權,岳飛在排擠之下,怒而棄官為母守孝。
-
4 # 大馬哈魚12
答
不會的,因為宋高宗與岳飛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否則秦檜也不會以“莫須有”的罪來害岳飛。
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岳飛的軍隊他必須渡過長江,在北方沒有什麼勢力支援他,算是孤軍作戰。宋,這時候應該是除岳飛外整個利益集團都達成共識,岳飛就是一個異類的存在。
軍事對比一下,就是岳家軍的數量有限,據說岳飛所轄的軍隊,沒有超過15萬。不可能形成統一中原的實力,另外一個就是岳家軍是步兵在北方與騎兵作戰,不可能取勝。
岳飛手下的將領都不喜歡岳飛,除了他的兒子和他一心外,大多數的心思,都是能不打就不打,貪圖生活的享受,怕岳飛一旦得到皇帝陛下的欣賞,渡江作戰,那麼自己有可能性命不保了。好不容易有了地位,就這樣玩完了。所以在秦檜整岳飛的時候,這些人積極配合,怕岳飛有東山再起。
高宗與岳飛最大的分歧就是接班人的選擇上,岳飛不喜歡高宗選擇的接班人,這也是高宗辦岳飛有罪的原因。
-
5 # 史途老馬
提起宋朝,近期人們往往對宋朝的繁華富庶津津樂道,但史學界給出的評價卻是“積貧積弱”。趙匡胤的皇位來路不正,他也最怕別人也來個“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後,他對宋的政體進行了全新的塑造,核心就是“強幹弱枝”。在政治上實行“以皇帝為中心的集體領導制”,重文輕武,削弱相權,中央機構疊床架屋部門重疊,這樣的政體之下,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可能大權在握。軍事上實行職業軍人制度,正規軍稱禁軍,拱衛中央,地方部隊稱鄉兵、廂軍和藩兵,將領所轄部隊隨時調換,兵不識將,將不知兵,每逢災年,就招募大量災民入伍,吃皇糧保證不造反,導致軍人素質極差,軍隊戰鬥力極弱。兩宋時期,官吏、軍隊人數眾多,冗官、冗兵、冗費是宋代的痼疾。
有錢人都比較膽小,宋朝的富庶讓周邊的惡鄰居看著就比較眼紅。宋的國土面積是歷代中原王朝中最小的,在北宋周邊,強敵環伺,有遼、西夏、土蕃、回紇、大理,除了大理,宋誰都打不過,更要命的是,幽雲十六州始終收不回來,這塊包括今天北京、天津全部和河北、山西一部的土地從後唐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後,中原就直接暴露在強敵面前。宋太宗曾兩次用兵意圖奪回,但均遭到慘敗,連宋太宗自己都身負重傷趴在驢車上才逃回來,從此以後宋朝君臣就對收復燕雲十六州死了心,宋徽宗、欽宗更是丟掉了黃河天險,南宋退守淮河沿線。從“澶淵之盟”後,宋朝皇帝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花錢能擺平的事兒都不是事兒,就當破財免災了,咱不差錢!
說起來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但是他的後世子孫實在是差點兒血性,明朝皇帝還知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呢。往好了說宋代皇帝可能有點“小國寡民”的哲學思想,不要戰爭、不要內鬥、不要折騰,聚精會神搞建設,安安心心踏踏實實把自家小日子過好比啥都強。南宋詩人林升的詩寫得很形象:“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只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整個有宋一代的君主都是偏安思想。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一度風雨飄搖,要不是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名將的湧現,南宋政權可能就始於高宗終於高宗了。抗金形勢稍有緩和,高宗就立刻解除了這些將領的兵權,並以殺岳飛為條件同金國講和,又回到破財免災的思路上去了。宋孝宗不信邪,勇敢地發動北伐,結果失敗後心灰意冷乾脆連皇帝都不幹了,學他幹老子宋高宗禪位給皇太子,此後的皇帝就都渾渾噩噩混日子。
宋朝皇帝似乎從骨子裡尊重知識尊重文化尊重文人而鄙視太祖的出身——武將,強漢盛唐的尚武精神遺失殆盡,雖然貢獻了燦爛的文化和先進的文明,但終究擺脫不了“弱宋”的評價。
-
6 # 資治通鑑1980
1.會有小打小鬧,但絕對不會大規模北伐。小打是給百姓作秀,凝聚人心,同時也讓岳家軍累的無暇琢磨其他事情。
2.其實秦檜是忠臣,背鍋俠,這也就是為何不能北伐的根本原因。
-
7 #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宋高宗很聰明的,知道武力打不過金軍,能防禦就是勝利,議和是明智的選擇。岳家軍幾萬人,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五六萬人,打到河南河北,會被全殲,岳飛也知道,喊口號,振軍心,是武將之必備,古今都一樣。
-
8 # 那羅延鵬
先回答,不會。宋高宗就想安安穩穩的做個後主,完顏宗弼搜山檢海抓他的時候都給嚇萎了。苗劉之變時他深刻的意識到,外敵和武將譁變一樣可惡。只要他能過的安穩快活,他是不會去收復河山的。大好河山不是他丟的,沒有負罪感和使命感。從他甩鍋給王安石就明白他就沒憋好屁!只可惜哲宗身體不好,徽宗這支都是軟蛋要不然歷史必會改寫。
-
9 # 湯姆打傑瑞
當時宋王朝的統治貴族在面對虎狼子之師的金軍攻城虐地時表現的非常懦弱。
當徽欽二帝及其宗室被金人悉數虜掠北去的時候宋朝中央可謂嚇破了膽。以至於宋王朝中央一面倒的只求媾和。
然而當時的地方武裝和民間力量在面對強金的時候卻和宋中央的態度完全不同,他們要求堅決抵抗。
紹興八年以秦檜和趙構為首的中央投降派一度險些和金達成協議。當時漁獵民族的金對宋的國土佔有慾並不太強所以也答應歸還河南地。在這個時候朝野一片頌歌,地方政府需要向中央上賀表,岳飛就上表說“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秦檜讀之大怒。所謂“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可惜當時大宗中央朽木居廟堂之上,秦檜趙構一拍即活,只想屈膝求和、奴顏苟活沒有抗金的決心,因而自毀長城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於獄中。而最後由於金國內部原因不但不還河南地於宋還對宋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此次和議失敗。
紹興11年宋金最終達成和議。和議內容大約有如下三條:
1、宋稱臣於金,“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2、每年納“歲貢”銀絹各甘五萬兩、匹。
3、兩國以東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
或有人說這個和議確立了南宋的正統地位。奇怪的是你都世世孫孫謹守臣節了還能是正統地位?這是宋國莫大的恥辱,所以你宋史不記,而金史的完顏宗弼傳記裡卻記的清清楚楚。
因為宋朝政府朽木當權沒有骨頭,所以我認為不管徽欽兩人是否自殺,宋都不會支援岳飛等北伐。
回覆列表
談一點我粗淺的理解
不會
宋高宗之所以把岳飛召回,不僅僅是因為害怕徽欽二帝回來搶皇位,更重要的是害怕岳家軍,宋朝因為太祖的原因,一直都害怕武將造反,比如仁宗朝的狄青,做到樞密副使,等於是進了中央成為國家級幹部了,還是被歐陽修等文臣擠對走了,以至於鬱鬱而終,仁宗跟歐陽修說狄青是忠臣,歐陽修一句話就把仁宗噎回去了,“難道太祖不是周朝的忠誠嗎?”縱觀宋朝四百年,國家的主力部隊一直都在京城附近,邊關駐軍非常少,可以對比一下漢唐軍制,漢唐的主力都在邊關,根據出土的文物,有一些詳細的記載了當時漢朝戍邊的情況,包括如何換防,何時換防,如何給養,遇敵處理方案等等,非常詳盡。而宋朝因為太祖的原因,不能採取這樣的制度,他們採取的制度是武將與士兵不接觸,杯酒釋兵權以後,宋朝要想打仗,就得武將去兵部借調,打完以後回到兵部交還,從根本上防止了像安祿山那種可以隨時起兵謀反的事,從狄青的事情可以知道,宋朝君臣對本國武將的防範程度要遠高於外國勢力,因為狄青是為數不多的從底層士兵爬到國家級幹部那個高度的,而且狄青深受士兵愛戴,他手底下計程車兵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此狄家爺爺所賜”,如果你是皇帝,是不是有一種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想法。宋朝說到底還是封建王朝私家天下,不像現在的共和國,那個時候那個時候皇帝最怕的不是外國,而是內部。再說岳飛,岳飛招攬的岳家軍,幾乎天下無敵,如果將這種模式延續下去,不就又成類似於漢唐軍制那種情況了嗎?就像琅琊榜裡7萬赤焰軍被殺,皇帝不在乎你會不會造反,關鍵是如果你想反,隨時都可以反,有能力造反才是原罪,如果岳飛真的北伐成功,岳家軍形成一方軍閥,那才是趙家王朝最大的災難,相比於損失國土,這才是皇帝內心最大的恐懼,所以,為了後世之君考慮,高宗也一定會召回岳飛,並且殺了他,哪怕他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