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一多
-
2 # 京華新媒體
《三國演義》假話、虛話、空話很多,要論最虛偽的一句話,我認為莫過於《三國演義》第107章回中,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時召見許允、陳泰時所說的一句話:
“汝去見曹爽,說太傅別無他事,只是削汝兵權而已”
司馬懿讓許允、陳泰二人告訴曹爽,就說太傅司馬懿,就是想削除他的兵權而已,沒有其他意思,讓他們放心。
曹爽還信以為真,居然繳械投降了。曹爽回到京城就被司馬懿網羅罪證,滿門抄斬,夷了三族。
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多虛偽。
司馬懿臥薪嚐膽曹叡臨終安排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大臣,一起輔佐幼帝曹芳。
曹爽為了架空司馬懿,聽從手下的建議,暗地裡串聯親信大臣,奏明皇帝曹芳,加封司馬懿為太傅,實際是明升暗降,奪了司馬懿的兵權。
自此曹爽大權在握,任人唯親,遂飛揚跋扈,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司馬懿更是裝病臥床不起。
曹爽派人前往打探司馬懿的病情,也被司馬懿高超的演技矇混過,真的以為司馬懿已病入膏肓,將不久於人世。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率兵與皇帝曹芳一起出城去高平陵祭奠先帝曹叡。司農桓範建議曹爽派兄弟親信留守京城,以防有變。曹爽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大權在握,司馬懿又奄奄一息,沒有什麼可怕的,更沒有人敢造反。曹爽把桓範的話當成了耳邊風,帶著自己的親信出了城。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懿聽聞曹爽出城,也不裝病,從床上起來後,一邊安排自己人把守京城,一邊入宮拜見郭太后,說曹爽違背先帝曹叡託孤之恩,奸邪亂國,其罪當廢。郭太后懼怕,只好答應了司馬懿的請求。
司馬懿急令太尉蔣濟和尚書令司馬孚一同寫表,派人出城把上奏的表章送給皇帝曹芳。同時,司馬懿又安排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和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出城曹爽營中,告訴他司馬懿這樣做只是為了削去曹爽的兵權,並沒有其他意思。
曹爽信想了一晚上,也沒有聽從司農桓範的苦勸,最後把劍往地上一扔,說道:
我不起兵,情願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三國演義)
曹爽把印綬交給許允和陳泰,讓他們送給司馬懿,說自己棄官不做了,情願做個安分守己的土財主,也就知足了。
司馬懿讓許允和陳泰說給曹爽的話,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虛偽一句話。司馬懿讓許允、陳泰等人給曹爽帶去這句最虛偽的話,曹爽居然還真相信,也不知道是司馬懿計謀太高超,還是曹爽等人太笨,居然能讓曹爽信以為真,直接把兵權交了,還以為自己回家還能當個富家翁呢!正是可憐、可氣、可恨!
總結:司馬懿讓許允、陳泰等人給曹爽帶去這句最虛偽的話,曹爽居然還真相信,也不知道是司馬懿的計謀太高超,還是曹爽等人太笨,曹爽對司馬懿的話信以為真,直接把兵權交了,還以為自己回家還能當個富家翁呢!正是可憐、可氣、可恨!司馬懿靠著這句只是為了削去曹爽的兵權,並沒有別的意思的話,就很輕鬆的奪了曹爽的兵權。大權在握的司馬懿蒐集曹爽的罪證,早把自己的承諾丟到九霄雲外,不僅滅了曹爽的三族,還有桓範等親信的三族。
從此以後,司馬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最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乾脆以晉代魏,奪了曹魏的江山!
您說,《三國演義》裡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說的這句話是不是最虛偽的一句話?
-
3 # 小號哥
《三國演義》當中最虛偽的話應該從這兩個人的口中說出。就是被稱之為二雄的曹操(奸雄)和劉備(梟雄),而曹操的奸詐程度應該在劉備之上。所以,曹操以其“只許我負天下人,而不容天下人負我”的人生觀,說出一些虛偽的話就不足為奇了。
當中虛偽程度最大的應該是曹操進封魏王之後 ,群臣紛紛進諫其應該廢除漢獻帝劉徹,榮登九五之尊。而這時曹操的頭腦是清醒的,他雖然早有謀逆之心,但是以當時的政治環境還不允許他這樣做(外有孫,劉反對勢力,內有想謀害自己的漢朝舊臣)。所以,他當時就坡下驢,虛偽的說“孤自出校廉,效力於亂世,本想隱退山林,以躬耕,狩獵為活,聊次一生。可後來朝廷招孤聲討黃巾逆賊,就此征戰沙場50餘載,故吾無他意,只求在孤世後,其墓碑上刻有_以故漢徵西將軍曹侯之字樣即可”。
為什麼,曹操這句話即為虛偽,關鍵在於雖然他本人現在還沒有廢掉漢獻帝而自立門戶的意圖,可從其後話_“孤願為周文王”的含義當中,就可以讀出曹操是想把已經被其架空的東漢王朝留給自己的兒孫去解決。
可問題是為什麼說曹操虛偽呢?你既然現在還自稱為漢相,並且在自己死後的墓碑上刻有_漢徵西將軍的字樣,而一旦你死後,其子曹丕廢漢獻帝,篡逆成功。自稱為魏,而這時在曹操的墓碑上還能夠刻上_漢徵西將軍的字樣嗎?
事實上也是如此,曹操的墓碑上刻的是_魏武帝曹王之墓。
-
4 # 陽光山上
《三國演義》裡最虛偽的一句話竊以為是劉備託孤時:“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別人虛偽是虛籠絡人心,此言則是誅心既要情又要命啊,絕對是虛虛實實不戰屈人攻心之典範。(下附劉備虛偽八大語錄,歡迎補充輯選)
其意一:虛。阿亮啊,我劉備待你如何,不但付你大權,更將我一生基業也毫不不保留,如此披肝瀝膽,你要是還有點人性的話,在我去之後,若有不如意你還會對劉禪生二心嗎,諸葛亮深知其意,“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叩頭流血。一言永除後患,頂級虛詞啊666。
其意二:實。當劉備一臉誠懇盯著諸葛亮言之鑿鑿之時,相信阿亮內心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信你個鬼!劉備這個偽君子怎能把一生基業便宜他人,如此試探,真是老大之心路人皆知啊,你以為帳外埋伏的刀斧手我沒看到嗎?誰讓咱是文人名士,忠君愛國,字典裡從未有背主二字,痛哭流涕表忠心吧。
其意三:虛實結合,既是安撫也是警示。阿亮啊,咱們都心知肚明,我兒子是個蠢材,難免用人不當,舉措不明,你今後肯定會受到不公待遇而有憂讒畏譏之時,會生二心嗎?如有,我既知你心,如我之當世英雄必做周密安排,明白我為何重用李嚴和本地大臣嗎;如無,我如此待你,古今歷史能有二人,好自為之吧。
附:《三國演義》經典偽君子劉備虛偽語錄:
1、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白帝城託孤
2、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長坂坡趙雲單騎救主
3、“明日當伐此方樹木”------徐庶走馬薦諸葛
4、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張飛失徐州
5、諸君皆有王佐之才,誠恐有誤諸君。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
6、“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敗走當陽
7、“孤豈效逆賊所為!”-------------劉備稱帝
8、備肉眼安識英雄,“一震之威,乃至於此。”----------煮酒論英雄
-
5 # 凌煙歷史社
《三國演義》裡最虛偽的一段話來自劉備的白帝城託孤,以及諸葛亮的回答。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為什麼說這段話最虛偽,且聽我一一道來,先分析劉備說的“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是這句話是真心的嗎?如果你認為是,那麼只能說太天真。
劉備自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起先對諸葛亮是比較信任的,但諸葛亮是一個控制慾特別強的人,起先諸葛亮神機妙算,兩人還在蜜月期的時候,劉備特別信任他,但後來劉備慢慢地開始防備諸葛亮,劉備去前往益州不帶諸葛亮,而是帶龐統就是第一個明證。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等於文臣的第一人,這是劉備不信任諸葛亮的第二個明證。關羽身死,張飛急於報仇被部將殺死,劉備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後來於猇亭之戰中戰敗,留守成都的諸葛亮發出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的感嘆,是劉備不信任諸葛亮的第三個明證。
劉備既然不信任諸葛亮,那為何臨終託孤於諸葛亮呢?
這是因為當時蜀漢除開諸葛亮,實在找不出一個能夠帶領蜀漢的超級謀士了,所以劉備思索再三,還是託孤於諸葛亮,但劉備還是推出了李嚴來制衡諸葛亮,只不過後來李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罷了。劉備在病情加重後,想到自己未竟的事業,以及自己的兒子還不能獨當一面,就想找一個忠誠又能幹的大臣來輔佐劉禪,他馬上就想到了諸葛亮,但諸葛亮的控制慾超強,劉備心想他的事業會不會給諸葛亮做嫁衣呢?於是他想起了劉表託孤於他的時候,劉表說:“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當時劉備感覺到的是一股寒意,於是劉備反覆琢磨這句話,最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於是白帝城託孤時,有了劉備對諸葛亮的這番話,目的就是為了逼諸葛亮表態。所以說劉備這番話是最虛偽的。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什麼我還說他的回答也很虛偽呢?
諸葛亮當時聽到劉備的一番話是驚出一身冷汗,以諸葛亮的聰明是不可能聽不出劉備話中的意思的,所以他跪在地上說:“臣一定盡到輔佐大臣的的職責,效法古人忠貞的節操,直至獻出我的生命。”即使諸葛亮當時沒有聽出劉備這番話的言外之意,事後再仔細揣摩一番,也肯定可以揣摩出來其他味道的。
所以諸葛亮做了託孤大臣後,確實是事必躬親,直到五丈原身死。但這恰恰也表明了諸葛亮的控制慾之強,你們肯定會認為諸葛亮做到了輔政大臣應做的,但請諸位仔細想想,他真的做到了輔政大臣的職責嗎?劉備要諸葛亮做輔政大臣,其目的是在劉禪沒有成長起來的情況下,幫助他處理政務,但諸葛亮給了劉禪成長的機會嗎?沒有,諸葛亮在沒做輔政大臣前,還親自抄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讓劉禪學習,以便他能學會處理政務,但自從當了託孤大臣後,諸葛亮再也沒有這種行為,有人會說,諸葛亮很忙,難道以前就不忙嗎?況且諸葛亮後來一直沒有讓劉禪處理政務,不經歷風雨,怎麼能增強他處理政務的能力呢?劉禪當皇帝后,就連出宮都要經過諸葛亮的允許,可見,諸葛亮回答劉備的這番話也很虛偽。也許,如果劉備託孤諸葛亮時,不說這一番陰陽怪氣的話,以諸葛亮的為人,一定會盡力把劉禪培養出來,但恰恰是這一番話,讓諸葛亮決定從此以後不再培養劉禪,就讓他當一個被供在皇位上的象徵,既報了劉備不信任他的仇,也實現了他對劉備的誓言。
您覺得呢?
-
6 # 人生幾何無人知
整個三國演義虛偽的話太多。
曹操說過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結果他是那最大的王。
劉備臨終也說過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我相信諸葛亮不敢當真。
十八路諸侯反董時起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結果董卓死後,禍亂朝綱他們也沒少幹。
但整個三國演義最虛偽的,最讓人痛恨的還是他司馬氏。
司馬懿的這個誓言讓整個中原大地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令蔣濟作書,與目持去見爽。懿分付曰:“汝與爽厚,可領此任。汝見爽,說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
此番誓言騙了曹爽,最終曹爽全家被殺,蔣濟被氣吐血而死。從此這世上再無忠義。後來司馬昭又當街弒帝,皇權也成了兒戲。
此後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又是莫大的諷刺,最終他司馬氏的八王之亂將整個華夏大地獻祭。
凜冽的風從北面襲來,從起屍橫遍野,白骨滿地。
回覆列表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有道理的。《三國》教會人耍弄權術,《水滸》教人義氣用事,動輒反叛朝廷。
要說《三國》裡最虛偽的人當屬劉備,最虛偽的話自然就是他說的話。有三句話可看出他的虛偽。
1.“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孤,為了籠絡人心,與關羽、張飛初次見面便“桃園結義”,只是想得到這兩個人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在張飛欲以劍自刎時,劉備攔阻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彼時劉備大業未遂,急需人才,此話一出,張飛感激涕零,從此對劉備更是愚忠到了極頂。
2.“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這是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典故的由來。長坂坡劉備集團遇險,趙雲為了保護劉備夫人及孩子,血染戰袍、拼盡全力於萬馬千軍之中救出阿斗。按說,父子劫難重逢,劉備應深感不易,舔犢之情溢於言表也不為過。可是,劉備非但沒有疼惜乳兒之舉,反而欲將孩子拋向地面,更是隨口說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之語。其實,劉備明知道趙雲會接住孩子,拋孩子只是在作秀而已,又一次成功地籠絡了人心,趙雲當時也是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以後更是忠心耿耿,直至終老。
3.“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經典橋段。如果說此前劉備對張飛、趙雲所說的話尚有部分感動的原因外,而對諸葛亮的這番託孤之言既是試探也是無奈之言。因為劉備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不下心的是蜀漢江山,他自知阿斗愚鈍,但又不甘心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只能寄希望於諸葛亮等人,於是才有了上述的託孤之言。在那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君王主動說出讓下屬取代江山的話,如果下屬不知好歹滿口應承,那不是自尋死路嗎?劉備明知諸葛亮不敢答應,這也是無形中給諸葛亮上了一道緊箍咒。這是劉備高明的地方。
劉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從其言行舉止中即可看出端倪。除了上述我列舉的三言外,劉備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故作驚悚狀,失落筷子,其實也是劉備偽裝的一面。這樣的例子其實有很多,我們應該辯證地去看待那段三國曆史,辯證地看待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