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事情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很大。 今天60米賽跑明明跑第一了,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卻被告知變成倒數第一,心理落差太大!二年級小女孩太委屈。 班主任老師全程跟跑,親眼見證她(小1)第一個跑過賽道,跟她道喜,並誇她表現棒,跟她一起等領獎時卻被告知是最後一名。獎牌獎狀都已經發到別的小朋友手裡了。老師據理力爭,但是沒有拍下影片不足為證。好不容易從別的班家長處獲得相關影片,也只能看到她在50米終點線前一直遙遙領先,但後面關鍵部分看不到了。她非常肯定自己第一個衝過60米終點線,但是拿到獎牌的那個小朋友(小2)說前面是有兩個小朋友比她快但在50米處就猶豫了,是她先跑過60米線的。那個班老師承認說這個孩子(小2)跑得比別人慢,就沒抱希望沒去看她比賽,當時就她一個,但是這種情況她的說法也很有道理說得過去而且她平時很老實相信不會說謊的。 沒有影片,一切都是各說各的理。 現在說下手頭現有的資訊。預賽進入決賽的共八名學生,小1預賽第二(12秒10),小2預賽第八(13秒33)。決賽,小1(12秒70),小2(11秒50)。其他六位成績較預賽均提高了20左右,基本沒有什麼出入,差距不大。
6
回覆列表
  • 1 # 孤獨不一定代表寂寞

    接受落差——其實就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擁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將來踏入社會之後才可以做到處事不驚,遊刃有餘。

    而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都需要從小鍛鍊和培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就有一定的道理,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從題主所描述的情況來看,60米決賽的最後成績發生了反轉。但是因為沒有完整的影片資料作為證據,又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能依靠老師和同學的口頭描述做為推理。所以原本“第一”的孩子現在覺得比較委屈,心理落差太大。那麼該如何讓孩子走出這種“陰影”,不再為這件事去糾結呢?

    我覺得,首先應該是從正面去開導孩子,而不是和孩子商量“如何去向裁判討回公道?”。在開導的過程當中即便是使用“善意的謊言”也無妨。你可以告訴孩子:“關於60米決賽的事,我後來去問了你們的裁判老師。老師表揚了你,說你確實很棒,跑得最快,但是在最後10米的時候,你因為不小心,跑到旁邊的跑道上去了。按照規定這是屬於犯規的,所以取消了你的成績。可能是你當時精神高度集中,全力衝刺去了,所以沒有發覺自己跑錯道了。但是裁判在旁邊是看得很清楚的。”

    為什麼我要建議你這樣告訴孩子?

    第一,做人不要拘於小節,要大度一點。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一些小事上面,而且老是在這件事上糾結,也不可能改變既成的事實。

    第二,這件事雖然對孩子的情緒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並不影響大局,儘快走出“陰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我這段“善意的謊言”可以向孩子傳達以下幾個意思。❶表揚是對孩子成績的肯定,這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讓孩子儘快走出“陰影”。❷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一個相對模糊的地方——“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注意跑錯道”。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去責怪老師,又讓孩子自己犯“迷糊”,到最後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當時的具體情況後,她也就不會再糾結了。❸要讓孩子明白,既然有規定,那麼就應該遵守。犯規,成績就應該取消。

    另外你可以跟孩子說說其他比賽方面的事。

    比如說:競走。

    作為電視機前的觀眾,我們只是單純的認為走到前面的運動員就是勝者。但是在激烈的衝刺階段,有些運動員同樣會犯規,出現“騰空”的現象,被裁判取消成績。這個時候,不懂規則的我們,可能還在為這個運動員喝彩,吶喊和助威。當他被取消成績之後還要為他憤憤不平。但是,規則就是規則,大家都必須執行,只是作為觀眾的我們,有些規則不清楚而已。

    孩子在以後的生活當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遇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挫折之中解脫自己,重拾自信。所以對於題主所說的小女孩,我們可以用“善意的謊言”讓孩子走出困惑,然後用正面引導,讓孩子重拾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打飯排隊時都拿著資料在爭分奪秒的背誦,你支援這種做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