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津學長說留學

    當我的文章發表的時候、當我通宵攻破一個課題難關的時候、當我的科研成果被社會認可的時候。

    然而4年博士生涯結束後,手握著畢業證的時候,我卻覺得應該是: 讀博後的路越走越寬,而不是越走越窄的時候。

    大道理不談,咱們來說案例:

    案例一

    回國後,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牛津這種學府的博士出來都去獻身科研事業了吧?”。殊不知真 正對於科研報以極高熱忱,做博後或去科研院所的,比例並不高。以我這屆牛津材料系和工程系畢 業的60多位博士為例,5-6位選擇奔赴科研,其他則選擇去到industry、consulting等各行各業。

    案例二

    2年前接觸過一位博士申請者小A,出國讀博完全處於“家族需要”。父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出一位 博士。而這類頂著父母的期望去爭取博士學位光環的中國式學生屢見不鮮。在接觸過程中,小A對 於之後做什麼課題、博士畢業後選擇什麼行業基本無感。我有嘗試過委婉勸退,但小A最後還 是“成功”申請到了UCLA(可以說本科碩士期間背景還是非常優秀)。留學期間跟我也再沒有過 接觸,今年8月突然聯絡我,告知已經退學回家。我在表達惋惜之意時,其實更為其慶幸。

    案例三

    博士期間遇到過一位劍橋的區域研究學博士。本科教育學,碩士開始接觸區域研究方面,博士期間 遇到跟自己志趣十分一致的導師(想必對於大多數博士生來說都是一種奢求),4年來基本把世界各 個貧困地區跑了個遍,也讓她意識到這個世界教育資源的分配是有多麼不平衡。博士畢業後她毅然 選擇了山西的一所初中去支教,她的朋友圈只有跟各類山區孩子們的合影。名校、女博士等標籤並 沒有影響她對個人人生價值追求的理解。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博士之路雖然是the one less traveled by,但走上這條路的目的是為了今後有更多的岔路可選。

    更多教育問題可在小程式【九牛問津教育諮詢】中檢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免疫力差,吃多種維生素真的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