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智般若

    我們現在說的大乘佛教是中國化佛教,中國佛教跟印度佛教是有區別的,經常說的小乘佛教是指南傳佛教,南傳佛教又稱原始佛教或上座部,意思是指嚴格傳承了釋迦牟尼教法,上座就是佛陀身邊修行最有資格的弟子。佛陀滅度後,僧團分裂成兩派,一派是堅守佛陀教法戒律的上座部,就是現在的南傳上座部。另一派是革新佛教的大眾部,後來演變成了大乘佛教。二者的真正修法實際上是相同的,只不過南傳主要在於實修實證,漢傳更偏向理論哲學思辨,現在真正有修證的不知道還有幾位?嘴上功夫厲害的倒是挺多。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南傳只承認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不承認其他的佛菩薩,透過四禪八定十六觀智修正的最終最高就是阿羅漢。漢傳的修行者則言語中輕視甚至貶低阿羅漢【特別提醒:很容易犯誹謗聖者】,自己以為是大菩薩,到底是不是行了菩薩道?自己心裡最清楚!漢傳以六波羅蜜為主,事實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項是跟外道的共法,其它宗教也有這五項,佛法與外道不同的部分在於般若,可是現在這個不共的般若內容,跟婆羅門教、耆那教、道家、儒家等混在一起,沒幾人能分得清,反正就是一鍋燴,只有真正信仰佛法和真正修行的人才會在意究竟法是什麼,可是能搞清楚的人實在太少,拿著外道理論當佛法精髓的大師多了去。不說也罷。

  • 2 # 圓明抱拙6

    漢傳佛教,教分八宗,實歸一乘。

    這就是佛法渡化眾生的智慧。

    隨著時代,隨著眾生的因緣,方便會有多門,但是方便即究竟,雖然有很多方便,但是都是基於一乘教法而施設。

    要接受這些教法,首先要有智慧的下手功夫。

    這個時候就能選擇專一的法門,也只需要受持少量的經典。

    找到準確的下手功夫,開啟了智慧之門,這個就可以把所有的教法,包含84000法門會歸自性,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法通達。

    沒有這種基礎,用意識性去分別,要搞懂,那就非常費力了。搞得不好,沒有善知識的指導,還會產生邪見。處在這樣的時候非常需要師父。

    所以修學佛法,特別是漢傳佛教,要注重傳統傳承。要找到準確用功的方法。

    中國的漢傳佛教大乘小乘是統一的。統一於一乘教。

    現在的理解大小這是對立的。

    這有佛說的經典可以作為依據。《華嚴經》中,初地至於五地,聲聞緣覺含容其中。在別的經典也可以把這些內容獨立分開來教授。在佛的知見來看這不矛盾。這是一個關於到權實的關係。

    天台宗.賢首宗,根據這個,把佛說的一切經教,以一乘教來統攝。

    如果一個人的智慧開了,得到了根本智,就能迅速的把佛所說的一切教法會歸自性,這個時候就能用到天台宗判教。再進一步,依照佛說的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妙覺,這五位來修習,這個修行是以立於佛的位次來修的,叫:佛自所了乘宗。這就是賢首宗。

    我們現在看到中國漢傳佛教,對於佛說了一切教法都能拿來運用。

    禪宗的故事這麼說:萬行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染一塵。

    我們現在對於這些古老的正統的真正的佛法不瞭解了,被現代人所寫的研究文章迷惑了,就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益處,而且有可能謗法,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是很厲害的。大家要謹慎為妙。

    看書還是要看古人的。現在的人也可以看,但必須有自己智慧的眼光。

  • 3 # 協作精神

    小乘佛教講究度己,既自己修行自己成正果。大乘佛教講究度人,既讓別人也修成正果。一個屬於自私精神一個屬於奉獻精神。別人是否成佛我不管但我得成佛。別人都不成佛我成佛又有何意義。這就是區別。個人觀點

  • 4 # 袁聰

    首先解釋什麼是“乘”?乘:是梵文的意譯,指運載工具,比喻佛法普度眾生,像舟、車能載人由此到達彼岸一樣,稱之為:乘。

    大乘佛教:是指北傳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於某些早期部派,但也有許多理論創造,如不僅講人無我,而是講法無我,宜稱人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佛教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以成佛救世、建立佛國淨土為目標,稱之為: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是南傳佛教的主流,稱為小乘是大乘佛教對其的誣衊之詞,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總的傾向是法有我無,即只否定人我的實在性,而不否定法我的實在性。他們要求斷除自己的煩惱,以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為主,從了生死出發,以離貪愛為根本,以滅盡身智為究竟。所以大乘佛教譏諷之為“自了漢”,稱之為:小乘佛教。

  • 5 # 老白有聲

    大乘小乘之說本就是派別間的相互詆譭!什麼大乘度己度人,小乘只知度己,這完全就是一派胡言,結果後世以訛傳訛。

    大乘佛教標準叫法是“北傳佛教”或“漢傳佛教”,主要流行於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我們通俗說的小乘佛教,標準稱呼為“南傳佛教”或“上座部佛教”(注意哦!上座部佛教是最接近原始佛教的,但不等同於原始佛教,只有佛陀住世時傳法才能稱為原始佛教。)。

    說到二者區別,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傳播的途徑不同

    一個經過尼泊爾進入漢藏地區,一個經過斯里蘭卡向東南亞輻射;

    二、傳播語言不同

    北傳佛教多翻譯自梵文經典;南傳佛教為佛陀住世傳法所用的摩揭陀語,經吐火羅文注音,也就是現在的巴利文;(*梵文古印度時稱為“雅語”,只能高種姓的人使用,所以在佛陀住世說法時明確開示,允許用自己的語言傳法,但禁止用雅語傳法。)

    三、所尊物件不同

    北傳佛教所傳內容,乃是世尊滅度後五百年才達到盛行頂峰,廣為流傳,同時受古婆羅門教影響,諸佛菩薩被創造出來;南傳佛教,只尊佛陀喬達摩(現很多翻譯為“苟答馬”),經典中也只提及過去七佛,除此並無其他漫天神佛;

    四、修行方法

    北傳佛教修行方法眾多,唸經、持咒、經行、打坐,密教還有各種儀軌;南傳佛教的修行方法都遵循佛陀教法,後世被整合文字也就是《清淨道論》,裡面記錄了佛陀所教導的“業處”。

    經典除了南傳多了《小部》其他四部經典均與北傳《阿含經》系列對應,只是傳播途徑不同翻譯水平不同,造成了個別順序不同或是錯漏,南傳因為一直保持傳統,經典方面不存在問題,至幾十年前緬甸還進行了經律論的第六次集結,並燒錄為光碟。

    南傳佛教以其極其保守的傳承(著裝、戒律、傳法語言極其嚴格遵循佛陀古制),歸根結底為了保持佛法的純粹性。以南傳標準和眼光來看,北傳很多不符合佛陀制戒,所以國際佛教曾在一段時期根本不承認漢藏系的佛教,近些年又開始加深了交流。

    另外對於小乘說法,大眾流行版本無外乎只求自度,成就阿羅漢果位,無法度人。大乘佛法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看起來似乎更高大上一些。其實,南傳佛教有很多行菩薩道的大德,當然這裡的“菩薩”含義和北傳說的菩薩不是一回事。

    關於阿羅漢這個叫法,在南傳很普遍,信眾都知道世尊是世間最大的阿羅漢(現在經典翻譯為“阿拉漢”)。平時禮敬佛陀的語句都是“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但是在北傳反倒成了詆譭的依據,阿羅漢果位貌似不值一提,層次太低。以訛傳訛,越來越多人不明所以人云亦云。就像世尊住世說法45年,北傳經典一直訛傳為49年一樣。

    而且“菩薩”一詞,在南傳佛教是專有名詞,只是未成道前的佛陀尊稱,別人不可以用菩薩稱呼的。北傳佛教則是廣為流傳,諸天諸界菩薩太多了。

    南傳佛教修行只有一個目的,“趣向苦邊”,也就是解脫。北傳佛教,還存在發心不同,甚至慈航倒駕,重新輪轉人世,濟世度人。

    南傳佛教,傳法嚴格,未“見法”時,不可以向他人傳法,因為不究竟會導致偏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最近在網上有女孩結婚不想做婚檢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