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孚鑑
-
2 # 史之魏晉
真宗朝有兩位倍受名士推崇的賢臣,其一是寇準,另一位名臣則是治蜀名臣——張詠。張詠出身貧寒,又生長在五代亂世,自幼練就了一身文武雙全的本領。十八歲時,他嚮往隱士任俠的生活,於是乾脆一一人一劍,遊歷天下。那時的世道不安定,秩序崩壞,治安混亂,有一夜,張詠住進一家野外客棧,不料這卻是家黑店,掌櫃父子三人看中了張詠的隨身行李,意圖謀財害命。沒想到張詠卻是個果決的個性,剛察覺點風聲,就提劍埋伏在房內,等店家長子推門進入,一劍將其斬殺。次子見兄長沒有迴應,便跟進房中試探,張詠接著雙殺,見二人已死,大局在握,張詠便收拾行李走下樓去。正巧碰到店家掌櫃坐在樓下烤火,張詠也不多話,再是一劍上去,讓他們全家整整齊齊,然後把火一放,燒店走人。
一、豪俠張詠投身仕途,一路做到部級幹部長時間快意恩仇的遊俠生活增長了張詠的閱歷,也讓他有別於普通的書生秀才,對基層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三十二歲那年,他決定入仕參加科舉,從根本性上改變這個世界,但是現實很打臉,自命身經百戰見得多的他爆冷落榜。考試前,他自謂能奪得魁首,沒想到卻連最後一名都沒擠上,這對於一個高傲的豪俠來說,打臉得太兇,張詠憤怒地撕裂儒服,欲入山從道,拜希夷先生陳摶為師。但陳摶認為他性度明躁,比起修真來說,更適合入世拯救黎民於水火之間。得到了陳摶的點撥,張詠重燃鬥志,三十四歲這年,他重返大名府解試考場再戰個痛快。
翌年,即是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三十五歲的張詠與寇準皆高中進士。這一年的進士榜在宋代僅次於仁宗嘉祐二年的龍虎榜,除張詠和寇準外,如蘇易簡,李沆,向敏中,王旦等名臣也都是在此榜中及第,步入仕途。在宋太宗振興國朝文教的國策之下,這批青年才俊都在各自的領域受到了重用。與寇準長年擔任京官不同,張詠的履歷更多的還是在地方。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一直到淳化三年(992年)的十二年中,憑藉過人的才幹,張詠從地方知縣穩步升遷至一路轉運使,在淳化四年更是被官拜樞密直學士,允許穿戴三品金紫朝服。十三年裡只靠當地方官就一路做到部級幹部,單論技術含量,同時代的文豪蘇易簡縱有狀元加持在身,升官速度也此他快不了多少。
二、張詠治蜀,鬥宦官,彰顯其優秀的行政能力但是曾經任俠天下的張詠如果就在這般平穩的節奏中升官下去,完成世俗意義上的人生成就,不免過於平淡。很幸運,老天爺也是這麼想的。淳化五年(994年),四十九歲的張詠受命知益州,第一次進入蜀中為官,以當時的節點來說,張詠的這個任命是很尷尬的。因為在淳化四年,四川剛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到了淳化五年正月,李順率領的蜀中義軍更是順利攻陷了益州城,自號大蜀王。作為剛被任命的益州城新任市長,地盤卻是敵軍的首都,對於大宋中央的這個研究決定,張詠感到有些頭大。
同一時刻,大內權謀愛好者王繼恩公公被任命為了平叛主帥,率軍出征。王公公在當年五月攻破益州城,張詠也這麼摸著魚,直到九月份才正式得到命令前往益州赴任。對於四川當時的亂局,張詠應該是有所準備的,處理這樣一塊長期被朝廷折騰,以致和朝廷離心離德的地方,必須要用恩威並施的手段,才能鎮住狀況。好在當時王公公已經獲勝四個月,又有重兵壓場,情勢應該是比較安定的,但是事情的發展還是超出了張詠的想象。
先行一步的王繼恩同志是個很有追求的人,他雖然攻破了益州城,但有感於仗打得太快,實在是不夠刺激,竟然坐視王小波和李順的餘部四散逃命,這樣王繼恩便有正當的藉口以搜捕叛軍為名,縱兵掠奪四川全境,暴取財物。這麼一搞,四川亂得更厲害,一月之間四川竟又有八座城市被亂軍餘部攻陷,但王繼恩對這些真正的硬骨頭卻視而不見,終日飲酒作樂,只讓軍隊去侵擾無辜的百姓。張詠看不慣王繼恩的做法,但無奈對方官比自己大,又是皇帝心腹,正面起衝突只能是送人頭。
張詠一開始想借著送軍需送糧草的方式,暗示王繼恩出兵,不料王繼恩不但不領會,反而調過頭把那些構陷成亂軍的百姓抓起來,交給張詠處置。張詠這下可是真怒了,二話不說就把百姓給放了,王繼恩聽後自然不爽,親自前來責問,張詠卻不慌不忙地回道:“過去李順脅迫良民成為反賊,今日我與公再把反賊教化回良民,有何不可?”王繼恩說不過他,二人不歡而散。經過此事,張詠自知以當時的官位,明面上是無法扭轉大勢了,於是他乾脆使出任俠江湖時的手段,一方面暗中佈置人手,把王繼恩摩下為非作歹計程車兵給綁了,然後扔進枯井處死,一方面再密奏朝廷,陳明王繼恩的問題。
宋太宗倒能接受他的建議,馬上派大臣前來和王繼恩共掌兵馬,稍稍壓制住了這個奸宦。張詠藉此機會,與上官正等將領合作肅清李順餘部,恢復了蜀中的安定。鹹平元年(998年),真宗繼位,王繼恩在權力交接的風波中失勢,徹底出局。張詠則憑藉著在蜀中的優秀政績再次升官,離開益州,授御史中丞。可惜張詠的水平再高,也擋不住豬隊友的協力,紈絝子弟符昭壽就是在這個時候繼任來到益州城的,同時接替益州知州的牛冕也是個庸官,這對禍國殃民界的知音湊一塊兒,馬上把張詠辛苦四年打拼下來的基業糟蹋到慘不忍睹。
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因為鎮壓李順起義,而被調入蜀中的指揮使王均,因為對蜀中軍民報以同情而廣植威望,於是年被擁戴起義,割據一方。然而九月後,叛亂再被平定, 王均等人身死。鹹平以來,面對北方的戰事,真宗與滿朝文武勵精圖治,才穩定住了大局,不想到頭來大後方鬧出了這樣的么蛾子,無奈之下,只能再度啟用張詠入蜀,穩定亂局。鹹平六年四月(1003年),五十八歲的張詠加刑部侍郎銜,充樞密直學士,再知益州。
結束語在張詠看來,這個天下之所以紛亂仍是因為秩序的崩壞,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秩序,人人都想著弱肉強食,那麼善良的人很難得到合適的環境生存,長此以往,善人要麼死去,要麼被惡人同化,那麼國家又何談安定,何談仁義?於是他放棄了豪俠的生活,投身於仕途,報效國家。
所幸,張詠在第一次落榜灰心之後,受到了名師指點,再一次踏入考場,並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成績,從此後仕途坦蕩,並且在四川做出了得以名留青史的政績。不像杜甫,空有才華與一腔憂國憂民的心,可是考了三回都沒考上,一生空抱憾。
張詠在為官期間也表現出了他做事不拘一格的豪俠做風,比如官職不夠大就偷偷地把陳繼恩手下計程車兵給綁了,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同時又能顧全大局,上奏朝廷,說明此事的正義性,然後讓朝廷做出處置。
回覆列表
張詠,字復之,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其年少時雖然生活困苦、地位低下,但他不拘小節,所以也就不覺得低人一頭。他曾學過劍術,直到十九歲時,他才開始認真學文。雖然時間晚,但好在他刻苦努力,所以學業得以有成。
後來在太平興國五年的時候,張詠考中進士而步入仕途,做了崇陽縣令。後來張詠就屢有升遷,比如曾做過太子中允、湖北轉運使、樞密直學士。
在淳化年間,張詠曾為益州知州,當時有個王小波的起兵作亂。後來張詠就帶兵攻打,並殺了王小波。王小波死後,亂兵又推李順為頭領。
李順做了頭領後,攻城拔寨,聲勢不小,當然,最終還是被張詠和王繼恩平定。
當然李順雖然被平定了,但由於王繼恩治軍無方,就導致軍士侵擾民間,於是宋太宗趙光義就讓張詠去治蜀。
由於王繼恩的屬下不守軍紀、搶奪百姓財務,張詠也就不跟王繼恩打招呼,直接派人就去把為惡的抓起來,然後把這些為惡者投入井中。
奇怪的是,張詠不跟王繼恩說,王繼恩也就不問,兩人就都這樣揣著明白裝糊塗。而其他軍士見張詠如此嚴厲,軍紀也就好了很多。
後來,又有一個叫張餘的起兵做作亂,攻下了嘉、戎、忠、開等八州之地。張餘被平定後,接著劉旰起義又起,好在張詠又把他攻滅。
張詠因屢次平亂有功,自然受到朝廷的獎賞。
張詠在西川做了這麼久的官,也經歷了幾次的百姓起兵作亂,因此他此時深知如果對百姓過於苛刻、壓迫太重,百姓就可能會為求自保而做亂。
所以,張詠後來在地方為官時,對百姓還是很不錯的, 他施行的是寬厚愛民,故而他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最早的紙幣是交子,而被稱為“紙幣之父”的就是張詠。交子的發行,有利於商業的執行,彌補了現今的不足,這也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貢獻。
張詠屢次平亂有功,又治蜀有方,同時還發行了交子,如此稱之為名臣,也併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