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惜古齋主
-
2 # 玉見沈華
一方面目前市場上存在著許多我們從未見過的紋飾和圖形,不能簡單地一概說為假貨。我曾經由於收藏家協會高階研究員的特殊身份,在國內的很多博物館進入不對外的庫房參觀,實際上博物館可以展示出來的僅僅是館藏的十分之一,大量的物品不僅沒有展示,沒有任何的出版介紹,當然也不可能 有人會理解其真實的含義,也從來沒有人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可能跟我們的特色有些符合,對於表面上的,可以爭取職稱和待遇的事才會有人關注,而這一些庫存的資料和檔案很多都沒有經過系統的整理和歸納,當然,這只是個別博物館的現象,很多的博物館都有專人在研究和整理。
由於館藏的規定,一些沒有正式面世的物品我們是不能拍照和發表任何資訊的,所以看到了許多在書刊中根本沒有見到過的物品,有些已經看得出我們研究滯後的問題了。
我現在每天寫作的資料就是來源於各個博物館考古出土的整理彙總,對於一些從未見過的,沒有明確出土記錄和傳世來源資訊的物品,要區別對待,不要盲目和簡單處理,這樣的物品我們要珍惜,因為我們的視野是受到侷限的,有太多的物品是我們根本就沒有看到或者說我們的理論解釋不了的,但是並不能否然這些物品的真實存在和意義。
另一方面,這也是很多從未見過真實物品的“XX幫”最喜歡借用的詞彙,他們最喜歡的詞語就是“你不知道五千年的文化傳統,還有哪些文化遺傳?”所以,就有大量粗製濫造,低劣臆造的垃圾被故意的炒作為早期文明的象徵,是我們現代文明無法解讀的另一個文明形式,其實,稍微學一點歷史,學一點美術史,學會一點玉文化的發展史,就可以清晰的解讀出來,文明的發展是有脈絡的,文明的發展是有傳承的,古人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審美是有傳承的,從來不會跳躍性的發展,更不會突兀的製造一些跟時代氣息完全不符合的東西。
每一件器物的製造和使用,都是在特定的時期,有專門的功能和作用的,超出這個時代的審美要求,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如果是學術的,就需要專家來解讀,而不是市場上的所謂“收藏家”來說明。
現在太多人不自量力,總喜歡去挑戰專家,如果一件在國內任何考古現場都未見過的物品出現,一定會引起國內文物界的轟動,例如紅山文化的C型龍,雖然不是考古出來的,但是符合那個特定時期的文化性質,一樣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如果你拿一件東西,說是國寶級別的物品,國內沒有一個專業機構對此迴應,就需要慎重對待了,先弄清楚是不是花錢買回來的?各地的造假市場是不是有新產品出現了?
如果不是屬於學術方面的,在國內任何一個考古遺址中都沒有見到,並且從材質、紋飾、工藝和造型都跟文明發展極不相符的,只是某個收藏家存貨很多,國內沒有一個專業機構對此有反駁的,建議你就不要浪費時間了,誰願意相信就讓誰買去,有哪個時間,看看博物館,看看書,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浪費在這些上面太多的時間,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先要學會區別,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
-
3 # 常慶林雙戈樓主
高古玉在中國玉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玉器百花園裡的奇葩,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蘊含無比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經濟上其保值、升值空間極大,正因為如此,受到收藏界廣泛的追捧。
但是,高古玉種類繁多,器形繁雜,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特定的藝術風格、跎刻特點,為收藏家辨別真假帶來困惑。作者畢生涉足高古玉收藏,建立了安陽殷畿藝術博物館,對上述問題略有心得,不逼淺陋,分享給大家。
高古玉無論是否有館藏品參考,是否有類似器形已經面世,只要牢記一個辨偽理論,綱舉目張,各種各樣的辨偽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就是解玉沙痕跡的辨偽!
所有高古玉,史前玉器、文化期玉器、巫玉、王玉直至兩漢玉器(實際上也包括唐宋元明清玉器),它們的生產都有鬆散的解玉沙參與,可以說,沒有解玉沙,就沒有中國玉器。既然是解玉沙“琢磨”的,那麼,表面一定會有解玉沙加工的痕跡,這些痕跡,一定符合鬆散的解玉沙跎刻、拋光的痕跡!而仿品高古玉,絕對沒有鬆散的解玉沙參與製作,都是電動工具雕刻,即便模仿高古玉解玉沙痕跡,(大部分不去模仿,壓根就沒有解玉沙痕跡),也是破綻百出:有規律的“解玉沙”痕跡,如長的刻畫痕跡,平行的刻畫痕跡,刻畫痕跡邊緣銳利,沒有真品高古玉解玉沙痕跡經過幾千年埋藏侵蝕,邊緣不銳利,有中斷,粗細不等,解玉沙痕跡與玉器表面包漿一致......,等等。
-
4 # 玉見千年1876
高古玉收藏之處有截然不同的器型,不一定代表就是仿品,要從多方面看器形的雕工,泌色,,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風格,
-
5 # 玉之王
我想到了一件事:以前在養鹿廠,我們割鹿鞭時,必須連著鹿尾一齊割下來,尾和鞭連在一起,必須完整。尾是幹什麼作用,證明鹿鞭是鹿鞭。館藏古玉:指有具體出土時間丶地點的古玉。還有一部分是以前留下來的舊藏。還有一部分個人捐贈的藏品。出土古玉,真假沒有凝問。舊藏是經過專家論證過。個人捐贈品展出,也是經過專家論證過。論證捐贈品時,我認為在這種環境下,還是真實的。
高古玉的鑑定,是類比學。比琢工丶比玉質丶比沁色丶比紋飾丶比器型等等。器型和館藏品不同,還有琢工丶玉質丶沁色丶紋飾等。沒有紋飾,還有琢工丶玉質丶沁色等。總之,高古玉不論你怎麼說,它都有入過土的痕跡。無論你怎麼盤玩丶怎麼清理,它都有入過土或者年代留下的痕跡。這種痕跡如同割鹿鞭時連鹿尾的道理一樣。
-
6 # 求實精品天珠收藏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館藏文物只是中國歷史文物的一部份,因此他只能代表區域性而非全部。民藏古玩有很多是館藏物品中沒有的,這很正常,因民藏是民間收藏曆史的傳承品而館藏絕大多數出自墓葬,因此這盡是區域性而非全部的依據。
-
7 # 神化神話
大概的器物都會與年代相符的。不會有太大的出入。如果太大的出入。就屬於臆想品了。裡面有多朝代形式出現就不對了。我們要知道都有個界點的。
-
8 # 微塵175978412
高古玉有其歲月痕跡遺留,星、光、鹼的不同表現形式。就如百歲老人的面板和演員化妝出來的老人面板,是截然不同的。古玉收藏是收藏文化,為真實見證。應拋開什麼時代型制的理念,因為在高古玉的研究中,我們還有太多的末知。所以,把精力用於所要收的古玉上,是否具備真正高古玉的特性上來,你一定會少走彎路,更不會走入收藏之迷途。
-
9 # 古玉閣520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尤其是玉文化有8000多年,可以說從文化期到清代,各種玉器數以萬計,許出館藏玉器都是出土的,民間出現許多玉器,有的是盜墓出來的,無論是器型,圖案與館藏的都不一樣,有的器型許多專家都未見過,也不敢認,實屬正常,對這型別的玉器,無論是專家還是藏家,都應一分為二,實事求是,不論說未見過就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為不了,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和個人偏見看待民間藏品。
-
10 # 石艾110928151
館藏文物再多也沒有民間的多。因此館藏高古玉的器型代表不了所有高古玉的形狀。鑑別高古玉的方法除去看
器型外,主要看包漿和沁色,即玉與環境長時間接觸所造成的自然現象。
-
11 # 行者瑞鋒
據《考工記.玉人》載:“玉人之事,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以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說文解字》說圭:“瑞玉也,上圜下方。”,上圜解釋為“圓弧形”,那麼這種型別的圭博物館收藏中似乎沒有吧,沒有能說古籍記載不對嗎?如這件,能說是臆造的?理應認證求證。
-
12 # 廣悟博覽
高古玉收藏中出現館藏之外截然不同的器形或形制該怎樣看待?這個事情要事實求是,尊重事實。不能單純以舍官藏為標準,舘藏沒有的器形就否定。咱們用實際的例子說話。以故宮博物院為例,該院高古玉權威周南泉老先生,一九九二年著文向美國和世人介紹故宮收藏i 高古玉情況,說故宮收藏高古玉總計約四萬件,其中漢玉約有400餘件,並給出了一些漢玉照片,其中大部分都是10釐米左右的小件,最大的一件是12、3釐米高的玉卮,沒有大件。此後多少年也沒見故宮接受過捐贈或購入,估計新品不多。是不是古玉專家們由此得出了漢玉無大件,漢獸不回頭的結論,不得而知,但許多專家在一些著述仍有漢玉無大件的表述。而且國內其地博物館也少有20釐米以上的大件漢玉,所以漢玉無大件仍在專家群內很流行,但是民間藏有許多20釐米以上的瓶、尊、卮、鼎等大件,且又真品無疑,這怎麼解釋呢?一概否定嗎?這麼好的古人傑作,否定了不可惜嗎?漢獸不回頭一說,現在在事實面前,已經被否定了,因為出現了許多回頭的漢獸玉雕。文物局劉玉珠局長都已認為民藏是國藏的十幾倍數量,拿少量的舘藏品品種和形制,衡量民藏,顯然會掛一漏十,是不可取的。關鍵是驗證這些不同的器形是不是真的,不能真接否定。還有黑皮玉,當前囯家及專家學者們也不認,因為沒有考古專家見證過那個黑皮玉的出土過程,所以不認為它們是真的歷史存在。其實這個問題也應從事實出發,只要能證明是年代久長的古物就可以了,而現在能夠證明其年齡超過100年的技術手段很多,超過100年就可排除是近代仿製,何況我們還有幾千年以上的檢測手段。所以不能以舘藏標本限制了歷史的真實。
回覆列表
有兩種可能:其一,收藏到的古玉不過是個假貨。不倫不類的。這樣和館藏品當然不同。其二,收藏品是真正古董。中國幾千年歷史,有多少古文明深埋地下,又有多少古代器物流落民間。與博物館館藏文物有不同是正常的。但這裡有一個基本點。真正的古物,再怎麼奇特,都不能脫離其當時期的時代背景。否則,就可能是假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