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出門的家巧
-
2 # Leslie73
“觀”,以智慧照物、了達實相之修行法。“一心”,觀雖有三,能觀之“心”唯一。“三觀”,以智“觀”物,依智之淺深、權實次第、境界高低,而有“空”、“假”、“中”三種效果。一,“空”觀。修行人以智慧觀諸法,知其因緣所生,非實非真,皆“幻假”之相,畢竟空無可得。由現象之幻有,而悟理性之真空。由假知真,“從假入空”,而達“空”觀。二,“假”觀。修行人進而再觀,諸法雖空,非“假”之外另有一“空”。真必由假顯,空必從有得。由真空之理性,再入幻有之現象。雖悟其“空”,而不捨其“假”。即達“假”觀。三,“中”觀。修行人再進而觀,“真”、“假”,“空”、“有”,皆非終極之真實。諸法即真即假、即有即空,非真非假、非有非空。兩邊皆泯,唯得其中,乃入實相。斯則現象之幻有,當體即理性之真空。理性之真空,全不離現象之幻有。即達“中”觀。依天台宗教義,諸法不觀則已,但凡觀起,則“即空、即假、即中”,三觀同時具足,並無先後之分
-
3 # 澤仁德喜
我理解為“空觀”即是觀空,如《壇經》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假觀》即是觀萬法無常,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中觀”即是非法非非法,心物不二,如《金剛經》所言“無所住而生其心”,三種觀表示三種境界,還有一種更高的境界,及無觀而觀,無修而修!
-
4 # 樸生子
一心三觀,仍圓融人生、以智轉識,獲中道(中庯)之途。
空觀,悟色不異空、萬物一體,大其心而觀天下,物來則應
假觀,知空不異色、有情眾生,不以己悲,知白守黑。
中觀,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體即用,動靜一如,君子適中。
此三觀起於一心,如月印萬川,萬法歸一,一理萬殊,得此即得道矣!
-
5 # 一撮茶
⊙宣告:本回答僅供參考。
空觀:觀諸法皆緣起,體性皆空有。
假觀:觀諸法皆是假名,依本心現。
中觀:觀諸法非有非無,不落兩邊。
此三觀目的在於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意在明真心,見佛性。
-
6 # 弗學漫話
關鍵要了解龍樹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因為現在展現量不景氣,暫不多寫了。
-
7 # 1汪汪隊
想理解這個,不能靠咬文嚼字,整出一大片名相。就像有水平的大夫門診上從不啦家常,只有肚子裡沒貨的才靠東拼西湊的家常來彌補。 這個問題是大乘各宗對空的解釋。全面理解就要對大乘法有全面的認識,龍樹菩薩的般若系,彌勒菩薩 世親菩薩 無著菩薩的古唯識系,還有大眾部起源的如來藏思想,都要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才具備解釋的基礎,而天台的核心是如來藏思想,只有一宗見解理解很難周全。如來藏系經典多 論典少,大菩薩的註解更少。較權威的要算迦旃延尼子的<琨勒>論,可惜沒人在意了。
回覆列表
天台宗不太瞭解,不過可以試著用佛法解釋這三觀。
首先我們要了解‘觀’的意思。
‘觀’是觀察後得出的觀點、觀念。
所以理解這三觀要知道觀察什麼、怎樣觀察。
空觀要觀察什麼呢?
觀察佛說的五蘊皆空、萬法皆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要以佛說而觀,佛說空就是空,一空到底,不能嘴上說空心裡說有。
有疑惑很正常,正因為疑惑才更應該觀察佛所說的空觀。
‘假觀’我理解為本質上與‘空觀’並無二意,但容易讓人誤解的是,既然有‘假’當然也會有‘真’。
例如:萬法皆空意思是宇宙萬物皆是虛幻,也就能理解為萬物都是‘假’的。既然是‘假’那什麼是‘真’?有‘真’還怎麼一空到底?
這個問題對於佛法並不是問題,也不矛盾,只是每個階段有不同的修行方法。
佛的三時說法分為:小乘、大乘、唯識。
可以理解為小學、中學、大學
所以‘假觀’的漏洞在大學就能解釋,但這之前並不需要答案,只需用‘假’修‘真’便可。
‘中觀’的‘中’即是中道、正道、正確的意思。
什麼是正確的觀?
即‘空觀’、‘假觀’
歸根結底你會發現所謂的三觀其實只是一觀。
所謂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也不過從不同角度闡述這一觀——‘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