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城花草香

    我認為沒有直接關係。理由,船總大兒子的死是一個偶然,是一起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儘管“大佬”是因為向翠翠求婚,翠翠沒有明確態度,再加上弟弟也表白喜歡翠翠,主動退出之後遠離家鄉的,但在客觀上也跟翠翠祖孫2人沒什麼關係。

    既然這樣,小說裡為什麼還提及了,因為“大佬”的死,“二佬”以及船總順順對翠翠祖父2人有了成見了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2點原因:

    翠翠和祖父二人對“大佬”求婚這事一直沒給明確回覆

    有個問題我一直都有疑問,當老船伕知道自己的孫女翠翠喜歡的是“二佬”的時候,為啥一直沒有明確回覆順順派來的媒人呢?是怕大佬不高興?還是怕順順不高興?還是怕回絕之後,會影響到翠翠和“二佬”的事情呢?

    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老船伕太愛自己的孫女了。他一方面擔心翠翠重蹈自己媽媽的覆轍,一方面希望翠翠能夠過得幸福,當他知道翠翠喜歡“二佬”的時候,就一直想確認“二佬”是不是喜歡翠翠,在他沒有完全把握的時候,也不想明確的拒絕“大佬”這邊,確實給翠翠留了一條後路,從而導致大佬一直沒死心,再加上後來的弟弟表白介入,就下決心抽離去了遠處。

    順順和二佬隱隱的認為,如果老船伕早點給出肯定的回覆,大佬不至於離家,當然也就不會死,聽起來確實有點牽強,但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人的心理活動。

    有人可能問,既然二佬也喜歡翠翠,為啥也埋怨祖孫二人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呢?

    這個問題是很微妙和複雜的,一邊是血濃於水的親哥哥,一邊喜歡的女孩,實際上對於二佬而言,他是很矛盾的,一直都在搖擺當中,這一點在二佬渡河遇上老船伕所表現出既冷漠又猶豫的態度當中明確體現出來了。

    再加上翠翠的躲避和羞於表達,更讓他和翠翠的情感撲朔迷離,增加很多不確定性,就像小說的結尾:

    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對二佬而言,翠翠既關乎他對死去哥哥的親情也關乎他自己的愛情,試問世間又能有幾個人能夠從容的安放自己的這段理不清的關係呢?

    因此,給小說一個開放不確定的結尾是極妙的,給二佬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抉擇,我相信,時間會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

    當人們遭遇不幸時,總不自覺聯想會與某件事情有神秘聯絡

    人們在心理上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無論是遭遇不幸還是幸運時,總要牽強的與某些特定的事件或是所謂的異像聯絡起來,以便獲取某些必然聯絡理由,以此來獲取心裡安慰。

    《邊城》裡“大佬”的死,他的父親順順和兄弟“二佬”同樣也存在這種心理,或者說是迷信想法,他們很自然的把這件事和翠翠祖孫二人對婚事的處理態度聯絡上,從而莫名其妙的產生的說不清的隔閡和忌諱,也讓翠翠的幸福變得飄搖不定。

    沈從文先生之所以這樣處理劇情,我覺得一方面非常符合現實社會狀態,人生總是喜憂參半,變幻莫測,有時非人力所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這部作品的文學魅力,開放式的結尾,和複雜的人物內心情感糾葛,讓小說在一種唯美的境界裡引導讀者對人生和人性深刻的思考,讓作品達到了靈與肉的完美結合

    結語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無時無刻不再發生。

    《邊城》裡大佬的死本就是一種意外,順順和二佬真不應該人為強加在翠翠祖孫身上,讓一段美好的姻緣漸行漸遠。

    但或許正是因為這淡淡遺憾的結尾,才讓作品蒙上一層憂傷和神秘的美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怎樣經歷的人,寧願餓著肚子,也不願意出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