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經文
-
2 # 笑看風雲138768873
老師批評學生,說不要像x同學一樣脆弱,那樣容易自殺。這種教育方法如果面對的是小學生,毫無遮掩,直接了當的話語,更有震撼力,更能讓他(她)們聽懂心理脆弱的危害。及時教育和引導學生從小就要學會堅強,學會處世,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溝通,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寬容、大度,克服膽小、怕事、懦弱的性格。越直白效果越好,學生更容易記住。如果是初中以上的學生,老師說話的語言就應該委婉、含蓄些,因為他(她)們已經具有分析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過於直白會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反感。可以採取學生分組討論、代表彙總發言,然後,老師總結髮言。老師和學生對提出問題取得一致意見,產生的效果更好,學生印象會更深刻。
總之,老師用例項對學生說不要脆弱的危害,沒有對錯之分,是好心。只是受教育人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不同而已。
老師是進行社會教育的,不是私教,這麼說對單個脆弱的學生效果不大,但這麼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其他大多數同學產生自殺羞恥心理,是預防自殺的積極手段。類似的不認真學習羞恥,不服從規則羞恥,都是讓絕大多數學生順利建立社會性人格的手段。就算老師不說,學生踏上社會後這種規則評價也會時時警醒他們。個別脆弱的學生,他的生死觀的培養責任在於他的家庭和監護人。作為家長,我一向認為,老師就是用來施壓的,老師如果像慈母像春風像摯友像港灣,那要我們這些父母幹什麼?應該是由我,我來負責向我的女兒解釋老師的兇殘和冷漠,負責教會她陽奉陰違的各種生存法則,負責安慰鼓勵和愛她,負責幫助她抗壓和減壓,負責私下和老師溝通。老師的作為,只要是對我女兒成長有幫助,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我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