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調低調489
-
2 # 大河向西
心電圖用處非常廣泛,非常實用。
在心臟病人的用處當然不用說。凡心臟病者,必然影響心電活動,引起各種心律失常,還會影響心臟機械活動,也就是引起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障礙。心律失常非做心電圖或心電監測不可,否則沒有第二種辦法可以判斷。透過心電圖的各種表現,也可以間接推測心力衰竭的程度。
幾乎所有危重病人各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都會波及心臟,從而在心電圖上有所表現。比如腦卒中,無論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越嚴重越會引起心電圖改變,且與預後正相關。再比如某部位出血,也會導致心電圖改變。
即便不是危重病人,也可能會引起心電圖改變。比如部分反流性食管炎就會引起心電圖ST-T波改變,又比如膽囊炎的膽心綜合徵,再比如女性的驚恐障礙同樣會引起ST-T改變。
電解質改變,酸鹼失衡,缺氧也都可以在心電圖上有相應改變。
便宜、方便、操作簡便,可手提在床邊、戶外、野外,幾乎任何條件都可以做心電圖,病情輕重不受影響,病人體位也無關,坐著、站著、走路、說話、吃飯時都可以做,且可以反映任何情況下心臟情況。一次心電圖僅僅30塊錢左右,相對便宜。只需要夾著手腳和前胸即可,病人都可接受。所以幾乎所有醫生都首選心電圖檢查,可以這樣說,如果心電圖完全正常,大體可以判斷病人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有危險,讓醫生比較安心。
心電活動是隨時變化的,心律失常的變化幾乎論“秒”計算,所以連做心電圖都來不及記錄,因此要持續心電監護;再比如急性心梗,半小時就有變化,一天要至少做6次心電圖來監測心梗變化。
而普通病人做心電圖也是如此,這麼便宜的檢查又可以反映這麼多臨床問題,還是變化的,醫生當然要選擇這種檢查。
但心電圖並非萬能,它必須與其他檢查包括病史詢問體檢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
3 # 修身格物致知
你是心電圖的技師,不應該問出這樣的問題吧?
什麼情況需要做心電圖,你不知道嗎?只有心血管疾病才需要做心電圖嗎?可能你剛入行,學生時,也沒太仔細,至少“入院常規”和“體檢常規”,應該知道吧?
比如:患者有胸部不適的症狀(胸痛、胸悶、心悸、心慌、燒心……),有這些症狀也不一定是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呼吸科的,消化科的,神經科的,面板科的,腫瘤科的……
比如: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脂血、慢阻肺、腎衰、風溼性疾病……)都不是主要突出心臟的問題,但都會引起心血管損害。
再說從工作層面看,你希望工作少點嗎?覺得自己的工作不重要?沒意義?還是收入與勞動不匹配?
如果工作量少了,你不怕不縮減嗎?心電圖是醫生的其中一對眼睛和得力助手!除了診斷以外,鑑別診斷也很重要,排除法在診斷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你是專注於心電圖的,心電圖的專業性、敏感性,應該比醫生強,這就對醫生的診治提供很大的幫助了!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很多病人和心臟問題的早期,很可能沒有症狀,如果在早期發現問題,病人就少受很多罪,少花很多錢。收入與承擔的責任、風險、勞動強度、崗位的重要性成正比,還會醫院的分配製度有關!
-
4 # 身邊醫學
不好意思讓大家誤解了,我問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想看大家的態度,不是我自己在懷疑,我想有兩位前輩已經給出比較完善的解答,最後希望大家去醫院看病遵循醫囑,不僅是心電圖,包括很多其他的檢查大家應該積極配合,有什麼疑問即使跟大夫溝通,這樣才便於判斷病情。
回覆列表
沒怎麼做過。也許你心率有問題吧。心電圖比較便宜。才10來塊錢。一般醫生都不會開的很多。不過心電圖查出來問題,一般都比較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