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大宋仁宗年號!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共使用過九個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
巧合的是少年包青天第三部盜竊和談金那個案子,被盜的和談金是明道二年的金磚!
那一部的包拯也多次提到明道年間的銅錢!
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十三歲的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次年改元“天聖”。
少年天子繼位,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這一時期的年號帶有“女主政治”的色彩。
天聖,即“二人聖”,是大臣為了討好劉太后而選用的年號。
天聖用了九年,第十年時改元“明道”。
此時宋仁宗二十三歲,到了親政的年紀,而劉太后卻不願意放權,所以“明道”和“天聖”一樣,體現劉太后臨朝稱制。
後改“明道”,字於文為“日月並”,猶與“天聖”義同。
“天聖”和“明道”,就是告知天下,天下是仁宗皇帝的天下,更是太后劉娥的天下。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太后去世,二十四歲的宋仁宗親政,宋仁宗宣佈“明年改元曰景佑”。
“以犯契丹諱,明年遽改曰景佑”。
改元景佑,“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希望得上天保佑,預示他親政時代的來臨,一個屬於宋仁宗的治世局面即將到來。
景佑用了四年,第五年改元“寶元”。
“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
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夏,西北局勢異常嚴峻。
“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元曰康定。”
元昊成了宋仁宗揮之不去的心結,看到“元”字就會想到元昊,於是改元“康定”,希望國家康寧安定。
隨後大宋對西夏連年用兵卻接連敗北,安定局面並未出現。
很快有機智的大臣指出“康定乃諡爾”,康定是諡號,用於年號不詳。
於是康定使用一年後,改元“慶曆”。
寶元和康定是兩個短暫使用的年號,反映出仁宗時西北局勢惡化,西夏獨立。
慶曆初年,宋仁宗解決了北宋邊患!
和遼國達成“慶曆增幣”(也稱重熙增幣),宋朝在澶淵之盟基礎上對遼歲幣再增加金帛二十萬。
和西夏達成“慶曆和議”,元昊取消帝號,對宋稱臣,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5萬匹、7萬兩銀和3萬斤茶葉。
國內,宋仁宗推行新政,任用范仲淹等人進行改革,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和仁宗的軟弱妥協,新政慘淡收場。
慶曆後期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第九年改元“皇佑”。
皇佑“猶景佑也”,宋仁宗仍希冀上天保佑,帶來美好的希望。
皇佑六年三月,宋仁宗詔令改元“至和”。
此次改元因為天有異象,改元以避不詳。
“司天監言日食夏四月朔。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司天監報告說這年四月有日食,日食在古代是不祥之兆,因此改元。
“日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至和三年九月:
“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
至和沿用三年,宋仁宗宣佈改元“嘉佑”。
此次改元是因為宋仁宗身體“不豫,久之康復”。
同時“天初見流星,繼以大水”,發生彗星和大水入都城事件,這是上天示警。
宋仁宗不得不改元“嘉佑”。
嘉佑是宋仁宗的第九個年號,也是最後一個年號。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崩逝,享年五十四歲。
有人評價宋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所謂的百事不會,其實是百事不為。
宋仁宗的一生,前期在劉太后之下戰戰兢兢,中期對西夏元昊問題的處理並不得當,後期慶曆嘉佑年間的統治可稱得上太平。
明道,大宋仁宗年號!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共使用過九個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
巧合的是少年包青天第三部盜竊和談金那個案子,被盜的和談金是明道二年的金磚!
那一部的包拯也多次提到明道年間的銅錢!
天聖、明道:女主主政宋真宗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駕崩,十三歲的皇太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次年改元“天聖”。
少年天子繼位,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這一時期的年號帶有“女主政治”的色彩。
天聖,即“二人聖”,是大臣為了討好劉太后而選用的年號。
天聖用了九年,第十年時改元“明道”。
此時宋仁宗二十三歲,到了親政的年紀,而劉太后卻不願意放權,所以“明道”和“天聖”一樣,體現劉太后臨朝稱制。
後改“明道”,字於文為“日月並”,猶與“天聖”義同。
“天聖”和“明道”,就是告知天下,天下是仁宗皇帝的天下,更是太后劉娥的天下。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劉太后去世,二十四歲的宋仁宗親政,宋仁宗宣佈“明年改元曰景佑”。
“以犯契丹諱,明年遽改曰景佑”。
改元景佑,“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希望得上天保佑,預示他親政時代的來臨,一個屬於宋仁宗的治世局面即將到來。
由“寶元”到“康定”:西夏之亂景佑用了四年,第五年改元“寶元”。
“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
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夏,西北局勢異常嚴峻。
“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元曰康定。”
元昊成了宋仁宗揮之不去的心結,看到“元”字就會想到元昊,於是改元“康定”,希望國家康寧安定。
隨後大宋對西夏連年用兵卻接連敗北,安定局面並未出現。
很快有機智的大臣指出“康定乃諡爾”,康定是諡號,用於年號不詳。
於是康定使用一年後,改元“慶曆”。
寶元和康定是兩個短暫使用的年號,反映出仁宗時西北局勢惡化,西夏獨立。
慶曆、皇佑:國家走向安定慶曆初年,宋仁宗解決了北宋邊患!
和遼國達成“慶曆增幣”(也稱重熙增幣),宋朝在澶淵之盟基礎上對遼歲幣再增加金帛二十萬。
和西夏達成“慶曆和議”,元昊取消帝號,對宋稱臣,宋每年給西夏歲幣絹15萬匹、7萬兩銀和3萬斤茶葉。
國內,宋仁宗推行新政,任用范仲淹等人進行改革,最終因保守派的反對和仁宗的軟弱妥協,新政慘淡收場。
慶曆後期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第九年改元“皇佑”。
皇佑“猶景佑也”,宋仁宗仍希冀上天保佑,帶來美好的希望。
至和、嘉佑:仁宗的尾聲皇佑六年三月,宋仁宗詔令改元“至和”。
此次改元因為天有異象,改元以避不詳。
“司天監言日食夏四月朔。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司天監報告說這年四月有日食,日食在古代是不祥之兆,因此改元。
“日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至和三年九月:
“辛卯,恭謝天地於大慶殿,大赦,改元。”
至和沿用三年,宋仁宗宣佈改元“嘉佑”。
此次改元是因為宋仁宗身體“不豫,久之康復”。
同時“天初見流星,繼以大水”,發生彗星和大水入都城事件,這是上天示警。
宋仁宗不得不改元“嘉佑”。
嘉佑是宋仁宗的第九個年號,也是最後一個年號。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崩逝,享年五十四歲。
有人評價宋仁宗:“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所謂的百事不會,其實是百事不為。
宋仁宗的一生,前期在劉太后之下戰戰兢兢,中期對西夏元昊問題的處理並不得當,後期慶曆嘉佑年間的統治可稱得上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