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dlimit1987

    中庸只能讓自己和家人吃虧,現在湊表臉人太多,不懂事的人太多,尤其獨生一代出來後,你讓它,它越來勁。大比例的都是自私自利,時不時不給點臉色不行

  • 2 # 我是自駕遊貴州

    中庸處世之道的特點就是與世無爭,圓滑,能容忍,大度。

    這個社會是一個複雜群體,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中庸之人在這個群體生存,難免有些委屈,你不算計別人,別人要算計你。在官場上,在商業上,如果不搞點手段,難有成就。

    中庸,適合簡單的社會群體,比如和尚廟。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慾望,就有紛爭。

    高等的道德是相對的。

    比如,怎麼證明孔子的道德就是好的?

    不要聽老師說好就好,老師說的就一定是對,一定是真理嗎?

    還有書上說的,也不一定對啊,憑什麼是對的?就因為他是名人或者偉人?

  • 3 # 快樂生活9889

    中庸只適合家人、朋友相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謙讓。對國家來講,適合國內矛盾和利益關係的協調解決。中庸不適合國際關係,退讓只會認為是示弱、理虧,不會認為是謙讓,國際關係只有對與錯,弱肉強食是不變、不爭的現實。

  • 4 # 胡小健

    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古人說的大道至簡,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其實就是保持簡單的中庸之道,對於強者不必去剛,對於弱者不必去欺,在社會關係上維持微妙的平衡,不得罪與人,在家庭關係中也能保持家人之間長期的平衡親情關係。

  • 5 # 布穀鳥創玩家

    這種問題本身是很抽象的,不好理解。

    儒家對為人處世是有行為規範的,比如說五倫的標準:父與子,夫妻,兄弟姐妹,上下級,朋友之間,每種角色要盡好自己的本分。這樣就比較好實踐。

    而談中庸,更多地是心性,講的是自我修養。比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是種境界,每個人理解層次不一樣,很難講的。

  • 6 # 打馬觀花

    首先我想糾正一下,“中庸”不是“道德”,而是“智慧”,“智慧”是沒有高低之分的。目前大家提起“中庸”,不由自主地會和“老實巴交”聯絡在一起,我認為這是“過度消遣解讀”造成的。資訊的不斷碎片化,使大部分人越來越習慣去吃“快餐”,系統研讀和思考變得“不夠效率”,但這種高效的背後,卻是無數“斷章取義”後的“以訛傳訛”。

    那麼,“中庸”蘊藏的智慧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拆分,分開講;首先是“中”,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裡,我們經常的解讀是“不偏不倚,守正持中”。

    其次是“庸”,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指的就是“平凡普通,無所作為”的意思,但如果我們僅僅這樣解讀“庸”,就忽略了中國最精髓的地方,因為,大家都知道有個詞叫“大智若愚”,這裡有個“智”與“愚”的共生邏輯,所以我們理解這個,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中國文化的非凡之處。

    那麼,我們再把“中”和“庸”放在一起看,是否能窺探到其中蘊藏的“智慧”呢,你難道不認為,這“中庸”裡,透著點“狡黠”嗎?它像不像曾火極一時的“方與圓”,“中”是“方”,“庸”是“圓”,而,大家不要忘了,中國古代對世界的認知,是“天圓地方”。連起來琢磨,有意思,很有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最難忘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