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無先生666
-
2 # 守門人7
這到沒必要苛求。
宋詞是宋詞,詩主要還是用來讀著聽的,當然也有很多可以唱的詩,而宋詞的詞就是古時候的歌詞,你會發現每個詞牌名下的詞基本上字數韻律這些都差不多。所以你說宋詞都不敢自稱詩本身就不對。相當於你說,磚塊都不敢自稱水泥,泥巴你憑什麼自稱水泥一樣。
並且,唐代也有詞,明清也有詩,並不是說詩跟詞誰就優誰一等了。
另外,說現代詩不能自稱詩也不對,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詩,就像現在的流行歌詞跟宋詞完全不一樣,為什麼要求現代詩要跟唐詩一樣呢?
不是說唐代的詩藝術文學性強。現代詩就不能自稱詩了。
那我問你,坦克車都不敢自稱車,憑什麼古代的戰車敢自稱車呢?
古詩有好有壞,現代詩同樣有好有壞,不同時代的詩並不是誰就比誰高明多少,你只看到流傳至今的詩是優秀的,你就沒想過沒有流傳過來的麼?就像現代詩中有優秀的也有辣雞詩一樣,古詩同樣有好的也有辣雞的,只不過流傳千古的都是優秀的而已。
所以,我們要用和平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學的東西和現代的東西,然後學習精華,拋棄糟粕。
-
3 # 黑哥162939434
不管詞與詩,有時代的特性,古詞、古詩,有特定的環境,有特定文化底蘊所以叫“古”詞、“古”詩。你可以學習,探討,沿用。但不妨礙中華民族文化的向前發展。請看:古時說的寫的用的都是文言文,而現在你用的是白話文。說話的語調和解放前民國時期(女的)嬌滴滴語調和現在的語調都不一樣,因為什麼,那是婦女地位高了。過去看書是從右往左看,而且是豎行看,過去的繁體字變成了簡化體字。過去作詩寫詞專一的定化格式,包括韻律、字數、平仄排序等等,違反了,就不成。而現在由民間就形成了好多種體材詩,自由詩,打油詩,散文詩等等,過去科考都是“八股文”,現在文章多種多樣:敘述文,論述文評論文,定性文等等對一些中華文化,我們要保留,學習和發展,還要創新發展適應新時代要求與之社會相適應的文化“新花” !
-
4 # 使用者SD綠水青山
無論是詩還是詞,都有押韻合轍、格律、對仗的嚴格要求。只是二者所產生的年代不同,表現形式不同,用途不同而已。詩起源於先秦,興盛於大唐,詞起源於梁代,興盛於宋朝,故有“唐詩宋詞”之說;詩的作用是文人為抒情言志、記錄歷史、歌頌太平、激勵鬥志或發洩憤慨、針砭時弊、揭露黑暗而作。詞的作用主要的開始主要是為宮廷、官宦或大戶人家歌舞而填詞;詩的形式整齊,字數相同,而詞則字數不同,規則不一;詩的題目選擇靈活自由,而詞則必須按照詞牌嚴格填寫;詩的內容比較莊重、渾厚,而詞的內容比較委婉、嫵媚;詞中有些句式可以稱為詩句,而詩中句子不能稱為是詞。如岳飛的《滿江紅》中的詞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就可以看做是對仗工整的詩句。隨著詩和詞的不斷髮展,二者也得到了不斷的融合、浸透,所以就被後人統稱為詩詞或者詩歌了。
-
5 # 焚琴居士
連詩和詞是兩種不同的文體都不知道,誰給你的勇氣質疑現代詩的?請問在這三類文體中你在哪個領域有建樹?果然無知者無畏啊!
-
6 # 老邊1748
這道題我認為:出題者沒有把詩和詞的關係搞清楚。詩與詞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不是說唐詩宋詞嗎,詩是漢樂府慢慢演變後成詩,盛行於唐,故稱唐詩。後來詩人們感覺有些情感得不到充分表達,寫了一些長短不同的詞,來表達內心感情,所以詞亦稱長短句。有探討說詞是李白開創的。到宋代得到盛行,所以稱宋詞。發展到元代,又開創了曲,因此,就有了唐詩,宋詞,元曲之稱。所以詩與詞不能混為一談。
-
7 # 印臺山人123
近體詩、格律詩成熟於唐朝,歷代有之,直至當今。宋詞和唐詩不一樣,它有固定的詞牌,是用來吟唱的,這也許和當時上層社會的審美和風氣有關。所以,不存在宋詞不敢自稱為詩的命題。至於現代詩,發軔於胡適之先生,後來形成聞一多、戴望舒、徐志摩為代表的三個流派,精彩紛呈,洋洋大觀,為什麼不能稱其為詩呢?再後來,朦朧詩又異軍突起,也曾影響深遠,流傳今天。
-
8 # 天籟人2
詩情畫意,借景抒情,以物言志是詩的本意,詩有格律詩和自由詩之分,詩的主要作用是抒情達意,而不是以嚴格的格律約束本意,轉換主題,缺乏情意而失體。創意需要奇蹟,而更需要目的。
-
9 # 黃劉空
宋詞不敢稱詩?不是這樣的。詞在宋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所以特稱宋詞,其實早就有詞了。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自己的創作形式和規律。在我看來,比詩更豐富,創作難度更大。會寫詞,一定會寫詩。但會寫詩,不一定會寫詞。
現代詩也是詩。現代詩主要受外國詩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徐志摩寫了很多優美的現代詩,如丁香姑娘,也是耐讀的。
餘秀華也寫了很多“詩”,她的作品形式爭論很大,如果歸入詩,當屬另類,是詩的新形式。(用發展的眼光看)
詩是什麼?魯迅先生講,其實起源於勞動號子。詩經裡的詩很能說明問題。詩,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你也可以的。
-
10 # 懷遠
我們常說詩詞,這說明詩和詞不分家,有一體的一面,但詩和詞還是有所區別的。從廣義上講所謂“詩”包含詩詞兩者,狹義上來說就單單指詩。現代詩也是詩詞中的一種形式,這是歷史程序中岀現的必然現象,是社會在發展的一種寫照。現代詩在格律上就不要有過分要求了,但我認為至少應徵循一定的壓韻做法(多少壓韻不定),這讀起來才有韻味。
-
11 # a58甲
詩是詩,詞是詞,詩與詞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寫作形式。雖然它們都講究一定的格律,但是,詩是開放性的,而詞則具有固定性。所以,才有了"填詞"之說。
至於現代詩,又稱白話詩,它是相對於文言文和格律詩而言的。它始於中國二十世紀初期,魯迅先生是白話詩(現代詩)的推廣者。現代詩也是詩歌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資格或取或奪,不是誰一句話說了算的。它是近百年中國詩歌發展的程序中,由歌者和讀者確定的。
筆者本人就是現代詩的擁護者和歌唱者,相對於格律詩,現代詩表現作者的心聲更直白,更準確,更奔放。不用為了仄仄平平或字數所限,更符合現代人的欣賞閱讀要求和直抒胸臆的表達需求。
-
12 # 邊疆處處賽江南
我們現代的作者,散文詩寫的很美,很有意境,往住陶醉其中,愉悅人們的心靈,為什麼沒有資格稱作為詩?到是那些似懂非懂,矇矇朧朧,故作玄虛的個別作者的作品不能稱為詩作,而是拉圾一篇。再者,詩和詞是兩個概念,不是不能稱為詩,而是不應稱為詩只能稱為詞。
-
13 # 雲姐心語
現代了,一切都與時俱進了,幾句磕磕絆絆的內心瘋狂叫喊,只要膽子大,敢說出來敢寫進去就是詩了
-
14 # 段子首席詩人
詞是詩餘,出現於盛唐,由樂府民歌及遊戲之作發展而來,起初確實是不敢稱詩,只稱詩餘,或者長短句。
但是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到宋朝初年已經頗具影響力,柳永和蘇軾是宋詞發展的關鍵人物,一個開創慢詞並且普及民間,一個開創豪放詞聲名比肩李杜,蘇軾之後,詞作為一種文學題材才算真正站穩腳跟,李清照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算是正式為詞正名。至此,詞作為詩的一種變形,已經是可以和律師絕句並列的文體了。
現代詩是源於雪萊的自由體詩,所謂自由體其實就是隨便什麼體,因為不講對仗,不講平仄,不講句式,甚至不講押韻。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其實都是押韻的,但是雪萊之後,現代詩已經沒了這方面要求。好處是內容不會囿於形式,但也有壞處,就是對於到底什麼是詩,已經沒有了一個標準,很多所謂的詩,好一點的是把散文切段堆起來,壞一點直接就是狗屁不通的玩意碼起來,他作者振振有詞說這就是詩,你氣的冒煙還沒法反駁。
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早起的野蠻擴張確實有利於原始財富的積累,但是到一定程度之後必須繩之以秩序。套用到詩歌領域同樣適用,早期民國的自由詩確實光彩奪目,但是當代詩人已經淪落到連齊梁宮體的豔體詩都不如,結巴體都能堂而皇之登上《詩刊》,可見為現代詩立一個規矩已經刻不容緩,沒有規矩的現代詩早已經野了,成了一個笑話。
關於現代詩,其實民國已經有人為其立了一些規矩,比如聞一多先生提出的著名的三美:“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但是沒人遵守是一回事,講的太籠統也是一回事,很難界定什麼是美什麼不是。這點可能每個有意於新詩建設的人心裡都會有一些想法,但是我們尚沒有出現李杜柳永東坡這樣的大才,所以即便你的理論千對萬對,也難以服眾。
關於現代詩和古詩,其實沒有關係,中國古詩到清朝末年梁啟超黃遵憲的詩界革命之後,就算戛然而止了,後面只是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在寫,毛主席算是一枝獨秀了。民國便已經沒了那股子風氣,很多人仿寫古詩都是瞎寫,不知平仄,不知拗救,不知粘對,可謂一問三不知。
現代詩想進步,變革是必須的,但是呢,怎麼變,很難,模仿古詩,可行,但是古詩裡那些平仄韻律,走不出國門,模仿國外,也可以嘗試,但是容易丟了中國的那股子味不被認可。
只能說,任重而道遠,我只是個業務愛好者,也沒啥辦法了,跑題了很多,不說了。
-
15 # 天涯浪子之路
現在的詩不是古代的詩,雖然名字一樣,但要求不同。古代是格律詩,現在是自由詩。之所以現在用詩起名不用詞起名,個人認為和起源有關係。詩起源要早很多,詩經可以說是個代表,而且詩經裡面的詩有很多形式,和後來的格律詩不太相同,而詞由於有很多詞牌名,用舊詞牌必須符合詞牌格式,相對不太自由,所以近代一些有韻律的文章就取名為詩了。
-
16 # 虛舟WH
看到大家都在罵你,我也就安心了,嗯,怎麼說?
好多老演員都不敢自稱是老師,所謂的“小鮮肉”有什麼資格自稱老師?
-
17 # 周莊軒人
詞,詩餘。現代詩,也是詩,源於西方。
今人寫舊體,古韻,今韻?古文,今文?往往自稱律詩,絕句近體,卻不講平仄格律,何不改弦易張?用今韻,寫今文,講今律,明明白白,告之曰:今體詩。
今體詩,新時代就應該開創今體詩,宣告脫離窠臼,沐浴新生。
-
18 # 望君山人
詩非詩,不在名稱,而在詩意。如果只認律絕為“詩”,那麼《詩經》算不算“詩”?《古詩》算不算“詩”?詞謂“詩餘”,曲為“詞餘”,其實都是另類的稱謂,是從“詩”裡化出的詩。新詩亦是詩。誰敢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尋找光明”不是詩?誰敢說“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不是詩?如果這些都不是“詩”,只能說明你不懂詩,整天就拿著那些平仄、格律嚇人而已。還是回到詩本位上來吧,老老實實吟出一兩句真“詩”,否則你將一事無成。
-
19 # 文公1980
我覺得有些人是抱著葫蘆不開瓢,守著舊有的東西不肯改變一絲一毫,誰要動就觸及了他們利益,動不動就口誅筆伐。
中國各種文學體裁的出現都是與當時的經濟、政治,人文生態狀況密切相關的。縱觀《詩》、賦、古文散記、史書傳記,到古體詩、律詩、詞、元曲、駢文、章回小說、戲曲、白話文、現代歌曲(劇)、影視劇、現代詩歌、流行哥曲、網路文化,這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懂點中國歷史的人都很清楚。
二十世紀前,文筆只掌握在中上層社會人手裡,一般的平民百姓有幾個能段文識字的。自元起,那些把持文化數千年的文豪窮儒後生們,在蒙古統治者那裡找不到市場後,才肯放下架子走入平民階層,由此創造出元曲,戲文,章回小說等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文體。到了明清,統治者對文化大加封殺,為了奴役民眾,丟擲了駢文、八股文等狗屁文體,而且不斷製造文字獄,頓時哀嚎茫茫,敢怒而不敢言。這段時期文學藝術大倒退,由此造成了中華文明的衰敗,被西方列強趕超、欺凌。
”五四”新文化運徹底摧跨了中國千年文化的桎梏。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文化得到了徹底的解放,掃盲運動和教育的普及,使億萬群眾擁有了文化權,他們也以特有的形式謳歌新生活,由此也摧生出形式多樣的文藝體裁。改革開放後,文學藝術又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文藝體裁不斷創新,讓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詩作為一種藝術固然有它的特殊性和規定性,但決不能用某一種詩體特性而完全否定其它詩體的存在,更無權大肆討伐封殺。其實也封殺不了,因為它們可有更好的生存的空間。
傳統文化需要繼承,現代文化更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份。無論是那種體裁的詩體都應與時俱進,而不應默守成規。當然基本的元素是不能去的,少了詩特有的元素也就無所謂詩,更不能稱之舊體詩、律詩。
無論你怎麼想,怎麼說,文化藝術已走進了平常白姓家,擋都擋不住。這是潮流,這是新的、網際網路的時代。請那些深諳傳統詩詞的大家們也去趕潮吧!
-
20 # 看山忘水
格律詩,自由詩,現代詩,寫不到家都是屎。別爭了,同唐詩宋詞對照下自己詩詞,同世界即大詩人對照下自己分行,還能有底氣的,去努力提升文化修養人格境界去做個合格詩人詩正事兒。
回覆列表
詩不在於叫什麼,而在於怎麼表達。宋代的詞包括元代的曲,雖然不叫詩,但卻是詩。相反,一些叫詩的並不一定就是詩。至於現代詩有沒有資格叫詩,那不是你或一部分人能決定的。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自有其發展變化,任何時候都不能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