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恩典702
-
2 # 後天之憂
本人六三年的,由於小時候很淘氣,冬天父親給我做了一條棉褲,是便腰褲子,前後能換著穿,這樣就會多穿幾年了。褲子也是用土布手工縫的。大集體時,由於母親身體不好,只有父親一個人掙工分,訴以錢也不夠花,家中父母親和我兄妹五個人,糧食也不夠吃。早晨就是無油的青菜充點飢,省點大米去外地換點紅芋渣回來當糧食,這樣能吃飽一點,時間也長一點。但那時候有一個好的現象,就是湖田被水淹退後,會有很多野魚,而且稻田周圍溝裡也能挖到魚鰍。但是每次搞此魚回來,母親總是說養一塘魚吃一倉稻,種一園萊當一倉稻。唉雖然有魚吃,但還是沒油,年夜飯一隻豬蹄,要到正月拜年客過後,十五元宵夜才敢動筷子。想想那時真是苦不堪言。
-
3 # 看得開一切
我出生65年,在記憶中沒有什麼生活最困難的場景,我父親在北京空軍部隊工作,母親工廠工人。上幼兒園,上學都很順利,糧食定量夠吃,我母親在我二兄弟很小時還訂牛奶給我們喝。可能我們生活在城市,比生活在農村的人們生活過得稍為好些。所以也沒什麼困難的印象
-
4 # zhangchi168
我是66年生人,雖然那個年代清貧一點,卻是那麼純潔與熱情,總是讓人嚮往回味無窮!小時候的小人書連環畫至今讓我陶醉其中,小夥伴的互動遊戲現在的孩子基本不會了。所以,我們是幸福的一代!
-
5 # 老夥計610322
在我的記憶中左鄰右居大家生活都拮据,所穿衣服老大穿小了給老二,老二穿不了再把給老三,母親家務忙完了,就是端出針線盒,給孩子們縫補衣服,晚上坐在床邊替小孩貼身衣小褂上逮蝨子……
那時候,糧油、煤球、棉花、布料、豬肉、豆製品等都按計劃或者憑票供應,逢年過節還會按人口攤些平時買不到的好香菸、瓶裝酒、海帶魚等,總之買啥東西都要排長隊,一排就是大半天。我家5口人靠父親工資養活,母親在山塘砸石子掙些錢補貼家用,我們姊妹也會在下午放學、星期天上山幫忙。農村大忙後,母親就帶我們到附近的莊稼田地拾穗頭、揀黃豆粒,還挖過山芋。
說實話,那個年代十家排門情況差不多,首先生病有合作醫療,小孩唸書學費一塊多錢,在單位有公房,老百姓家有老房,住不下想蓋屋,居委會就有權劃塊屋基,而且一家有難事,大家皆幫助,所以亦沒有感覺到什麼困難不困難……
-
6 # 姜發生Boy
我國最困難是六零年到六二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你問六零後出生的人,他,(她)那時剛出生,或出生不過一,兩歲,他有印象嗎?
-
7 # 秦潭湖
我是六一年出生的,還清楚記得當時生活最困難時候場景。大概在我七、八歲的時候,買糧食還要憑購糧證。那時國家規定成年人每人每月供應30斤糧食,小孩好像供應15斤糧食,是大人的一半。遇到年成不好時,還要供應一些雜糧搭配。搭配山薯幹給我印象最深,這東西剛開始吃還可以,長期吃就不好受了。而且最可怕的是吃了以後,連拉屎都困難,太乾了,一點油水都沒有,腸道不潤滑。每次吃山薯幹,父親就用紀念像章哄我。說老實話不吃就要餓肚子,何況還要長身體,只好硬著頭皮吃下去。憑商品券買東西又是一件有趣的事,那時買任何商品都要憑供應票。到了年底,街道開始發放商品券。票券是用阿拉伯數字編印的。每次供應之前,由街道貼通知,告訴居民1號券買什麼,2號券買什麼。現在想起來,當年真是困難,國家物資匱乏,沒有辦法只得憑票券限制供應,保證人人都有飯吃,有衣穿。這就是我們當年困難時記憶的場景!
-
8 # 李子愛旅遊
謝誠邀回答:六十年代人,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物資是嚴重匱乏。在我記憶中那個年代隔壁左右鄰居大家生活都非常拮据,穿著粗布衣裳,那個年代兄弟姐妹多,常常是所穿的衣服老大穿小了給老二,老二穿不了再傳給老三,衣裳是破了補了再穿。我們家五口人,爸媽都是臭老九,二人工資加在一起也只有60~70元錢,記得我家鄰居她家當時條件就好多了,她母親雖說也是臭老九,但她父親是鋼廠工程師,一個月工資96元,那個年代可是高工資哦!一個家庭130多元錢,養二個千金,沒有哪家比她家日子好過,我們好羨慕。那個時候,國家進入計劃經濟票證供應年代,糧油、煤炭、豬肉、豆製品、布料等都是按計劃憑票供應,憑票想購買點肉,都是天不亮出門去排隊,肉是越肥越好。小孩子們只有盼到了過年才有新衣裳、好東西吃,那個時候住的都是平房,家家戶戶情況都差不多,夏天夜不閉戶,也相安無事。不過那個年代左鄰右舍一家有難事,大家都前來幫忙,在一起相處也還融洽,也沒有感覺到困難。
回覆列表
記得,困難(இдஇ; )傷心淚事永記在心頭!少年困難(இдஇ; )苦難的旺事青年時代做人媳婦的特別困難(இдஇ; )的時候更加難過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