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米下鍋

    這問題問的非常好,但是這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答案的問題,應該說永遠也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會淘盡英雄。

  • 2 # 一生最服王陽明

    人沒有好人壞人之分,最多隻有名聲問題,但決定自己名聲高點不是在人生低潮期如何自律和吃苦,如何努力,如何聰明,最終戰勝所有的對手,而是人生高潮時一點也不膨脹,時刻自省,時刻獨慎,戰勝自己,實事求是,按規律做人做事,絕不濫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和權力地位去做目地見不得光的事。

    匡衡從小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家裡窮買不起書,就借書,晚上看書買不起點燈的油,就鑿壁偷光,可是到了被漢元帝封為樂安候,本身食封土地就有三十一萬畝,匡衡利用郡圖的失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畝,成帝時被免為庶人。

    秦始皇為結束戰國時期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統一思想,統一文化,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車軌,統一貨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功勞和名氣不輸後世的任何皇帝。可為什麼秦朝二世而亡,因為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看中了趙國俘虜趙高的法律學問,你就得尊重趙高,並恩威並施,可是他太膨脹了,本身又多疑,沒消除當年殺趙高母親的仇恨,竟然閹割了趙高,又殺了趙高的妻子和兒子,讓趙高從此小心翼翼,掩藏其深仇大恨,在秦始皇旁邊蟄伏,最終在趙高這種心靈極度扭曲的人抓住時機成功佔據最高權力,不但殺了他絕大多數皇子皇孫,還讓秦朝和天下蒼生很快替徹底扭曲也徹底膨脹的趙高陪葬了,壞了秦始皇一生識人用人如神的名聲和功業。

    歷史上絕大多數悲劇告訴我們,《菜根譚》中的“得意處論地談天,俱是水底撈月,拂意時吞冰齧雪,才為火內載蓮”,恰恰是這些人在困難重重時名聲大振,卻在得意時太膨脹太恣意妄為,把自己一夜坑得回到解放前最好解讀。

  • 3 # 鑫挺83563181

    小時候課本上被吹捧的《鑿壁偷光》的主人翁匡衡,《忟農》作者李紳,實際如何?前者和後者均官至丞相,宰相之位,都把"官場當比商場弄,利路卻從仕路謀"把一清平世界,弄的鬼怕神愁?匡衡不僅貪汙金銀財寶,還私吞四萬多畝土地,事發後被皇帝貶為庶人,世代不許為官?李紳做官後漸次豪侈,每頓飯要花幾萬貫,甚至千貫,每吃一盤雞舌要殺三百多隻雞,後院被宰殺的雞堆積如山,為官濫收苛捐雜稅,還會對百姓施以酷刑,因此百姓望風而逃,離開家鄉?後來朝廷對李紳作出"削坤三官,子孫永不得仕"的懲罰?這二位有文采有學識當然是件好事,但有才無德?卻又都死在一個″貪″字上,實為可惜!可嘆!

  • 4 # 星空侃體育

    相信不少人對小學課本上的歷史人物還有很深的印象,像《傷仲永》、《司馬光砸缸》等都是小學課本中的人物,與《傷仲永》這樣的警示性人物相比,更多的是司馬光這樣的模範性人物形象,都是值得學習的。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不會去追本溯源的詢問這個人物後來的發展,其實很多小時候被當作榜樣的光輝人物,長大後都誤入了歧途。小時候課本上被吹捧的歷史人物,為何變成了壞人?顛覆認知。

    匡衡

    鑿壁偷光的匡衡,他勤學苦讀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點不起燈,匡衡鑿開了鄰居家的牆壁,讓鄰居家的燈光能夠透進來,進而藉著那一點微光來讀書。通常老師們會告誡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多麼幸福,匡衡在那麼差的環境下都辛苦地學習,現代的孩子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呢。匡衡的勤學確實讓他取得了成功,他成為西漢丞相,還被封為樂安侯,單是封地就有31萬畝,然而他並不滿足,又偷偷的給自己增加了4萬畝,後來被朝廷發現了,貶為了庶人。

    蔡倫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造紙術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很少有人聽說過蔡倫的其他事蹟,因為他除了發明造紙術之外,沒有一件事拿得出手。蔡倫15歲就進宮當了太監,靠著阿諛奉承,爬上了高位。參與了一系列後宮的勾心鬥角和政治鬥爭,稱得上是一個禍亂朝綱的宦官。而蔡倫最後的結局是失去了保護傘,畏罪自殺了。

    孔融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是口口相傳,這裡的孔融就是東漢末年的北海太守孔融。孔融這個人自恃才高,誰也不服,讓曹操很是反感,並且孔融的一套思想實在是很難以讓人理解,他認為父親生孩子是為了慾望,母親只是孩子的瓦罐,後來直接被曹操以不孝為名給處死了。

    李紳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對農民的同情令人感動,然而做官後的李紳卻改頭換面,據說他做官的時候非常殘酷,生活奢侈,濫殺無辜,逼得很多百姓都逃出他的管轄範圍。最後他被朝廷以“酷吏”定罪,免去了官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姜昆在廣大觀聽眾心目中猶如相聲神一樣存在對此你有同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