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相繼隕落之後,蜀漢人才開始凋零,除了魏延之外,幾乎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將。魏延乃是可以與五虎上將並肩的名將,追隨蜀漢多年,為蜀漢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而且在三國後期,作為稀有的名將,魏延既有勇也有謀,深受諸葛亮倚重,但是同時諸葛亮也處處提防著他,因為諸葛亮從魏延一開始投靠劉備時就認為其腦後有反骨,日後難以馴服。魏延其人,字文長,曾為韓玄手下將領,後因在韓玄手下不得志,而當時劉備正攻打長沙,魏延便弒殺韓玄投靠了劉備。對於魏延的投靠,劉備滿心歡喜,畢竟在這個起步時期,廣納人才是當務之急。心懷抱負的魏延為認為找到了明主,然而諸葛亮一看魏延這個人,雖為猛將,但其弒殺韓玄的行為讓諸葛亮很擔憂。諸葛亮認為魏延乃是不忠之人,於是當著劉備及眾將的面要將魏延處斬。聽到要被處斬,魏延嚇出一身冷汗,發誓一生盡忠蜀漢,劉備更是惜才,連忙向諸葛亮求情,這才救了魏延一命。這一個橋段在三國演義裡其實是諸葛亮試探魏延的一個插曲,而正是因為這個插曲,後來魏延在蜀漢也是兢兢業業,沒有反心。魏延在劉備帳下功績不少,在五虎上將時期能夠從名將無數的三國中展現出了不俗的能力,領兵大破費瑤和郭淮等讓劉備十分的信任他,從而力壓張飛鎮守漢中。魏延有如此功績及能力,在後期諸葛亮時代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大將,因此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魏延均為諸葛亮欽點的急先鋒。不過,雖然魏延的能力很強,但是他的脾氣卻不怎麼好,因此與蜀漢大臣楊儀關係不和,經常吵架怒罵甚至發展到要動手的地步。諸葛亮自然是懂得兩人的關係不好,但是在人才如此緊缺的情況下,需要倚仗魏延的地方確實是很多,因此諸葛亮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看來,諸葛亮實際上並不想拿魏延怎麼樣。諸葛亮與魏延兩個人關係的轉折點發生在第一次北伐上,魏延欲效仿韓信提出子午谷奇謀,冒險從子午谷險道奇襲長安,但是為人謹慎的諸葛亮認為魏延太過於冒險,同時蜀漢的兵力已經摺騰不起,所以無情拒絕了魏延的計謀。這件事讓魏延給諸葛亮標上了膽小怕事的標籤,甚至傳到了諸葛亮的耳朵裡,因此諸葛亮對他開始有了芥蒂。但是即使如此,隨後的北伐,諸葛亮仍然還是重用魏延,畢竟蜀漢確實已無能夠與魏延相當的大將。而從這一點,諸葛亮是沒有殺魏延的理由的。魏延被殺是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時,當時諸葛亮已經病重,將不久於人世,而魏延正是這次北伐的前鋒。為了後續如何進軍和撤退及消除曹魏的猜測,諸葛亮臨死前特意召集楊儀,姜維等交待後續退軍事項,特別提到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令,就隨他的便。從諸葛亮交待的這些事項可以看出,諸葛亮始終沒有想過要殺他。而當時魏延更是沒有想到過背叛蜀漢,仍然時刻想著為蜀漢建功。魏延實際上被殺,就是因為與楊儀的不和。諸葛亮死後,楊儀讓姜維去試探魏延,魏延說過的這段話,讓其引得殺身之禍:“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魏延認為,讓其斷後是楊儀對他的擺佈,所以怒火中燒。而當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部署慢慢撤退,這讓魏延認為是楊儀違背了諸葛亮北伐的計劃,因此率領大軍倒戈楊儀。正是如此,楊儀有了殺魏延的理由,隨後楊儀派馬岱偷襲魏延得手,一代名將魏延隕落。從至始至終,諸葛亮雖對魏延有戒心,但是到了後三國時期,蜀漢更沒有什麼人才可用,所以諸葛亮並沒有殺魏延之心。如果諸葛亮在臨終前能夠親自交待魏延斷後,也不至於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再升級。魏延作為蜀漢後期資歷最老的大將,其確實是有為蜀漢奉獻畢生的想法,謀反之說不應該放在魏延身上,其被誅殺並非諸葛亮本意,而是惹了不該惹得楊儀。
五虎上將相繼隕落之後,蜀漢人才開始凋零,除了魏延之外,幾乎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將。魏延乃是可以與五虎上將並肩的名將,追隨蜀漢多年,為蜀漢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而且在三國後期,作為稀有的名將,魏延既有勇也有謀,深受諸葛亮倚重,但是同時諸葛亮也處處提防著他,因為諸葛亮從魏延一開始投靠劉備時就認為其腦後有反骨,日後難以馴服。魏延其人,字文長,曾為韓玄手下將領,後因在韓玄手下不得志,而當時劉備正攻打長沙,魏延便弒殺韓玄投靠了劉備。對於魏延的投靠,劉備滿心歡喜,畢竟在這個起步時期,廣納人才是當務之急。心懷抱負的魏延為認為找到了明主,然而諸葛亮一看魏延這個人,雖為猛將,但其弒殺韓玄的行為讓諸葛亮很擔憂。諸葛亮認為魏延乃是不忠之人,於是當著劉備及眾將的面要將魏延處斬。聽到要被處斬,魏延嚇出一身冷汗,發誓一生盡忠蜀漢,劉備更是惜才,連忙向諸葛亮求情,這才救了魏延一命。這一個橋段在三國演義裡其實是諸葛亮試探魏延的一個插曲,而正是因為這個插曲,後來魏延在蜀漢也是兢兢業業,沒有反心。魏延在劉備帳下功績不少,在五虎上將時期能夠從名將無數的三國中展現出了不俗的能力,領兵大破費瑤和郭淮等讓劉備十分的信任他,從而力壓張飛鎮守漢中。魏延有如此功績及能力,在後期諸葛亮時代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大將,因此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魏延均為諸葛亮欽點的急先鋒。不過,雖然魏延的能力很強,但是他的脾氣卻不怎麼好,因此與蜀漢大臣楊儀關係不和,經常吵架怒罵甚至發展到要動手的地步。諸葛亮自然是懂得兩人的關係不好,但是在人才如此緊缺的情況下,需要倚仗魏延的地方確實是很多,因此諸葛亮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看來,諸葛亮實際上並不想拿魏延怎麼樣。諸葛亮與魏延兩個人關係的轉折點發生在第一次北伐上,魏延欲效仿韓信提出子午谷奇謀,冒險從子午谷險道奇襲長安,但是為人謹慎的諸葛亮認為魏延太過於冒險,同時蜀漢的兵力已經摺騰不起,所以無情拒絕了魏延的計謀。這件事讓魏延給諸葛亮標上了膽小怕事的標籤,甚至傳到了諸葛亮的耳朵裡,因此諸葛亮對他開始有了芥蒂。但是即使如此,隨後的北伐,諸葛亮仍然還是重用魏延,畢竟蜀漢確實已無能夠與魏延相當的大將。而從這一點,諸葛亮是沒有殺魏延的理由的。魏延被殺是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時,當時諸葛亮已經病重,將不久於人世,而魏延正是這次北伐的前鋒。為了後續如何進軍和撤退及消除曹魏的猜測,諸葛亮臨死前特意召集楊儀,姜維等交待後續退軍事項,特別提到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令,就隨他的便。從諸葛亮交待的這些事項可以看出,諸葛亮始終沒有想過要殺他。而當時魏延更是沒有想到過背叛蜀漢,仍然時刻想著為蜀漢建功。魏延實際上被殺,就是因為與楊儀的不和。諸葛亮死後,楊儀讓姜維去試探魏延,魏延說過的這段話,讓其引得殺身之禍:“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再說,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的將領呢?”魏延認為,讓其斷後是楊儀對他的擺佈,所以怒火中燒。而當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部署慢慢撤退,這讓魏延認為是楊儀違背了諸葛亮北伐的計劃,因此率領大軍倒戈楊儀。正是如此,楊儀有了殺魏延的理由,隨後楊儀派馬岱偷襲魏延得手,一代名將魏延隕落。從至始至終,諸葛亮雖對魏延有戒心,但是到了後三國時期,蜀漢更沒有什麼人才可用,所以諸葛亮並沒有殺魏延之心。如果諸葛亮在臨終前能夠親自交待魏延斷後,也不至於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再升級。魏延作為蜀漢後期資歷最老的大將,其確實是有為蜀漢奉獻畢生的想法,謀反之說不應該放在魏延身上,其被誅殺並非諸葛亮本意,而是惹了不該惹得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