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有篇網文十分火爆,幾乎各大網站都在轉載,但僅從標題看,竊以為,貌似唬人的標題本身就是偽命題,難道這些老年人一生從未創造過價值、從沒有過養老結餘,到晚年要靠政府養老嗎?回答是否定的,事實是他們晚年依然靠自己年輕時候就存下的養老錢養活自己;比如他們有自己一生攢下的房產、有節衣縮食省下的養老錢(少數沒收入的老人,他們養育的子女也算一種養老投資,晚年靠子女或政府低保養老)等等;而他們曾經創造的社會財富和價值,則如同栽種的一棵參天大樹,為後人遮風擋雨……那六個年輕人,能把自己養好就不錯了,難道不是這樣嗎?
2
回覆列表
  • 1 # 愛心助理

    這種說法是荒唐的,老年人沒有年輕時嗎?難道變人就是老年人,誰不是從小到大到老,這些經歷人人都有,而現實是吃財政飯的人太多,用於這類人身上最恰當才是真的!為何要把問題搞反呢?

  • 2 #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年輕人不天天牢騷老年人工資太高嗎?用誰養護了?自己有錢自己花錢,人家當年沒為祖國建設貢獻咋滴?!這是全世界的事,你老了你也有這待遇。

  • 3 # 心遠地自偏123

    老年人的退休金是自己從參加工作每年每月的勞動報酬裡拿出一部分來集中上繳的勞保保證金。如今到了法定年齡退休了就可以享受這部分資金。所以說是大餅夾手指頭——自己吃自己,不存在六個年輕人養一個老年人的問題。所以這樣說,是沒鬧清楚養老金的統籌辦法,如今年輕人交養老金完全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做準備,與如今的老年人領取養老金沒有一絲的關係。非要說有關係,那就是資金方面可以相互籌措,僅此而已。

  • 4 # 秀巖8

    現在的退休人員都是50年60年的人,他們工作的時候是國營企業,每月工資從18塊錢到30幾塊錢得用三年,到40塊錢還得好幾年,為什麼工作那麼少?就是交的勞保,一切福利都是國家給,包括住房,醫療,實際上退休金早安排好了,何用年輕人來養?

    後來改革開放了,分到房子的就分到了,沒分到的就沒了,實際上國家還欠著賬呢,事業單位在2000年左右補發給沒房的職工10多萬,企業職工沒有,為啥?不知道。

  • 5 # 積家心雨—凌志

    老年人用的退休金是他們自己創造了財富積攢下來的,並不需要年輕人來養,各自都用著自己所交的那一份,年輕人不用擔心會把你們的錢用完了

  • 6 # 零度清泉

    在說一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退休人員在享用自己年輕時後所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國家應給的,與你們年輕人所交的養老金沒有一點關係。

  • 7 # 北國菊

    請讓事實說話:我們年輕時工作時間每週比現在多十三個小時,法定節假日每年只有五一節國慶節元旦各一條,春節三天。全年沒有帶薪公休假。產假只有五十六天。由工作時間而論,我們可謂夠辛苦。

    再說報酬,我從師範大學畢業五十四元錢工資起步,一掙就是十幾年,等到有所希望漲薪了,還是按照百分比論資排隊。第一個十年,年收入幾百元,第二個十年年收入千數元,第三個十年,年收入一萬元許。退休時每月退休金2680元。我工作三十七年。我同事老兩口,一位畢業於貴陽師範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95年退休時,夫妻三十多年收入總共十一萬元多點,是收入,而不是存款。她是數學專業,從第一個月領取工資就把工資條收存著,這個數字是準確的。

    請問,我們這輩子虧不虧?一輩子買不起一套商品房,老來仍然居住在當年單位分配的四十多年房齡的福利房,56平米。

    這些資料為依據,平心而論,誰養活了我們?是年輕人嗎?

    是我們奉獻了社會。我們也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我們的工作能力態度都不差,幾十年很少請過病假事假,更不會隨心所欲地辭職跳槽,因為當時沒有個體職業一說。一輩子在一個崗位上兢兢業業死心塌地盡心盡力做著一件事……我們不稱職?我們不努力?我們不敬業?我們不愛工作?世界上最勤勞最節儉最耐勞最吃苦最敬業最愛國的一代人就是我們?請問,我們需要被誰養老嗎?——國家!因為我們為國家無私奉獻了幾十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和我們的聰明才智還有健康4。誰給過我們養老的社會保障?——國家!我們愛國家,國家為我們養老提供保障金。

    請不要輿論誤導年輕人,是我們幾代人的繼往開來的不懈努力奮鬥,才有了他們今天各方面都比我們這代人更幸福的生存就業創業條件,年輕人應該感激他們的前輩才對,而不是盲目地自以為年輕人養活了老年人。心公平了,就沒有心裡的不平衡。別聽信謊言,一個社會有老才有小,和諧才是幸福發展的硬道理。

  • 8 # 閒雲野鶴0128

    目前,好多人都談到養老金。其實,真正知道養老金繳費及退休後發放退休金的計算模式的人,並不多,包括那些在民政部門工作的人。繳納養老金是按工資比例按月上繳,同時,所在單位要按員工繳納的比例,予以一定的補助繳費(這個補交有比例上限),這兩筆錢加起來,就是這個員工的月繳納數額。到了退休年齡,並且已經交到夠十五年後,退休金按上班年數加繳費年數,按規定算式計算出這個人的月領退休金數字。這個算式中有一個數值是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年數。這樣說吧,如果我國平均壽命是七十五,那麼這個退休人員在他七十五歲之前所領取的退休金,都是他以前繳納的養老金及利息的總和。如果這個人還活著,後面領取的養老金,就是保險公司賠付的錢了。反之,這個人要是已經領取退休金,沒到七十五就離世了,他所繳納的養老金還沒領取完,那保險公司就留下了這筆錢;要是這個人繳納養老金,還沒到退休年齡,人就離世了,保險公司會把他所繳納的養老金加利息,全額退還給這個人的家屬。所以,不存在退休人員是由年輕人養著的問題

  • 9 # 迴歸20413

    老年人的退休金是他們應得的,至於他們從前繳納的保險金去了哪裡?多年來這筆巨大的資金是如何運營的,收益如何那是國家的事,如果哪一天養老金髮不出,國家動用財政資金也得發。和年輕年輕人能扯上什麼關係呢?

  • 10 # 凡人閒聊

    這種說法讓老年人心酸新中國成立不久參加工作的老年人,是按照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公佈的勞動保險條例,參加勞動保險的。凡根據本條例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行政方面或資方須按月繳納相當於各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工資總額的3%,作為勞動保險金。此項勞動保險金,不得在工人與職員工資中扣除,並不得向工人與職員另行收取。5~60年代參加工作的老年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的勞動價值,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不用說別的,僅156個大專案就足以說明問題。大慶等油田的開發利用,蘭新鐵路,成昆鐵路,"兩彈一星"等社會主義建設巨大成就,都是那個時期參加工作的老年人用汗水和雙手創造的。而工資又是微薄的,我1958年參加工作,月僅10元,18元,26元,33元,1961年38.60元。那時候職工創造的利潤全部上繳國家,單位分配住房象徵性房租,享有好多福利。可以說我們老年人每月領取的退休金,是我們工作幾十年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90年代國家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什麼把工作年限視為繳費年限,就是國家承認我們交過養老保險,只不過不是從工資中扣除和另收取而已。我們每月領取的退休金,不是國家養活了我們,而是我們工作時創造的財富,不僅夠養活我們到死,而且夠養活我們下一二代。我們退休後,表面上看我們不繳養老保險,實際上繳了,還領退休金。好象是沒退休繳養老保險的人養活了我們,說的我們好心酸。差矣,我們養活了好幾代人,反說他們養活了我們,能不心酸嗎?實際上,雖然我們退休金很低,但能月月領,加上國家對企業退休金16年連漲,除了自已日常生活,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還可資助下崗失業的兒女生活,,贊助兒女供孫輩外孫輩上大學,協助兒女繳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有的幫兒女買房,甘願啃老。我們有退休金,以後的養老全靠自己,不指望兒女,不依靠別的。到底誰養活誰?說六個年輕人養活一個老年人的說法,純粹是本未倒置。

  • 11 # 蘭花花4722

    即使在家庭中,也沒見有老人在靠六個年輕人養的,只見六七+的,還在幫肋兒女帶孫,接送小孩上幼兒園,上學,管午歺,接濟他們買房賣車,上大學。就是沒養老金的,也是省吃儉用,大病不去醫院,捨不得讓孩子們供養,我同意說六個年輕人養活一個老年人是偽命題的觀點!世間偶然會有特殊情況,但不是普遍的。

  • 12 # 羅曼蒲公英

    全世界任何時期的老人,只有少數人是靠年輕人養的。一個人一生不外乎繼承上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勞作掙錢、投資掙錢、養育下代、贍養父祖。國家要從他們的收入中歸集一定資金公用及為他們準備養老錢,他們養小也是種投資和儲備。所以說,綜觀人的一生,多數人是自己養活自己,只有少數人是藉助外力生存的。年少時是大人養活這是負債,成人時當然得還債,然後養小為自己老時積聚資本。人一生是欠債、掙錢、還債回報、投資、收取回報,少數人是淨透支的。所以從全社會來抽象地講,幾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的說法、一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的說法、一個年輕人養幾個老人的說法均不成立。過去的老人不是現在的老人養的,現在的老人也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養的,現在的年輕人即將來的老人也不是未來的年輕人養的。當然這是從全社會宏觀上抽象地說,不指微觀具體情況。

  • 13 # 趙日金141

    工資與退休金,只是勞動者創造的勞動價值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國家用於基礎建設、社會福利,等等,不然的話,這些錢從哪裡來?

    實行養老保險制,工作單位給勞動者工資,單位又按工資的一定比列上交養老保險金,而養老保險金屬工資的一部分,只不過在退休後才可領取。

    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之前,雖無上交養老金之說,但退休金其實就是工資的一部分,只不過在職時不可領取,退休後才可領取。

    說什麼六個年輕人養活一個老年人,是對退休老人的人格侮辱。

  • 14 # 曾國華33

    隨著老年化的到來,就有磚家無事生張飛,散佈養老的危機,唯恐天下不亂。什麼"六個年輕人養活一個老人",對社會保險挑撥離間,助長了有些人不交社保的歪風。這種偽命題,否定了廣大老年人辛辛苦苦幹了大輩子,享受退休的待遇。事實上,老年人榮退後,每月有退休或養老金,自已養自已卓卓有餘。反而,年輕的子女還需"六個錢包"交首付;還有些房奴每月供樓,還需"啃老"哩。以外,這種論調否認了黨和政府自始至終視老年人為"國寶"的宗旨。這些老年人為新中國從一窮二白改變為強國富民作出了豐功偉績。沒有千萬先烈的流血犧牲,建立不了新中國。沒有這些在生的老年人的無私奉獻,何來今日中國的輝煌?所以,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不會因那些崇洋媚外的小丑們胡言亂語所迷域,所嚇倒的!

  • 15 # 菩提新客

    凡有生產,必有利潤。否則人類階級社會不可能產生。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利潤除了稅收,剩餘價值為資本集團或大小資本家所有。社會主義制度消滅了階級與階級剝削之後,利潤為國家所有。社會主義生產同樣存在剩餘價值,不應該回避這個事實。社會主義生產所產生的剩餘價值為國家所有之後的去向,一是政府行政開支,二是國防開支,三是社會福利開支主要三個大類。養老金屬於社會福利開支的一部分,本質是國家收取的人民生產創造的剩餘價值對人民的反饋。所謂六個青年人養一個老年人的論調不僅是個偽命題,而且居心叵測。

  • 16 # 無為一生2

    中國老人兩個極端,六養一老都是想老終盼遺產……另一個極端是獨居孤佬,終無所養……現在脫貧的那些對像是老無所養的群體……

  • 17 # 使用者60191698689

    此言論正確不僅是偽命題而是造謠惑眾!老人們前半生勞動結累為後半生積蓄的錢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怎是靠現代六七人年輕人供養的呢?!完全是打胡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水器溫度調到多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