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蒙牛PK伊利
-
2 # 葉飄刀
不用反駁這是事實
英文是屬於字母文字,或者說是拼音文字,以不同的字母組成單詞,從而形成的一種表音文字。字母文字由腓尼基人最早創立,目前幾乎所有的字母文字都可以說是其分支。
而中文屬於一種表意的文字,是區別於字母文字表音文字的另一種存在。
在文字發展上分為三個階段,象形文字、形意文字(中文屬於這一階段)、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之所以能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了眾多國家的選擇,包括我們周邊類似韓國、越南在造字的時候,都選擇了字母拼音文字,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字母文字簡單。
不是越簡單就越好這裡先說明一點,並非越簡單的就是越好的,兩種文字之間是各有所長的。
字母文字的優點我已經說過了,其實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類似漢語拼音,只要掌握了規律是很好學習的,現在我們的孩子入學的時候就先學拼音,往往也就是一兩個學期,拼音就學會了。其實很簡單,然後你幾乎可以運用拼音給任何字注音,比如我現在使用的就是拼音輸入法,可以根據拼音輸入我想輸入的任何字。拼音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字母文字,而拼音就是這麼簡單,同理字母文字也是如此,之所以很多人覺得學英語或者其他字母文字的語言難,那是因為他沒有生活在這種語言的環境中,當你生存在這個環境中的時候,任何單詞其實你幾乎都不用背,會說幾乎就會寫,知道讀音,就能拼出單詞和拼音類似,就是這麼簡單。恐怕沒有人把一個個漢字的讀音當單詞背這樣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把。
既然字母文字表音文字如此簡單,又是大多數國家的選擇,那麼漢字的優勢又是什麼呢。
漢字有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為表意文字,在文字的發展中,比字母文字低一階,但並不代表漢字就是落後的,漢字有著字母和表音文字無可替代的優勢。這是表意文字所獨有的。
作為表意文字,漢字在維護文化和民族統一的歷史程序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為什麼國家可以始終聚合而歐洲在短暫聚合後,卻又走向分裂,這個其實和不同文字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國家各個地方存在著眾多的方言,而有的方言,對於外地人來說,聽起來就和外語感覺差不了多少,完全聽不懂的。假設我們如今,廢除漢字,改用漢語拼音這樣的表音字母代替,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因為表音詞語構詞的簡單,而且他是拼出讀音的,也就是說,它可以完美複製方言的讀音出來,會出現大量讀音相同的方言詞彙,甚至會根據方言的一些特殊發音,對於漢語拼音的方式進行改變來適應。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非本方言地區的人,拿著這麼一篇文字,雖然可以完美的拼讀出來,但就算知道了這個怎麼讀,你還是看不懂什麼意思啊,就好比不懂英語的人,一個人在你面前讀出了一句英語,你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於是這樣溝通的隔閡就產生了,彼此的交流就會出現問題,文化的融合會緩慢甚至分裂。
而漢字就不同了,你寫上一篇文字,哪怕各地的方言不同,讀音不同,但大家都能看出是什麼意思。比如你一首歌的歌詞,用粵語來唱和用普通話來唱實際上發音可能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聽不懂其中一種,但你寫出歌詞來大家對於其意思的理解會毫無差別。這樣的情況下,不同發音不同區域的人,可以透過表意文字歸結於同一文化之下,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這個是字母文字所做不到的。
這就好比你寫一個詞,不管你讀坐騎(qi)還是坐騎(ji),哪怕讀的不一樣,大家想的其實都是一種東西。在溝通和表達上沒有障礙。文字起到了不同發音語言地區溝通和紐帶的作用。
而這一點改用拼音文字的韓國和越南近年來也在反思,因為一個民族使用的語言與文字實際是有自己的習慣的,貿然完全替代,不符合原本的習慣問題多多。而日本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從而弄出了真名與假名,表音與表意結合的文字。
字母文字簡單這個需要承認,但並不等於說簡單的就是好的,這是兩個概念,只能說兩種文字之間各有所長,如此而已。 -
3 # 真正鱷魚不哭
語言文字無所謂什麼高下,其生命力主要在於交流。使用的人多了,就是強勢語言。
語言學習難度也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不同人的情況也是不同的,比如我這種英語學渣,學起英語痛苦不堪,而有的人根本不在話下。
其實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學習語言最有效地就是環境,當年華工出國多少人大字不識,但在美國混久了自然就是一口流利英語(美式),這是環境倒逼,跟什麼難度不難度關係不大。
如果真要比較學習難易程度,那就要做實驗,找兩批對中文和英文都全無基礎的人(最好是沒讀過書一口土話的非洲部落人士),隔絕他們的外部交流(至少一年),然後看學習效果,才可以算是有根據的評估(有多大代表性是另一個問題,起碼是有資料了)。
如果做不到這些,那就是憑感覺瞎嗶嗶。
至於說還有人要用這來獲取“民族自豪感”(俺大華夏學問比洋鬼子精深得多),那我只能說,精神勝利能讓您高興就好。
-
4 # 蒙牛PK伊利
謬誤1(正辯)
26個字母相當於英文單詞的筆畫而幾千個字相當於組成中文所有詞和句的最基本的語義字但不是筆畫,所以說這根本就沒可比性!
可能存在的謬誤2(正辯)
或許還有人認為雖然英文的開頭比中文的部首多但英文字母只有26個而中文筆畫是32畫所以英文比中文好寫,不過中文32畫整體的個體普遍難寫程度和構成的字詞並不比英文難寫啊!(繁體老字或許更難寫但本次以簡體中文為主)中文筆畫的順序筆數也不比英文多!再加上中文的字有形意寓意在記憶上也比英文好記且記得更牢不容易忘~
插播一下可能的謬誤3(正辯)
中文字詞主要的記憶負擔不是他們彼此之間的排列而是基於感性印象上的對基本語義發音—字形—語義於一體的互相連結和彼此聯通性組合搭配,因為中文的基本就是感性然後才是基於此用理性讓感覺具象表達充分所以不存在太多像基本以程式碼代指為主的表音語言那樣的理性套記,除此之外這也是中文邏輯的根本它只有感知基本語義間的搭配而不是完全不同順序組合上的超多個且難記的排列
以及謬誤4(正辯)
中文涵蓋所有音準和音調完全不存在發聲不夠用這一說,至於會出現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會弄混的情況基於場合或文字會分清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後續補充的謬誤5(正辯)
也許還有人認為中文的記憶負擔是幾千個字和它們組成的N多個詞,而英文是固有的26個字母及其“自由”拼成的詞,我很想說這顯然是說反了,(直接舉例說明代入一下),“打”和“人”這兩個字能組成“打人”而“豬”和“肉”能組成“豬肉”但其本質上記憶的主要負擔還是組成詞的字而不是被字組成的詞,而另一方面就算一個母語為中文的人他不知道豬肉這個詞只要知道豬和肉是什麼意思就能立刻理解豬肉這個新詞的意思,所以中文是一種透過意會基本事物的少量概念就可互應出與之聯結的形意字及其貫通理解它們的各種組合只須看聽就會的語言
反觀英文即便一個人學過豬和肉這兩個詞他聽了豬肉這個詞也不能立馬理解豬肉這個新詞的意思,因為英文相對豬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能被組合成詞進行整合理解的字的概念,每個“字”和詞都是個截然不同的新的記憶負擔不能像中文那樣只須透過對事物基本概念的意會就能輕鬆的即刻間理解
最後反駁謬誤的內容
漢字是透過意會形象的把基本概念與字型和發音聯絡起來也可組合,起到了自然懂學得快的效果可不是說天然會不用學或學的少——當然任何能表達意思的語言都能予以更豐富的含義或寓意只是中文有可能更擅長這麼做但能/可以學多少和能學多快必須學多少不是一個概念
總結
其實中文漢字就像拼圖碎片一樣,無須知道所有組合可能,只須知道各個碎片自身的性質和拼湊關係,基本就能隨即知道各種組合的含義並隨意進行組合表達
英文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大部分都是一個事物一個樣,假定有一千萬個事物,差不多就有一千萬萬個單詞,而中文永遠都是學幾千個字就能快速理解各種對應新事物的新組合
回覆列表
謬誤1(正辯)
26個字母相當於英文單詞的筆畫而幾千個字相當於組成中文所有詞和句的最基本的語義字但不是筆畫,所以說這是根本沒有可比性的!
可能存在的謬誤2(正辯)或許還有人認為雖然英文有開頭中文有部首但英文字母只有26個而中文筆畫是32畫所以英文比中文好寫,不過32畫其中的個體的普遍難寫承度和構成的字詞並不比英文難寫啊!(繁體老子或許更難寫但本次以簡體中文為主)中文筆畫的順序筆數也不比英文多!再加上中文的字有形意寓意在理解記憶上也比好記且不容易妄~
插播一下可能的謬誤3(正辯)中文字詞主要的記憶負擔不是他們彼此之間的排列而是基於感性印象上的對基本語義的發音—字形—語義於一體的互相聯結和彼此聯通性組合搭配,因為中文的基本就是感性然後才是基於此用理性具象好以把資訊表達充分所以不存在太多像基本以程式碼代指為主的表音語言那樣的理性聯想,除此之外這也是中文邏輯的根本它只有語義間的搭配而不是完全不同順序組合上的超多個且難記的排列
以及謬誤4(正辯)中文涵蓋所有音準和音調完全不存在不夠用這一說,至於會出現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會弄混的情況基於場合會分清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後續補充的謬誤5(正辯)也許還有人認為中文的記憶負擔是幾千個字和它們組成的N多個詞,而英文是固有的26個字母及其所拼成的詞,我在想說這顯然是說反了,(直接舉例說明代入一下不再形象描述的表達),“打”和“人”這兩個字能組成“打人”而“豬”和“肉”能組成“豬肉”但其本質上記憶的主要負擔還是組成詞的字而不是被字組成的詞,而另一方面就算一個人他不知道豬肉這個詞只要知道豬和肉是什麼意思就能立刻理解豬肉這個新詞的意思,所以中文是一種透過意會事物少量的基本概念互應出與之聯結的形意字就能看聽理解的好記好理解的語言
反觀英文即便一個人學過豬和肉這兩個詞他聽了豬肉這個詞也不能立馬理解豬肉這個新詞的意思,因為英文相對豬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能被組合成詞進行整合理解的字的概念,每個“字”和詞都是個截然不同的新的記憶負擔不能像中文那樣只須透過對事物基本概念的意會就能即刻間輕鬆理解
結語中文根本上是對基本概念表達(形意字)的感性組合和意會理解,容易理解學習記憶,而英文則是一個意思一個和基本字詞沒有多少關係的截然不同的詞難記難學不易貫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