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沒有吸引力且沒有必要。
漢武帝時期,漢朝的最主要邊患是匈奴,南越、朝鮮、西南夷都是其次,青藏高原更是幾乎不被重視,這跟漢朝的國家定位有關。
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能夠耕種的土地就是漢朝最寶貴的資源,而以上這些相鄰政權,要麼是氣候不適宜,是苦寒之地,要麼是地形不合適,山地多平原少,要麼是基本沒開發,原始森林遍地,總之正常情況下漢朝是不會佔為己有的,因為收益遠低於付出。
可匈奴的情況不同,這個草原王朝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中原王朝的預期。草原與中原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草原的遊牧民族就頻繁於臨近的秦、趙、燕等國爆發戰爭,秦始皇統一以後還派兵北伐、修建長城,這還是在中原王朝佔優勢的情況下。
到了漢朝初年,因為連年戰亂,中原凋敝,而匈奴卻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一了草原,國力空前強盛,在白登山還把劉邦揍了一頓,從此漢朝在面對匈奴時往往採取守勢,很少主動進攻。
匈奴的存在嚴重威脅著漢朝北部邊境的安定,加上匈奴性喜劫掠,連年入寇,漢朝邊民苦不堪言,當漢朝歷經數十年發展,到漢武帝繼位,國力已經大為恢復,再像從前那樣憋屈防守已經不符合現實了。
在漢武帝時期,漢朝數次發起大戰,打得匈奴王廷遠遁漠北,再不敢肆意劫掠漢朝,但打仗是一件燒錢的事,匈奴的土地大多不適合農耕,漢朝佔據後不能獲得太多的收益,導致戰爭多數都是入不敷出,全憑之前攢下的底子在耗,打到漢武帝晚年,底子打的差不多了,漢朝國內已經民怨四起。
南越和朝鮮是因為殺死了漢朝使者,導致漢武帝大怒起兵征伐,當然,這也跟他們的國力達到了中型,試圖阻隔週邊小國與漢朝的聯絡有關。
西南夷則是一群部落和原始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與中原王朝有所聯絡,但不是很緊密,漢武帝派人招撫,算是在名義上確立了對這裡的統治,雙方並未爆發戰爭。
至於青藏高原,雖然其海拔極高,但漢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奪取了河西走廊,這是能夠通往青藏高原的,可漢朝並未出兵。
這裡的情況跟西南夷頗為相似,漢朝直到這裡的苦寒之地,打下來也種不了糧食,而上面居住的羌人等部族顯然不會輕易把土地拱手讓人,一打起來耗費天價卻又毫無收益,而且這些羌人在西漢時期是非常老實的,直到東漢時期大量遷入河西才引起長期的羌亂。
不論是出於邊境安定還是利益驅使,漢武帝時期的漢朝,都沒有出兵青藏高原的必要,實在是得不償失。
簡單來說,沒有吸引力且沒有必要。
漢武帝時期,漢朝的最主要邊患是匈奴,南越、朝鮮、西南夷都是其次,青藏高原更是幾乎不被重視,這跟漢朝的國家定位有關。
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能夠耕種的土地就是漢朝最寶貴的資源,而以上這些相鄰政權,要麼是氣候不適宜,是苦寒之地,要麼是地形不合適,山地多平原少,要麼是基本沒開發,原始森林遍地,總之正常情況下漢朝是不會佔為己有的,因為收益遠低於付出。
可匈奴的情況不同,這個草原王朝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中原王朝的預期。草原與中原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戰國時期草原的遊牧民族就頻繁於臨近的秦、趙、燕等國爆發戰爭,秦始皇統一以後還派兵北伐、修建長城,這還是在中原王朝佔優勢的情況下。
到了漢朝初年,因為連年戰亂,中原凋敝,而匈奴卻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一了草原,國力空前強盛,在白登山還把劉邦揍了一頓,從此漢朝在面對匈奴時往往採取守勢,很少主動進攻。
匈奴的存在嚴重威脅著漢朝北部邊境的安定,加上匈奴性喜劫掠,連年入寇,漢朝邊民苦不堪言,當漢朝歷經數十年發展,到漢武帝繼位,國力已經大為恢復,再像從前那樣憋屈防守已經不符合現實了。
在漢武帝時期,漢朝數次發起大戰,打得匈奴王廷遠遁漠北,再不敢肆意劫掠漢朝,但打仗是一件燒錢的事,匈奴的土地大多不適合農耕,漢朝佔據後不能獲得太多的收益,導致戰爭多數都是入不敷出,全憑之前攢下的底子在耗,打到漢武帝晚年,底子打的差不多了,漢朝國內已經民怨四起。
南越和朝鮮是因為殺死了漢朝使者,導致漢武帝大怒起兵征伐,當然,這也跟他們的國力達到了中型,試圖阻隔週邊小國與漢朝的聯絡有關。
西南夷則是一群部落和原始國家,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與中原王朝有所聯絡,但不是很緊密,漢武帝派人招撫,算是在名義上確立了對這裡的統治,雙方並未爆發戰爭。
至於青藏高原,雖然其海拔極高,但漢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奪取了河西走廊,這是能夠通往青藏高原的,可漢朝並未出兵。
這裡的情況跟西南夷頗為相似,漢朝直到這裡的苦寒之地,打下來也種不了糧食,而上面居住的羌人等部族顯然不會輕易把土地拱手讓人,一打起來耗費天價卻又毫無收益,而且這些羌人在西漢時期是非常老實的,直到東漢時期大量遷入河西才引起長期的羌亂。
不論是出於邊境安定還是利益驅使,漢武帝時期的漢朝,都沒有出兵青藏高原的必要,實在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