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花見岸
-
2 # 心已老3
呵呵,這不是別人說的,馬克思同志在資本論中就是這麼論述的,你反駁這個論點那就是反駁馬克思主義思想,你膽子很肥啊!!!
-
3 # 陳建華
馬克思是的剩餘的不多分給工人,後來社會進步了,資本家剩餘的多了,工人生活也踏實了,後來出現了剩不下,都下崗了。
-
4 # 武威75562436
加兩個字:壟斷。
這句話指的是壟斷資本家,穩賺不賠的那種。當年的德國是卡特爾之國。資本家們組成聯盟,穩賺不賠,控制產量也限制工人待遇。所以革命導師說了這句話。這句話本身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沒毛病。
至於現在,呵呵。誰是穩賺不賠的壟斷資本家?你品,你細品。
-
5 # 喜歡chi菠蘿
學術爭論而已,沒必要太認真,是剝削,或者是贍養工人,都是問題的不同角度,沒有絕對的正確,要不然世界早就一統了。
-
6 # 炫邁小王子
當大家對資本論完全相信時,思維也就被禁錮了,所謂的剩餘價值根本不存在,試想一下,當只有你一個人生產一種產品時,價格和產品本省的價值上限偏差是非常大的,這個是剩餘價值無法解釋的,當很多人生產同一類產品,導致該產品沒有利潤時候,是不是就不存在剩餘價值了呢?所以說,剩餘價值這個說法是建立在商品價值<商品價格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當達到共產主義時候,商品價值=商品價格時候,是不是解釋為工人生產就不存在剩餘價值呢?當然不是了。其實,之所以我們覺得有剝削,那是因為所有的生產活動都是追求利潤這個前提的,如果沒有追求利潤的生產活動(共產主義),就等於否定了剩餘價值一說,就不存在剝削了。
-
7 # 劉碩54
剩餘價值是事實判斷(不管這個判斷正確與否,如果這個判斷是錯的,那麼意味著這個事不存在或不以判斷描述的方式存在),而剝削是價值判斷。所以剝削只具有道德批判的意義,而不具有事實判斷的意義。如果說資本家的財富來自於對工人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的無償佔有,那麼這個表述不管對錯都是一個事實判斷。那麼問題的關鍵就是有沒有無償佔有,顯然是有,但不是全部。所謂無償佔有就是不支付對價,顯然工人透過領取工資獲得勞動力價格(價值),是否是等價交易呢?顯然不是,一部分工資低於應獲得的勞動力價值,而一部分工資高於勞動力價值。從應然性出發,首先需要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必須把勞動創造的價值分成若干份,要扣除維持社會運轉所必須的那部分;要扣除維持再生產所必須的那部分(過去這部分基本都算做資本家剝削裡了,因為由資本家收取並記入資本家的收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維持再生產的投入就是維持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投入);還要扣除資本利得(資本紅利)。資本是什麼?是生產和再生產的要素,是資源,同時還是物化的勞動,資源的價值是不是簡單地轉移到產品中而無增值呢?顯然不是,資源(包括資本)進入生產和再生產需要一系列的過程和機制,也需要各種勞動(包括腦力勞動),所以,資本需要回報這是生產和再生產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60年代我國除對個體工商戶外,對國有和集體企業不收稅,而是上繳利潤。其實這不過是名目不同而已,實質上利潤和稅金都是資本紅利。資本如同工具,它的本性不因所有人而改變,能夠改變資本執行的結果,使其公平化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所以國有不=公有,更不能與社會主義劃等號。社會主義的本質不在於資本的所有者是誰,而在於資本的權力是否能社會化!那麼透過上面的論述你是否能看出,資本家無償佔有工人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是有的,但並不是資本家的全部收入都是工人的剩餘價值,資本家個人的勞動(管理工作)、資本利得、繳納的稅款等等是工人和資本家共同創造的社會必要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部分不是無償佔有,更談不上剝削。那麼什麼是無償佔有呢。就是超出社會必要價值的超額價值和超出社會必要資本利得的超額利潤。反過來,工人有沒有可能無償佔有社會必要價值呢?這種反向獲取剩餘價值是存在的。美國的製造業之所以垮掉,一部分是技術升級後的產業轉移(尋找邊際成本更優的投資地),另一部分就是工團主義的美國工會與工人共同把自己的飯碗給砸了,也就是對反向剩餘價值提出的要求,超出了產業本身能承受的程度。這同樣是對社會發展的反動。看看,福耀玻璃在美國是如何躲避工會而獲得投資成功的,就知道工人禍害資本就是禍害自己,因為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也是一種資本,不過是活的資本。我前面講了,資本的本性是一樣的,都是要獲利,物化勞動是人格化的存在,活的勞動也是物化的過程。傳統的剩餘價值理論中,資本只屬於資本家,誰佔有剩餘價值就是剝削,這是不對的。因為貨幣資本和勞動都是資本,雖然工人獲得勞動報酬是應該的,同樣資本獲取報酬也是應該的,否則再生產就無法維持。但勞動報酬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超出這個範圍就是一部分工人剝削(無償佔有)另一部分人的剩餘價值(也包括資本和資本家),顯然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甚至都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沒有成為理論的研究物件。不知這是工人的悲哀還是資本家的悲哀更或是全社會的悲哀。鄧小平的偉大在於沒從理論上搞明白(弄清楚)時,從發展出發(發展是硬道理),放棄爭論(姓資還是姓社),實踐主義的出發點是效率(包括克服阻力)。那麼實踐證明了資本利得(紅利)是發展的動力之一。資本權力社會化需要生產力的發展達到一定的水平,目前還達不到,但萌芽是有的,如把國有資產股權劃歸社保基金。但著還遠遠不夠,所以才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所謂先行示範就是從萌芽狀態培育發展,先行先試就還沒有試一試才知道怎麼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目前還只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不必羞於承認這一點,因為這是事實。
-
8 # 遊民思
為什麼要反駁?我覺得這個看法是有道理的。通常資本擁有者辦企業投入生產成本購置生產所需的一切資料、僱傭生產管理者和生產者產出商品。在用出售商品所得按期支付生產人員的工資和逐步收回生產資料的成本後所得是生產利潤。生產利潤需要用來交稅和作為資本擁有者生活來源(資本擁有者投資決策和僱人等等同樣是重要的經濟活動,有些還是生產主管)。剩下的純利潤的一部分還需要用來擴大再生產和研發新商品。除去所有這些支出和新投入,最後剩下的就是剩餘價值。這些剩餘價值應當屬於所有生產參與者共有,然而卻被資本投入者獨佔。資本投入者是生產啟動者,是有血本無歸的風險的,同時幫助社會解決就業問題,確實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但是也不能把擁有資本投入優勢作為始終佔有所有剩餘價值的理由。
回覆列表
在一定條件下,工人也會明顯地剝削資本家。
比如企業無法維持,但還要支付工資、福利;員工利用對勞動者的保護傾向,獲取利益。比如在一些國企。
在19世紀資本主義大發展時,可能一小部分資本家的剝削比較明顯。那時的理論不一定適用所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