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後代們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經歷過的財富

    是否農民是以戶口本的登記為準。只要戶口本上蓋章是農業戶口,不管有無田地,實際就是農民。農民以田地為生,養老的基礎也必須是田地,因為再沒有經濟來源。自己的養老估計都成問題,還能談論到後代。希望透過這次人口普查,使農村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的政策稍微變動一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二三十年後的今天,農村部分人家的農戶人口變動很大,農民最基礎的生活保障還的靠農業。

  • 2 # 筆架山來客

    很顯然,沒有土的“農民”,根本就不是農民!

    其次,沒有土地,不以土地生存又不從事農事勞作,卻有經濟來源生活在鄉村的人,只能稱作其他產業和階層的人,如工人、商人或企業主。但如果連其他的生活來源及經濟來源都沒有,只能稱流民,或者稱遊民。

    再次,所謂有沒有土地,這個標準要理清楚。土地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租的,還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不一定都擁有所有權。只要有土地作為勞動物件即可。

    最後,新時代到來,要區分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第一產業的農民,與從事服務業、貿易業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人,他們本質上是不同的。只有以土地為勞作物件,直接從事農事勞作的人,才有資格稱作農民。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不成熟的說法,沒有深入用專業術語來嚴格界定。因此,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 3 # 老K213224036

    農民脫離了田地,怎麼還叫農民!身份的轉變,職業的轉變,同時生活地點的遷移就不能再是農民了,追索城裡人也就是商人工人公務人員的上一代乃至幾代多數人不都是農民嗎,可其身份已經不是農民了這是共識!

  • 4 # 萬達快樂

    沒田沒地的農民,從事非農勞動,是非農農民,就應當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交出集體土地,就不應當成為二地主,靠收地租生活。

  • 5 # Balance的奧秘

    傳統的農民,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穀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顯然,如今劃分民眾為“四民”已經不合時宜。“農民”稱謂的涵義也要順應時代而改變。近年來,國家對職業農民進行了如下分類:

    1、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幹等為主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2、從事農業勞動,並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業工人、農業僱員等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3、以農村資訊員、農產品經紀人、農機手、代耕手、機防手、動物防疫員等為主的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4、具有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農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青年農民工、復轉軍人等新生代型職業農民。

    所以,是否“有田有土”已不是農民的充分必要條件。農民的稱謂和職業內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農民、至少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地位也在發生巨大乃至根本的變化。

    以上理解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6 # 飛羽追風

    可以轉變身份,到城裡乾點能幹的活。不然就是無業遊民。但是,一般城市近郊的農民不願進工廠打工,嫌掙的少,還受管制。

  • 7 # 農發德

    原答悟空的問題,首先農業是一個特有的人類生存的方式,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能選擇的生治方式,由此像我們的國家是主要以農業為主的大國。但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沒有田沒有±的農民,就不是農民,那可是非農民。那一定是因為出身是農民而因其它原因失去了土地,改變了生活方式,或以打工商貿的方或作為生活來源。但他的戶口任然是農民。這就是你所說的沒田沒土的農民,也只能算農民。

  • 8 # 愚木小人

    首先明白國家的發展戰略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說白了就是承認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才是硬道理。還有一個詞叫城鎮居民,大力發展城市化建設,現在基本也已完成,前幾年國家發展城鎮化的速度太快了,農轉非的戶籍轉的也比較多,現在非轉農的戶口是不給辦理的,就是說國家的意思是把農民的比率正在縮小,就是換成了中產階級。等達到一定比例農民待遇還是會上來的,畢竟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嘛?畢竟中產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現在無產階級很少了。目前國家已經很重視農民生活以及大田地的維護了,農民會減少但是絕不會取消,因為十幾億人口的糧食比什麼都重要,國家也不會主要依賴進口,如果老是進口,萬一出現戰爭,國外停止糧食進口,國內人的吃飯就是問題了,所以只要是農村戶口,國家還是保留一定比例的農民的,這是最基本的固國方針。

  • 9 # 餘華祥

    沒田沒地的“農民”,只要具備農村戶口就是農民。不然你說還能什麼?

    在農村有些九十年代初生的人,年近三十歲人,但他(她)們沒有土地。原因是當年超生兒,或九二年後出生沒能分到田地。但這批人擁有真實的農業戶口,國家的認證,誰能說他(她)們就不是農民嗎?儘管他們少年讀書,成年後進城打工,好似與種田種地沒有關係,可身份證上卻顯示著農民身份。這就是新時期的特殊情況下的農民。

    還有一種情況;一家人是有承包地的,由於種地沒多少收入,全家外出,或打工,或做生易多年人都不在老家,承包地部分拋荒,部分租給別人。他們雖多年跟土地不打交道,但到如今戶口身份依然是農村人,那他們就還是農民。

  • 10 # 沱江人

    沒田沒土的農民還是農民嗎,當然是農民,這個毫無爭議,毋庸置疑?因為他們的戶口在農村,職業定位也是農民!誰也沒有理由取消他們的農村戶籍,誰也沒有資格剝奪他們的農民身份。他們之前的土地不是自己主動退出,也不是自己主動放棄,而是被別人霸佔了?現在,他們所承包的那些土地,政府頒發的土地證上赫然印著他們的名字,他們依然是那些土地的主人!沒田沒土的農民多了去了,憑什麼說他們就不是農民?在我們這裡,有很多農村家庭,丈夫有田,妻子沒有田,死去的老人有田,剛娶進門的媳婦和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田,一個家庭,幾人有田,幾人沒有田。如果說有田的就是農民,沒有田的就不是農民,那這樣的家庭豈不是亂了套了?農業是一個正當職業,農民是一個合法身份,豈能讓人看笑話,豈能讓人誤會,隨意指手畫腳,品頭論足。

  • 11 # 同是塵凡中人

    身份只不過是這個社會大家庭成員中的一種名稱和定位而已,就象國家中的各個民族的稱呼一樣,無關於出生後有沒有分到人身名額的土地之說,是關於生身父母的成份為憑,除了透過自己的聰慧學識爭取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工作資格,或者過籍到不是農民成份的家庭裡,才可以脫離農民身份一說。不管歷史會怎麼樣的變化,是活著的人都離不開吃,既然離不開吃,就必須有一些相關的人員去生產這些可以供應活著的人最基本的物質需求,而透過土地來生產食物的人員都是逃避不了(農)字輩。隨著我國多年來的高速發展,大部分農民已不再是依靠幾分薄田謀生。就象我們現在分到的人口份額一樣,面積只有一分水田,年終又沒有紅利可分。還是二十幾年前出生的才有,跟題主提到的無田無土有何區別,若不是投入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各種機會謀生,恐怕連乞丐都不如,是農不務農,還在乎這身份幹嘛?還是學會適者生存的道理,與其抱怨自身,不如增強自身實力,緊跟國家對未來的發展方針政策,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事業而努力,才是硬道理。

  • 12 # 一生好人大司馬

    沒田沒地的“農民”還是農民嗎?在我看來,他們依舊是農民,絕不是公務員、教師、醫生等等。不過是失業的農民。是一種沒有基本生存條件的失業農民,是靠打工維護生活的失業農民。

    一、哪些人沒有田地呢

    這樣沒田沒地的農民很多:

    1.在分田分地的時候,這些人還沒有出生。這類人很多,幾十年的積累,有30多歲,有的20多歲,有的10多歲,有的幾歲;

    2.有的女性在孃家分到了田地,出嫁了,在婆家沒有田地,田地是真正的不動產,無法帶去婆家。這樣的女性也很多;

    3.分田分地的時候,有的人正在部隊,退伍後田地早已分光,他們也沒有田地,這樣的人較少;

    二、沒田沒地怎麼辦

    人不能站在那裡餓死,沒田沒地的人,也正好了可以外出務工的好時光。

    正所謂塞公失馬,焉知非福。這些沒田沒地的人,就朝外求發展、求生存,奔向四面入方,哪裡有工打,就到哪裡去。

    他們和她們,透過努力,謀求生存發展,在全國各地發揮著中國人勤勞吃苦的優良傳統,在各地的建設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獲得了生存的空間。

    正在成長中的沒田沒地的年輕人,相信他(她)們以後也會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三、怎麼解決農民沒田沒地的問題

    沒田沒地的人很多,有其他條件的人,或許田地的有與沒有問題不大,但有些缺少其他生存技能的人,田地對他們來說,還是相當重要。解決的辦法,目前只有透過謀求其他途徑,或者揀點別人不種的田地種種,以此來解決生存之道。

    總之,農村人雖然沒有田和地,也只能是農民,因為只有農民,是沒有任何單位負責其生活保障的。你把這些沒田沒地的農村,冠以再好的名稱,也是假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賽季隔網相對,全能戰士張常寧能否把朱婷一姐打成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