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詩開滿園

    《霸王頌》

    編者

    楚漢相爭敗烏江,

    美人魂斷玉殞消。

    血染沙場英雄淚,

    霸氣長存萬古揚!

    如果項羽不在烏江自刎,他也不會奪得天下。因為即使再打仗,項羽都會以失敗告終。因為他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必然的失敗。

    霸王項羽做事沒有理智,莽撞。他的情緒大於理智,就會做事沒有準備,很容易導致失敗。他特別恨秦始皇,一把大火把阿房宮給燒了,中國偉大的建築和無數的珍寶被毀之一炬。所以霸王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並不適合做統帥。

    而且他致命的弱點就是優柔寡斷,不會真正的用人。只有會用人,才能夠實現團隊的發展與壯大,而項羽剛愎自用,不會用人,對待別人的正確意見有所保留,有所懷疑,這樣失去正確判斷與決斷的能力,必然導致貽誤戰機直至失敗。

    而劉邦的為人處世非常高明。尤其是用人方面,非常得人心。因此即使項羽想捲土重來,但仍會以失敗告終。有時歷史的事件我們看似是偶然的,但背後都存在著必然的因素。

    生活中的小事情,

    變成美麗的音符,

    穿越歲月的長河,

    留下經典的記憶。

    我把生活變成詩,

    你也能做到!

    在著煩亂的社會中,

    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給你輕鬆,休閒,快樂!

    編者茹立文,文學愛好者,喜歡寫詩。

    願生活因詩而美、因詩而亮!

  • 2 # 路之意

    如果項羽過了江東而沒有選擇自刎,那麼項羽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還可以再“折騰”一段時間,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最後劉邦為贏家的結果。雖然聽起來十分地殘酷,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事實,對於項羽來說差的並不是兵力而是性格,項羽孤高自傲不屑於任用謀士這就是他最大的失敗,所以項羽最多隻是一個將軍而不能是一個皇帝。

    如果不是劉邦統一天下,而是項羽的話,我覺得天下不是統一了,而是回到了群雄踞割的時期,如春秋,如商周……因為項羽的出身決定他復國的使命。

    如果項羽不在烏江自刎,過江東會怎麼樣?

    不會的,項羽過不過江東都不影響歷史的走向。

    想說項羽為何不過江東,原因很簡單,因為項羽是江北人,江東和他老家太遠了。其次,項羽之所以自刎,是因為身受重傷,根本回天乏力,與其落入敵軍之手,不如給自己個痛快,至少還能是個全屍。

    很多人老是覺得這場鬥爭,是項羽和劉邦兩個人之間的鬥爭。其實不然,這場鬥爭是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以及項羽之前分封的各個諸侯王聯合了劉邦之後一起針對項羽的戰爭。所以,項羽怎麼可能贏得了天下呢?

    再說一個重要的,項羽真的就是氣數已盡,他雖然出生勳貴之家,但是我覺得項羽自視甚高,很自負,也很殘暴。所以並不能拉攏人心。如果沒有劉邦的出現,那麼項羽是很可能得到這個天下的。可惜劉邦出現了。劉邦所宣傳的理念是項羽的剋星。沒辦法,項羽怎麼都會失敗的。

    他過了江東也沒有辦法重振旗鼓,沒有辦法捲土重來。因為劉邦稱帝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如果項羽沒有分封那麼多的諸侯王,那麼可能可以更好的中央集權,然後稱帝也順其自然,可惜,項羽自己走錯了路。

    所以,不管項羽能不能過烏江,劉邦都可以得到這個天下。劉邦的背後有太多人支援了。項羽氣數已盡,我們所認為的項羽可惜,無非就是李清照的詩,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心懷天下,死的無比悲壯的楚霸王。

    如果最終項羽贏得天下會怎麼樣呢?

    其實在我看來,劉邦最後得到了勝利,無疑是一種更利於民族發展的趨勢,假如真的是項羽得到了最後的勝利,完成了統一的大業,那麼我覺得他建立的王朝,應該不會存在太長的時間,更是不會出現像漢朝那樣強大,發達的王朝時期,也許項羽建立的王朝,僅僅是在我們的歷史裡面曇花一現,是沒有更好的發展的。

    首先,要知道劉邦的出身不是非常的好,而且在一開始跟著他去打天下的人,也都是當時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之後劉邦逐漸得到了勝利之時,他身邊的人慢慢都有了自己名氣。出現這樣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整個劉邦集團,是非常樂於學習進步的,不管是什麼,只要是利於自身發展的東西,都會去吸收消化。

    但是項羽並不是這樣的人,要知道的是,項羽一直都是比較自負的,他看不起劉邦,認為劉邦根本贏不了自己,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沒有正視過劉邦。當然了,自己的部下說的話,只要是項羽自己覺得沒必要的,根本就不會去聽從,就像鴻門宴一事,明明是可以直接幹掉劉邦的王炸牌,卻被項羽的一意孤行,拆開打輸了。

    單單是從這一點,已經能夠看出來項羽是一個好的將軍,但是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君王。所以如果真的是項羽建立了自己王朝,那麼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要按照他的要求來,包括很多的政策法令等等,絕對是比不上劉邦建立的漢朝的。

    最後,項羽烏江自刎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項羽不可能投降

    誰都可以投降,唯有項羽不可以,這是每一個王者的宿命和尊嚴。所以周瑜才會對孫權說你不可以投降。

    二、項羽是真正的大愛

    霸王知道,項羽與劉邦只有一個人死,天下才可以太平。而劉邦是個小人,絕不會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再打下去,殺了劉邦也會生靈塗炭。項羽是個君子,也是一個仁愛的君主,連士兵受傷,項羽也哭泣。

    三、項羽想成全大勢,成全天下

    項羽作為一個軍事家,不可能不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他太明白了,何況他並不是窮途末路,江南之地有著他的死忠。霸王死後,江東人依然奮起反抗,久攻不下,不得以劉邦命人把項首級拿與守城官兵看,所有官民哭泣並投降。但他選擇了天下太平,這是他偉大的地方。

    四、項羽知道人生的真諦,劉邦雖然贏得了天下,但他永遠贏不了項羽。

    項羽贏得了愛情,親情,友情,名聲,榮譽。而劉邦只贏得天下,其他什麼也沒有。所以劉邦是孤獨的,也是可憐的。幸好劉邦有個好孫子,漢武帝,不然後世再寫劉邦時一定會寫得一文不值。直到死,劉邦才明白:一個快要死的人,他需要的不是江山美人,而是一雙溫曖的手。贏了天下又如何?漢王與大漢皇帝吃的一樣好,死後一樣也帶不走。區別在於漢王可以有和項羽一樣,而大漢皇帝卻只有江山。

    五、氣節

    項羽無疑是一位英雄,戰神,勇士,又有著貴族的驕傲。勇士怎麼可以投降,不可以!就像李陵被圍投降匈奴一樣,漢武帝氣得大罵!氣節!這是勇士的尊嚴。劉邦的小人行徑最終害了他的子孫,因為很多炎黃子孫都以劉邦為榜樣。所以河邊的佳人才哭泣: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少憶項羽,不肯過江東。

    結語

    相比於劉邦,項羽的性格更加暴虐。過於自負是他最大的毛病,所以我覺得就算項羽打敗劉邦奪得了天下。天下在他的治理下,也不一定就會變得很好。歷史的真相是項羽死於烏江,劉邦奪得了天下。歷史沒有如果,一切都已塵埃落定。

  • 3 # 玄坤文史

    這裡設定的前提是,項羽能在楚漢之爭中滅了劉邦,最後奪取天下,那麼大楚建立後,中國之後的歷史會怎麼發展,天下又會如何呢?

    項羽

    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說,項羽奪取天下,恐怕不是啥好事。項羽想做的是天下共主,而非皇帝,封建帝制可能就此結束,而做天下共主,從項羽在秦朝滅亡後,分封滅秦功臣,六國貴族來看,那麼天下很大機率會回到春秋戰國,諸侯並立的局面。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當天子實力強大,也具有權威的時候,要號令天下諸侯問題並不大,但是當天子勢弱的時候,天子就只是一個擺設,而諸侯力量的崛起,將直接威脅到天子對國家的控制,而諸侯之間爭奪霸主的地位,又必然導致內鬥,天下大亂。

    劉邦建立大漢時,為了和平過渡,採取了郡國並行制度,這是一種雙軌制,既允許了分封制存在,安撫了功臣,貴族,又沿用秦朝的郡縣制。這也是一種嘗試,很快統治者就發現了郡縣制的好處,那就是中央可以直接把手升到地方。

    秦朝郡縣制

    而漢初存在的異姓王,對中央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所以西漢的削藩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項羽奪取天下,郡縣制很大機率會被棄用,項羽的實力強大,可以號令諸侯,但是天下共主也難以對諸侯國施行內政指手畫腳,那麼秦朝“書同文,車同軌”的努力就等於白費了。

    另外從楚漢之爭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項羽的一些問題,他更適合做亂世梟雄,卻難成為開國雄主,劉邦和項羽相比起來,殺伐果斷,殺韓信,誅彭越這才是開國之君應有的手段,劉邦下不了狠心,也還有呂后幫他執行,項羽有很多次機會殺劉邦,始終沒有下手,最後讓劉邦形成了勢力。

    就項羽這種性格,在亂世割據一方不成問題,但是真要他建國治世,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單是建國之初,為了鞏固統治,必經的動盪期就很難處理,項羽得了天下多半還會丟了天下。在劉邦修養生息時,項羽一直在忙著平叛,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項羽對待天下的政策是有很大問題的。

    楚漢之爭

    所以項羽即便滅了劉邦,他要坐穩江山也是非常困難的,打天下易,守天下難,項羽得了天下,這天下也很難往大一統方向走,很可能會繼續保持諸侯割據,群雄混戰的局面,這未必是件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活越覺得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