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安居樂業807

    孤獨是必然的,你認同嗎?這句話我認同,人人都有"孤獨"的時候,有強有弱,有長有短。但是"孤獨"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孤獨"是可以改造和改變的,處理好就不感覺孤獨,其間具有它的辯證關係內涵。孤獨不僅老年人有,中年人有,年輕人也存在,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之說。一談到孤獨,人們總會和老年人聯絡在一起,認為孤獨是老年人專利,其實孤獨在年輕人身上也都會出現,不過存在時間長短罷了。如邊防戰士、守島官兵,平時只一兩個人在島上,一個人在崗亭裡站崗,遇到特殊情況一個人站幾個小時,你說在幾個小時裡他不孤獨嗎?這就是軍人職責和使命,沒辦法,怎樣體驗認識"孤獨"只有邊防戰士體會最深。據報道南海某島上幾個軍人守島,他們為克服孤獨利用探家機會從家中帶些花草籽種、蔬菜籽種,回島種植,既美化環境又消除孤獨無聊心理。有的軍人把家中狗帶到島上養,作為陪伴,到島上時小狗興奮得又跑、又跳、又叫,僅僅幾天,小狗不跑不叫不吃東西,整天懶洋洋地睡覺,一個多月小狗死去,孤獨連動物都受不了,軍人卻堅持下來了,我國軍人太偉大了。平時男女孤獨都存在,當一個人離開群體,一個人出行感到孤獨;熱戀中男女離開幾天或幾個小時,都會感到孤獨,雖然是短暫的,孤獨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看書、聽音樂、寫書、繪畫,學樂器、做一些有意義活動排除孤獨,都收到良好效果,有人在孤獨中獨創成才較好地排除和驅散孤獨,學習掌握知識自學成才考上大學,透過人為的效果改造,把不利環境變為有價值、有意為的環境,就感到不孤獨了。因此孤獨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能創造加以改變的,利用不利變為有利的辯證關係去處理和去改造,就更加有意義。人活到晚年,老伴雙方走了一位,感到孤獨,加之兒女不在身邊,一個人生活更覺得孤獨,但是孤獨也是可以改變的。一是兒女們常抽空拜訪、看望老人。每天打不了電話,每週最少兩次通話,和父母親說說話,簡單報個平安,簡單彙報一下工作情況,免得老人牽掛和孤獨。二是去福利院生活。和老年人一起下棋、打牌,跳舞、唱歌,書法……等等,搞一些有益活動。三是結伴旅遊,觀山玩水,看遍祖國大好河山。不把帶孩子的事全交給老人,儘量減輕老年人生活上負擔。四是找個老伴,晚年有人說話、相互照應比什麼都好。兒女們應該克服傳統舊觀念,換位思考,人人都會老,做到開明、開放、支援和幫助單身父親或單身母親晚年找老伴的做法,給老人創造一個安度晚年的寬鬆、美好、幸福、快樂的生活環境。

  • 2 # 心理的後花園

    認同。在我的經驗中,“孤獨”通常出現在自覺不被理解之時。

    對我們每個個體來說,不可能在人生的所有時刻都被人理解,甚至許多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理解。所以,孤獨是必然的。

    除了不被理解的孤獨,也有存在的孤獨。

    當我們從母親身體中分離出來,逐漸長大,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那時起,孤獨就如影隨形,永遠作為一個巨大的陰影存在於我們人生的背景幕布之上,人生的任何階段,它都可能突然凸顯出來,讓你意識到自己的真實處境。

    有時,孤獨是一種淒涼;

    有時,孤獨是一種落魄;

    有時,孤獨是一種孤芳自賞……

    我們永遠要自己承擔孤獨,

    我們也永遠要對自己負責,

    這既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勇氣;

    既是人生悲劇的底色,也是找到人生意義的終極道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對《道德經》的解讀不能僅限於書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