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有意思

    2020年全國過了一個明顯寒冷的十一假期,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多地甚至迎來了降雪,因為寒冷來的有點“措手不及”,所以一時間謠言四起,“60年來最冷寒冬即將到來“的言論不脛而走,甚至謠言中還涉及到了拉尼娜現象。不可否認,今冬拉尼娜現象的機率確實比較大,但十一假期的寒冷卻與拉尼娜並沒有直接關係,且不說當前拉尼娜還未正式生成,即便今冬真的形成拉尼娜現象,也不見得就一定會迎來寒冬,況且從氣象學上講,拉尼娜導致的天氣系統比厄爾尼諾還要難以預測,不可能僅憑藉十一寒冷,就斷定今年一定是寒冬。

    拉尼娜模式是厄爾尼諾南部濤動的冷階段(與厄爾尼諾模式相反),它發生在秘魯和厄瓜多西海岸附近,赤道東太平洋出現比平均溫度更低的海洋溫度。拉尼娜期間,熱帶地區的平均降水量和大氣環流模式被破壞,這反過來又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了包括我國在內的大部分中緯度地區的天氣模式。目前,全球海表溫度異常圖顯示了典型的拉尼娜現象,具體體現為東太平洋赤道沿岸的海洋溫度低於平均水平,所以氣象專家預測,今冬拉尼娜形成的機率提升至85%-90%。

    不過,細數往年拉尼娜現象產生時的天氣系統,就會發現,“寒冬”機率僅佔了一半。從1974年開始,在過去的46個冬天裡,拉尼娜現象已經發生了16次,在這16個冬季中,有11個冬季的降雪量高於平均水平,約佔三分之二。但降雪量高不代表一定是“寒冬”,因為氣溫統計顯示,在過去的16次拉尼娜現象中,只有9年的氣溫低於平均值,且僅低於平均值0.6度,因此拉尼娜並不是一個特別強烈的寒冬訊號。而且,在一個特定的冬季,還有許多其他的氣候模式出現,且它們往往在季節到來時才會發生變化,因此“寒冬”根本無法提前準確預測。

    而且,除了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之外,還有一個可以預測的指數是“準兩年振盪”即QBO。QBO基本上是對熱帶信風模式的一種測量,而這些信風模式反過來也會對中緯度地區的氣象模式產生多米諾效應。QBO在西風(正)和東風(負)兩個階段的不同強度之間波動,識別這些趨勢並結合拉尼娜階段,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冬季模式提供一些線索。

    最後,根據國外氣象機構預測模型,最新的預測結果顯示,拉尼娜現象將持續到2020-21年北半球冬季,並在春季減弱。且在11月至來年1月屬於旺季(機率85%-90%),可能會出現中等甚至強烈的拉尼娜現象,而2-4月的機率降至60%。

    當然,任何氣象預測都不能做到百分百準確,上面也說了,拉尼娜現象對世界天氣的影響比厄爾尼諾造成的影響更難預測,這主要是由於大氣環流和風暴路徑巨大差異導致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太平洋風暴路徑往往更強,比平常更南下,且往往呈現一條固定的直線路徑。而拉尼娜風暴路徑一般較弱,呈環狀不規則運動,像一條搖擺的“絲帶”,變化無常,因此它攜帶的風暴、氣流方向更難準確預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族平時只能晚上下班玩,買國行ps4還是國行swith比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