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杯清茶一顆平常心

    一,評獎機制有問題

    二,中國確實沒有在世界範圍內有顯著影響的成果。

    三,評委不具有世界範圍代表性

    四,中國缺乏推薦機制。

  • 2 # 在回覆他親生父親

    其他不說,只說教育發展。諾獎評的大部分是幾十年前的成果,參考日本經驗,大規模普及基礎教育一百年、普及高等教育五十年後出現諾獎,中國估計得2050年以後才有這種成就。

  • 3 # 亖亖亖1234

    當中國經常能拿諾獎時,西方就不會玩諾獎了。就如同奧運會,以前是搶著舉辦,等中國能舉辦了,而且舉辦水平超過西方,西方就不想玩奧運了,現在就推來推去了。

    中國足球水平差勁,西方就將足球玩成了世界第一大運動,等中國足球能奪冠了,西方就沒興趣玩足球了。

    中國乒乓球能打敗世界聯隊,於是就不斷修改比賽規則,目的就是不能讓中國隊包纜前三名。

    美國獨霸籃壇也30年了,怎麼不建議籃框變低,適應東亞人?

  • 4 # 5658UFO

    諾獎只是種肯定而已,功到自然成,錢學森說,為了諾貝爾獎而工作是非常危險的。至於和平獎和文學獎根本不具客觀性,其政治性更強。美國總統能拿和平獎簡直是笑話,不讓其贖罪就已經很不公平了,還發獎,真好比奴才給主子頒獎。

  • 5 # 使用者7462373738725

    我們國家自己吹噓的雙一流有多大的可信度?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在吹噓我們這個世界第一那個世界第一,甚至是厲害了我的國 ,可在真實的世介面前這個不是那個也不是,而這樣的吹噓只能打了自己的臉。

  • 6 # 衝出絕境

    你怎麼不知道,這個獎控制在西方人手裡?西方人評衛生保健排名,我們排到第80多位,你不覺得可笑嗎?這次抗疫誰排在第一?

  • 7 # 金酉

    西方人掌控的標準,西方人的眼光,就不要去蹭熱度,不要把諾貝爾獎太當回事。如果想得諾貝爾獎,寫點醜化中國人的書,用西方人的研究方式研究藥品(如提純),說不定有可能得獎,其它的就算了。

  • 8 # 123711drtgc

    主要是科學研究越來越高深。很多發明創造,需要用幾十上百年的時間來驗證。比如愛因斯坦的理論很多,到現在還在驗證之中。諾貝爾獎項代表了人類科技發展的標杆。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弄個東西出來就可以得諾貝爾獎。所以對專案的驗證非常慎重,現在評選出來的獎項往往是幾十年前的東西。一般要倒推50年以上。中國五六十年代出現了諾貝爾獎獲得者。那說明在1900年以來,中國開始重視教育,發展科技。又比如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她是在民國接受的中學教育,50年代初接受的大學教育。他的老師也是民國的老學究。後來那些學術權威進了牛棚。她站到了科研的第一線最後取得了成功。我們現在之所以不能夠得到諾貝爾獎,是因為改革開放才四十幾年,科學研究這壺水還沒有燒熱。還需要繼續努力。

  • 9 # 輕上紅樓

    這個問題有點無腦,那麼多雙一流跟本屆諾獎有什麼關係?

    雙一流是什麼?它是剛剛前幾年我們國家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合稱。無論是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都還處於建設當中。它代表著未來和希望,跟諾貝爾獎沒有任何關係。

    諾貝爾獎,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獎,都是對相關領域世界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科學家的獎勵。而且一般都是在該研究已經十分成熟,被世界公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獲獎。如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明青蒿素而獲獎,這種藥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八九十年代就已經對瘧疾的醫治取得極好的效果,尤其是在非洲,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可見一個領域的研究成就與獲獎是有一個明顯的時間差的。

    我們國家建國才70年,真正的教育、科研才40多年,沒辦法跟西方國家幾百年相比。雖然我們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得到快速發展,但想要在這麼短時間內達到諾貝爾獎的水平,並不是容易的事。

    再說,諾貝爾獎是帶有政治色彩的,西方社會對中國帶著有色眼鏡,不會把獎項輕易頒發給你的科學家。

    總之,我們中國人的諾獎情結不妨放下,沒有必要把它看得那麼重,他們獎勵你,自然高興,不獎勵你,自信一點,繼續發展自己的科學事業,更不要因為沒有獲獎就在那裡對我們的教育、科研冷嘲熱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婚姻,還有多少男女可以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