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驛路拾粹果妞爸
-
2 # 東楚閒人
“平平仄平仄”是準律句。五律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古人常用這種句法,被公認為準律句。七律中這種句式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五律這種句式為平平仄平仄。七律中這種句式第三字,五律中這種句式第一字必須為平音。
“平平仄平仄”是準律句。五律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古人常用這種句法,被公認為準律句。七律中這種句式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五律這種句式為平平仄平仄。七律中這種句式第三字,五律中這種句式第一字必須為平音。
我覺得不嚴謹,律不律主要是看詩句是否押韻,和呈現的是否上口。生搬硬套某個法則。不一定能達到多好的效果。
當然有符合的,比例並不大,例如:
鋤禾日當午 - 平平仄平仄(《憫農》 唐 李紳)
春眠不覺曉 - 平平仄平仄(《春曉》 唐 孟浩然)
但是不符合的更多: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唐 白居易)
-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唐 李白)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江雪》 唐 柳宗元)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宋 李清照)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唐 杜甫)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暫時舉例這麼多,並不是只有這些,太多了!
您看看上面膾炙人口的詩句,有幾個復符合的?但依然阻擋不了它們流傳萬世。(可能有人說:當時人發音和現在不一樣,但你即使還原,也很難對應這個“法則”)
從上面的列舉和分析可以說明:
一定要按照某個標準或者規律來評定“律”,不但古人不答應 (連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詩人都不會這麼死板),現實大多也不會支援這個講法。
寫詩,能押韻則押韻,主要是讀起來上口;但是,給人吟誦時的美感和流暢度,與詩的意境融為一體,是不變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