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 首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我國的優良傳統。 其次,月薪三千的未必都為國憂,甚至因為生活壓力大,為國憂的比例應該比較低。 年薪百萬的也未必就歐美遊,畢竟國外的月亮並不比國內圓,在國外年薪百萬回國的大拿大佬也不少。 最後,如果國難來臨,異族的炮彈會長眼睛嗎?只炸月薪三千的?傾巢之下焉有完卵,誰都要跟著陪葬吧。 那為什麼還有人鼓吹“月薪三千為國憂,年薪百萬歐美遊”?
13
回覆列表
  • 1 # 樂樂的gg

    國家是否強盛,緊密關係到月薪3000的底層人民的生活質量,而那些年薪百萬的,他們到世界各地不管哪裡都是富人,影響不大,所以月薪3000的我們更關注國家的政策,比如減免賦稅啊,房價下跌啊,等等

  • 2 # 超級大光圈

    年薪百萬要投資丶技術移民很容易,它們需要愛國麼?因為那個國家好壞基本與其無關。當年前蘇聯解體經歷了數次歐美洗劫,部分內部人士跟著洗劫。月入三千才是國家主體,他們沒資源丶沒錢,一旦祖國陷入混亂丶戰爭,這部分群體活的還不如螻蟻。所以但凡大腦清醒的月入三千人士都愛國!

  • 3 # 是黑是白在於自己

    公知太多,賣鍋賊太多,沒nao子的也太多,你說國內生活比不了歐美,這是事實,畢竟還是發展中國家,那些發達國家四五倍以上的人均gdp,我們是比不了,可是沒有在進步嗎?沒有歐美國家的打壓封鎖,國內會是這個樣子?雖說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政府的正常所為,但別人打了你,你還要讚揚他,真的很可笑,

  • 4 # 一代後夏

    月薪三千階層普遍空餘時間比較多,並且大多數是知識水平不高且性情中人,所以基本上都是關注國家大事比較多,而年薪百萬基本上屬於高層次,普遍都是追求高層次的生活,精神上的滿足。無論是月薪三千還是年薪百萬,都要以愛國為前提,不能破壞祖國繁榮昌盛,在國內國外都是為國爭光!(以上言論不存在歧視觀點。)

  • 5 # 尼爾斯

    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為國憂,因為每一分錢都是在國家繁榮,昌盛,穩定的環境下靠自身奮鬥而獲取的,國家動盪,自己遭殃,無時無刻都祈求著國家平穩

  • 6 # 老蔫兒2

    把人們客觀且正常存在物質差異與公眾有共同情結的情感相溝聯,這種提法是煽動對立情緒,蠱惑人心的常用手法。因為很多人的人性是經不起挑逗的

  • 7 # 老北京231

    這個問題不光在中國有,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在美國,支援特朗普壓制中國的多數是社會底層的農民和產業工人。由於生活環境狹窄,沒有辦法獲取全民的資訊,只能偏聽偏信,盲從輿論的導流。

    其實,真實的外部世界有多個層面,歐美也不全是敵人,去歐美遊也不見得不愛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瞭解對手,怎麼戰勝對手?不走出去,怎麼讓別國的老百姓瞭解真實的中國?更何況,還能取長補短,自我完善。

  • 8 # 底層蟑螂

    我的看法是,亡國滅種的時候只要是我中華男兒一定死而後已。國家政策也是普惠大眾,不會因為你關心與否就會產生變化。

  • 9 # 安防老曹

    既得利益者自然只求安於現狀,什麼國家,世界在他們眼裡都是扯淡。憂患之人求發展,求奮鬥有動力,有期盼,自然也對周邊的環境變化極其敏感,憂國憂民之心必然很重。就這麼簡單

  • 10 # 因特理臻

    愛國跟窮富沒有關係吧,只是因為窮人沒錢待家不能出去玩,有錢人天天出去玩,還去歐美玩,不能呆在家裡為國擔憂。就像大領導一樣天天有接待,年薪百萬活動也非常多,幾乎天天出遊在外,也沒空做自媒體,自然不會參與為國分憂,只知道去玩,成了一種玩樂動物。商女不住亡國恨,百萬年薪受到西方教育,不懂為國分憂了,天天擔憂的是美國歐洲而不是中國。

  • 11 # 哈12345678哈哈

    這是真實現象。承認接受就行,沒有必要反駁。

    我們唱的那首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我收入少,我就只能依靠國家,所以我才愛國。因為我沒有離開國家的能力。我和國家無法分割。

    而那些收入高的人,他們隨時可以和國家分割。他們不需要愛國。國家好了,他們回來,國家不好了,他們離開。國家只是他們的選擇,而非必須。

    一個物體,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就會離開地面。達到第二宇宙速度,就會變成行星。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就會飛出太陽系。只有那些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的物體,才會老老實實成為地球的組成部分。

    一個人也是一樣。財富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滿世界亂跑。只有那些掙錢少的人,才會老老實實愛國。

  • 12 # W歲月無聲

    所以要改革的紅利向普通百姓傾斜,要讓普通百姓分到蛋糕。絕不能出現兩極分化,絕不能出現資本的高度集中,絕不能讓利益壟斷化,讓富人無限富讓窮人無限窮是絕對不可以的。

  • 13 # 莫問鬼神

    工資多少和愛國沒有關係!你說月薪三千為國憂,那他可能就是嘴上說說;你說年薪百萬歐美遊,他去遊玩或許也曾經毀家紓難呢?說這句話本身就有點挑事的嫌疑。愛不愛國,要對事對人,一棍子打倒,一般都是誤傷!

  • 14 # 汴鄭

    這個提法很有玄機,因為“為國憂”和“歐美遊”本身並不在一個層面,如果按同一層面進行調整,可能的兩個對比是:“月薪三千多憂國,年薪百萬少國憂”和“月薪三千國內遊,年薪百萬歐美行”。

    第一個對比:

    正向的:月薪三千和年薪百萬的差距體現在見識、膽識和能力上,毫無疑問,年薪百萬的站得高、看得遠、想得全、想得深,遇到問題辦法多、應對能力強,因此月薪三千的覺得是事兒的,到了年薪百萬的那裡很多都不是事兒了;這些優勢不僅體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包括在面對國家的大是大非上。廣大的國民,不管是月薪三千還是年薪百萬大多數都是愛國的,但是年薪百萬只會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大是大非上。出現“月薪三千多憂國,年薪百萬少國憂”是種正常的表現。

    反向的:第一,月薪三千的靠的是穩定工作,穩定是最重要的,穩定意味著儘量小的波動;而年薪百萬的,往往喜歡波動,波動意味著機會、意味著更高溢價。第二,月薪三千的沒有過多的財產可依靠,唯一黨和政府是最終的靠山,而年薪百萬的已經可以實現資產全球配置,“雞蛋不會全部放在國內的一個籃子裡”。所以自然的“月薪三千多憂國,年薪百萬少國憂”。

    第二個對比:

    表面上:儘管人民幣近年來升值不少,但是出國還是一個高消費,“月薪三千國內遊,年薪百萬歐美行”是很正常的表現。

    深層上:第一,人民幣實際上是“內貶外升”,很多情況下,在國外可以得到品質好於國內而價格低於國內的商品,所以,對高收入人群來說,國外生活和消費不全是昂貴而是實惠。第二,改革開發的第一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經實現,這部分人已經不是僅相對國內大多數是富裕,而是已經站在全球富裕人群中;但是我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還不高,離歐美髮達國家差距還很大。“月薪三千國內遊,年薪百萬歐美行”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月薪三千為國憂,年薪百萬歐美遊”這樣一個不對稱對比,雖然蘊含了很多道理,但也不過是社會某些現象的總結,並不代表全部,大家做好自己、相信彼此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一這幾天,常見輕口魚,原因是什麼,該怎麼調整做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