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之道理財

    經濟危機的根源是信貸危機和貨幣危機。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只是一個表象而己,很多人就覺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是貨幣超發。其實,根本原因不是貨幣超發。是社會總產品減少了,導致流通中的貨幣和社會總產品沒有達到一個均衡的水平,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切都是貨幣和信貸做怪,下面我舉個例子說明

    第一,貨幣問題導致經濟危機

    原始社會,物物交換下,不會產生經濟危機,生產出來的東西,大家互相交換把它消費了。比如,一個農民生產100斤大米,另一個農民養了5只雞,把其中2只換100斤大米,大家換到的東西,都拿來消費了,消費完之後又去生產,這樣沒有存在商品過剩或商品不足。因為隨時都可以知道手上有多少商品。

    這就是貨幣導致的經濟危機的根源,也就是當社會上的商品被消耗完了,但是貨幣還是存在的,人們以為貨幣就是商品,可以買東西,實際上已經等量的產品對應這個貨幣了。

    第二,是信貸導致經濟危機

    所有的經濟危機都是過剩危機,也就是有些產品過剩,有些產品緊缺。因為緊缺的產品市場上沒有了,只有貨幣。其實我們人類生產出來產品賣掉了,給一些人消費了,手上有貨幣,以為有貨幣就會有產品,結果市場上沒有產品了,導致產品短缺,經濟危機就這樣來的了。信貸消費,加劇經濟危機的發生,形成一個週期,這個週期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引發強烈的經濟危機。生產跟不上消費,導致經濟危機,大家以為手上有好多錢就有產品,結果不是的。

    當然,整個經濟執行很複雜,不會像農民賣大米那麼簡單,會涉及到各種產品。但是我們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農民賣大米能很好的說明,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信貸就是一種貨幣乘數,變相的發行貨幣,導致流通中的貨幣會增多,但是社會總產品不變,就會導致物價上漲。所以通貨膨脹並不是貨幣超發。

    最近豬肉上漲到30多元一斤的,就是供不應求了,社會上的豬肉少,但是人們通過借貸,有錢。

    以上就是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貨幣和信貸是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 2 # 讀毒獨310

    要想知道經濟危機的傳導過程,我認為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是看得最長遠最透徹的。他的新書《債務危機》中獨創了一個債務大週期模型,把經濟執行的原理和危機傳導的過程都講述得非常清晰,這也是他44年來作為全球一線投資人對數次經濟危機的預判經驗。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都不是導致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記住!經濟危機的本質是債務危機!債務危機的本質是收入小於債務!

    經濟執行的兩個基本公式

    1. 貨幣+信貸=支出總額

    2. 支出總額/產銷總量=價格

    可見,支出的兩種方式——真實的貨幣和創造的信貸。信貸創造了購買力和債務!

    推動經濟發展的三股力量

    1. 生產力增長。它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核心內因,從長期來看,也是最重要的主導力量。

    2. 短期債務週期(5-10年)。即商業週期,也對應庫存週期。涉及的是信貸和產量的不匹配。通過貨幣政策可以達到調節效果。結合兩個基本公式,可以總結出該週期的傳導邏輯為:①消費支出或者貨幣和信貸的增長快於產銷總量的增長→價格上升→經濟繁榮→補庫存;②價格上升促使貨幣政策收緊→貨幣和信貸的供應減少→經濟衰退→去庫存。

    3. 長期債務週期(50-70年)。呈現的是利息支出與收入流不匹配。它的傳導邏輯是:當債務增速超過收入及貨幣的增速達到極限時→長週期底部出現→經濟發展出現逆轉→發生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去槓桿。

    達里奧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把整個社會的經濟週期放在一個足夠長的歷史時空中去觀察研究,發現了短週期和長週期各自不同的影響力。

    長期債務週期的七個階段

    一個完整的長週期會經歷七個階段:早期、泡沫期、頂部、蕭條、去槓桿、“推繩子”、正常化。

    1. 早期

    債務壓力低,整個經濟體健康,債務增長、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均適度,債務增長不會超過收入增長,有空間加槓桿。

    2. 泡沫期

    牛市出現!!!一切資產價格都在上漲,影子銀行、金融創新大量湧現,都認為應該持有資產而非現金,覺得“賺快錢”很容易,虛假繁榮上演。當泡沫接近頂峰時,牛市情緒最濃,人們感覺最富有。

    泡沫最明顯的7個特徵:

    ① 相對於傳統標準,資產價格偏高;

    ② 市場預期高價會進一步快速上升;

    ④ 買家提前很長時間買入,目的在於投機或保護自己免受未來價格上漲的影響;

    ⑤ 之前從未進入市場的人已進入市場;

    ⑥ 普遍存在看漲情緒;

    ⑦ 緊縮性政策風險會刺破泡沫。

    3. 頂部

    市場見頂,往往是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和加息導致。當長期利率相對於短期利率處於最低水平(即收益率曲線變得平坦以及反轉)時,借款人開始違約,人們傾向於持有現金。此時會引發連鎖的“財負效應”:資產價格下跌→財富下降→收入下降→借貸自信下降→借貸活動收緊→出售資產→資產價格、收入、財富進一步加速下滑。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人們將資產繁榮建立在過高的債務之上!

    4. 蕭條

    蕭條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經濟危機爆發。此時債務違約和重組頻發,財富嚴重縮水,市場流動性枯竭,金融機構大規模破產。引發蕭條的根本原因是信貸和債務的供需關係不平衡。

    5. 去槓桿

    四種手段:削減支出、減免債務、財富再分配、發行貨幣。難點在於,單一的手段或失衡的組合都將導致經濟進一步惡化!所以要把四種手段組成和諧的組合拳。

    去槓桿的本質就是要讓“債務/收入”的比例下降。從兩個基本公式又可以推匯出,關鍵是控制支出總額。要讓用於支出的信貸減少,而發行貨幣則剛好可以用來補充信貸減少的那部分,從而維持支出總額的穩定。換句話說,也就是要使名義收入增速高於名義利率,同時把握好通脹力量和通縮力量的平衡。

    6. “推繩子”效應

    在去槓桿的最後階段,有時經濟會進入一個低增長和資產低迴報的時期,常規的去槓桿手段失效,此時不得不採取一些特別的手段,讓貨幣和信貸直接流向消費者,這就是“推繩子”效應。

    7. 正常化

  • 3 # 繁花若雪風自搖

    沒有多複雜,不需要多詳細。

    很簡單,就兩個原因。

    一個是超發貨幣。另一個是拿的太多了。

    拿的太多我們都能了解。

    參考委瑞內拉。一個生產者,生產產品。成本100,利潤20。結果上面國家各種伸手要拿走19。那麼生產經營者只剩下一口氣,到了破產的邊緣。這個是明搶。

    另一個是超發貨幣。

    本來市場上的貨幣和生產經營的生產出來的財富是對應的。假如都是50萬億。這個時候,鑄幣者說他們又多印了200萬億!而且這筆錢也要投放加入進來。

    這筆錢進來以後,生產者手上的錢雖然多了。但是物質卻變得更少了,都轉移到了鑄幣者的手上。而鑄幣者是不從事任何的生產活動的。所以社會上的總體生產物質就變少了,生產者努力勞動卻得不到回報,甚至直接破產。社會的生產力就變得更弱!

    而鑄幣者只要印紙,就可以不勞而獲。而他們下次再印的時候就需要印2500萬億的四倍,也就是4仡仡才能達到之前的掠奪效果。

    這個是暗偷。沒有之前的那麼明顯,因為你手裡的工資增加了,貨幣增加了。但是其實你能買到的東西減少了。

    當然越是掠奪,勞動者的投資回報率就越低,有資金和技術的生產者就會出逃,逃到投資回報率高的地方去生產。

    這樣生產物質的減少,資金和技術的出逃。

    所以在這三重的打擊下,社會生產崩潰,經濟完蛋。

  • 4 # 神之小學生劉成宇

    大範圍的秩序崩潰叫做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有好多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以前,有一個村子,大概一百個人,他們生產出足夠自己吃的糧食,一人一天消耗一份糧食,也將銅板作為通用貨物,與一份糧食等價。突然一天,一堆遊人,大概十人帶來一百份的糧食(他們路上的口糧),這些糧食在他們抵達目的地後就沒用了,要低價出售掉。最後一百份糧食換了50枚銅板,然後一百份糧食分給每個村民家裡,每人一份。村民覺得,用銅板換糧食比自己種更輕鬆,於是天天就盼著有路人來賣糧食,這樣村民就能造銅板換糧食了。慢慢地,村民分成了用銅板換糧食(a)和自己生產糧食(b)兩種。前者,每天拿著一堆銅板找人換糧食,不勞而獲,後者種糧食自己吃。一個村子裡,當b不再投放糧食給a時,銅板就可能買不到糧食了,然後a不知道換不到糧食是因為b不給了,還加大了價碼,這就是通脹。最後,當糧食換不到了,銅板失去作用,一部分只靠銅板過日子的人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對於這些人而言,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 5 # 使用者8016602843486

    你們都錯了,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貨幣的過度集中,導致“商品過剩”,企業減產停產,導致失業失業,導致惡性迴圈,任何一個國家出現經濟危機,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印鈔票,讓貨幣貶值,增加貨幣流通量,做一些市政工程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面積,改善貨幣流通不暢,同時物價上漲,良性的通貨膨脹能解決經濟危機,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控,如蔣介石政府倒臺就是這樣的!

  • 6 # 理財迦

    朋友們好!明確的講:打蛇打七寸,分析問題也是如此…首先需要拋開書本和大道理,結合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與時俱進,用創新型思維來分析!總體而言,目前的貨幣貶值,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被動的,被迫的,輸入型的!要想穩定發展,必須發憤圖強,憑實力說話!

    2,由於物資的生產需要時間,紙幣主要通過強制和信心來維持,當市場的調節能力不足時,先會引發紙幣的崩潰,例如,由於對貨幣的信心不足,那會將持有的貨幣兌換成相應的商品,或外匯,由於紙幣沒有支撐會瞬間崩塌,出現支付危機,社會生產經濟受到重創,進而引發危機!

    2,輕微的通脹,有促進社會工商業發展的一面,因此危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容易判斷控制的時機,以及程度,最終結果有一定的,突發性!

    3,世界經濟一體,不適當的多印鈔票,必然無法發展!

    例如,如果世界上其他經濟強勁的經濟體,實行寬鬆量化,增發貨幣,降息,其他國家如果不跟進,必然造成貨幣升值,進而影響進出口貿易,結果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財富外流,工商企業蕭條,社會購買力減少,經濟受到嚴重創傷!但這只是計劃的第1步…

    而當強勁的經濟體,看到世界貨幣政策出現偏差之後,往往立刻採取逆向操作,例如,貨幣緊縮,升息,來從世界迴流財富!

    因此,當今時代是否增發貨幣,以及增發的數量,受多種因素影響,且難以控制!唯一的出路是加速發展,佔領制高點,用實力擁有話語權!

    最後,來看如何應對:

    古人云:未雨綢繆!當它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因此居安思危,多元化的配置資產,是一條可行之道!

    個人:適當的資產多元化!將貨幣資產與固定資產,常規資產與貴金屬,外匯相結合可以有效減少衝擊!

    工商企業:積極參與全球貿易!進行全球化佈局!

    國家:通過發展,科技,品質,外貿,軍事等手段,積蓄實力,更主動,更多的的參與到世界經濟活動中,爭取話語權,把握主動!

  • 7 # 淘金手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對於資產的雙向擠壓,除非你沒外債,影響相對較小,下面就先簡單說一下

    1、如果你有房貸,在經歷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過程中,你的資產和收入都在消耗,慢性消耗,開支加大,加大了你斷供的可能性,而且一但開始舉債,那麼支出成本將大大加大,資產風險也同樣被放大,資金流很容易斷裂,這是自身的生活因素,收入下降的可能性也加大了

    2、在這種環境下,大型企業很多偶讀舉債,在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背景下,企業需要承受的壓力將會更大,工人對於工資的訴求會加大,企業經營成本也會加大,以本國貨幣為首的對外投資購買力也會縮減,而且會很明顯,負擔加重抗風險能力減弱,破產風險加大,社會失業率加大,這些危機在社會上會形成一個當量現象,加劇崗位競爭,這也是無形中的壓力

    3、企業舉債,銀行也會收緊銀跟,不輕易放貸,加速了在這種背景下的危機感,收入普遍下降,收入低就不敢消費,不消費貨幣流通速率就會降低,需求下降,又會形成一個迴圈,長此以往,對於債務而言將是承重的,開始蔓延,開始大面積化。目前就想到這些基本的,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 8 # 開偉觀察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也是長期關注這個問題的人,也有自己比較深入的了解與思考,現在分享給題主朋友。

    貨幣貶值意味著貨幣投放飛快增長,過多的貨幣投放市場,而市場的物質問題並沒有與投放的貨幣量相適應,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物價飛漲。

    打一個淺顯的比方,一個國家所有的東西價格只值1萬億元,而原來這個國家投放市場的貨幣量也正好是1萬億元,這個物價水平正好是1:1,即一元錢對應相同1元錢的物質。而現在突然將貨幣投放量增加到10億元,那麼物價相應比原來上漲了10倍。即10元錢才能買到原來的1元錢的物質。

    物價飛漲之後,企業生產原材料成本大漲,使得企業生活經營難以為繼,無法經營獲利,只得關門倒閉,這樣就會使得整個社會經濟陷入蕭條不景氣狀態;企業經營差無法償還銀行貸款,也造成銀行出現大量壞賬,最終導致銀行資金斷鏈,陷入金融危機;而飛漲的物價又讓老百姓沒有錢消費,使得需求受到較大的壓力,最終使得生產企業生產的商品也無法被市場認可,或得以順利銷售。

    如此,這會導致經濟危機的暴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議加92汽油的車可以加95汽油嗎?對發動機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