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羅廖夫
-
2 # 後天囈語
莫迪既然推動印度武器國產化,為什麼還要向美俄大量購買現代化武器了?
印度武器國產化一直存在問題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而印度的夢想是成為全球大國,甚至是夢想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如果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如果連武器彈藥都不能自給自足,想成為一個大國就是一個笑話。
印度武器國產化,存在的問題不小,不管是設計還是印度國內的工業化水平,是不支援印度國產化水平的,印度國內的工業化水平,即使是印度全部武器國產化,也會因為裝置存在的質量缺陷,成為現代戰爭的累贅。
印度國產的武器裝備,一直不能滿足印度一線軍隊的要求,連自己的軍隊都不相信印度製造,所以印度即使是推動武器國產化,也會因為不符合軍隊的要求,不了了之。
印度購買美俄武器,說到底就是戰略需求印度想成為大國強國,印度的思維邏輯是軍事方面的,經濟發展並不重要。
印度購買美俄現代化武器,就是購買保護,印度成為美俄相互競爭的戰略要地,只要是印度想買的,美俄都願意賣給印度,也許有人認為印度購買的美俄武器比其他國家貴,覺得印度有點傻,其實不是印度傻,而是印度多花錢,買的是美俄國際時刻的保護。
印度購買美俄最先進的武器,其實印度並不吃虧,至少印度能在現代武器裝備上有了美俄技術的積累。
印度能購買美俄武器,肯定美俄不會出售最先進的,都是刪減版的,因為美俄知道印度的實際情況,他們更擔心印度的盲目自信,會讓美俄武器裝備洩密。
-
3 # 棲鴻看紅樓
因為武器本土化,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從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起,時間已經過了幾十年,我們的飛機被漂亮國撞毀,我們的大使館被漂亮國“誤炸”,又怎麼說?
國家實力的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
武器的本土化,也不是說“化”就能“化”得了的。
製造武器的技術,重工業基礎,礦石的購買或者冶煉,技術人員的培養……你以為莫迪說一句話,就全解決了?
你太天真!
-
4 # 一劍一念一菩提
作為長期軍購大國,印度的軍工能力一直備受詬病,其武器裝備的“萬國牌”也多次被指責。事實上,作為地區大國的印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便著力打造其國防工業的自主能力,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其軍工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不要和我國比,和其他國家比起來已經很厲害了)。但即便如此,印度依舊需要從國外採購武器裝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薄弱工業實力下的軍工弊病2019年,印度粗鋼產量為1.1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5.9%,位列世界第二。同期我國的粗鋼產量9.9億噸,佔全世界總產量的53.31%。面上看似乎有一定的追趕能力,但曾經的一個故事可以粗略的瞭解:印度引進俄羅斯的T90坦克後,非常滿意,於是決定引進整套生產鏈。俄羅斯人也很夠意思,直接將所有說明全部移交給了印度。但沒成想,生產出來的坦克經常炸膛,怎麼也找不到原因,印度指責俄羅斯隱藏技術(雖然俄羅斯也經常這麼幹),但俄羅斯卻很無辜,於是派出專家前來考察。結果發現,原本說明書上寫了在500℃以上的溫度熱軋兩次被印度工人精簡到在460℃以下熱軋。
從這個故事可以粗略的瞭解,印度民眾對於工藝方面的態度,而對於要求精細的軍工反應的結果是:炸膛、炸飛機、炸槍管……凡是能炸的印度基本都炸了個遍。不過印度民眾的習性原本就對此疏懶,所以也就不會苛責。而印度看似強大的鋼鐵能力並未轉化成工業實力,儘管莫迪多次提出“印度製造”計劃,要求提供第二產業佔比,但第三產業依舊佔據印度整體經濟的50%以上。與此同時,印度41家軍工企業擁有僱員8萬餘人,由於印度軍工企業屬於國有企業性質,效率很低,產能基本維持在50%左右,而且還需要大量購買武器零部件。今年莫迪試圖對軍工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卻已遭遇多次罷工。說到底,軍工實力是建立在強大的工業實力基礎上,龐大的官僚體系註定印度的軍工企業踽踽獨行。
炸膛的印度榴彈炮
二、蹣跚學步下的印度軍購說起印度軍購,常常想起的就是印度充當“冤大頭”的笑話:如印度購買法國“陣風”戰鬥機,87億美元購買36架,遠超該機型的市值,因此也多被指責。但印度軍購看似“挨宰”,實則印度往往會採購整套系統,外加偶爾還會要求技術轉移,這樣看來,其實印度的軍購併非完全“冤大頭”。當然印度軍購中的貪腐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這裡不進行分析。但印度之所以如此軍購,也有其自身的苦衷:美國軍售大多附加政治要求,如售賣的武器不能同巴基斯坦作戰等,於是印度只能大面積採購俄製武器,也一度讓俄製武器佔據印度軍力的80%以上。
然而印度並非當真“冤大頭”,1991年,新俄羅斯成立之初,印度趁著盧布匯率暴跌,強行用盧布支付了之前的軍購款,氣的俄羅斯壓根癢癢。隨後俄羅斯透過免費送印度一艘航母又狠宰印度一把。只能說印度的軍售摻雜著太多的小聰明和自以為是,結果往往弄得印度自身難堪。如印度高價購買的“陣風”戰機,原本談好的先付50%,轉讓技術後,對印投資時進行補償,扭頭法國達索航空(陣風的生產商)受到首款後便沒了下文,畢竟1.2億美元一架“陣風”也足了,轉讓技術免談。畢竟對於擁有技術的各軍火商來說,轉讓技術無疑是斷了自身財路。所以常常能看到印度大手筆軍購,但最後往往就陷入不了了之的局面。
印度採購的“陣風”戰機
三、印度軍工的“四不像”成果註定只能外購說起重新整合的武器,韓國的K9自行榴彈炮無疑是個亮點,在將各國零件重新組裝後,韓國K9自行榴彈炮格外暢銷,印度也購買了一些,準備按照這個思路“本土生產”,最後發現大部分零件還是沒法生產,最終只能作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已經放棄“採購仿製”的道路,事實上,印度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硬生生有了自己的產品: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機。只不過武器效能差到連印度軍方都懶得采購,截止到目前,印度軍工的產品被軍方採購數量依舊維持在個位數,其質量可想而知。
嚴格意義上,印度軍工有著格外雄心。“阿瓊坦克”立項之時,各種指標讓人眼花繚亂:120毫米線膛炮,大功率發動機,複合裝甲和高效傳動系統,並且要全部國產。最終的結果卻是“德國炮塔+T72底盤+T90爆反裝甲”。這並非印度自身無法生產,要知道阿瓊坦克當初發動機指標要求1500馬力,結果自己生產完只剩500馬力,好容易升級到1100馬力,卻發現無法啟動坦克,最終只得購買德國發動機。類似的情況太多,也讓阿瓊和光輝成為各種談資。說到底,終究不過是印度的工業能力決定了其短時間內無法真正實現軍工方面的突破。
印度的“阿瓊坦克”(外號白象,即中看不中用)
總體來說,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週期較長,印度自身工業以及軍工實力欠缺,從而使得引進武器的慣性短期內要停止,可能性不大。外加上印度現役裝備中大量的俄製武器的存在,以及俄羅斯這邊的努力推銷,印度在引進俄製武器方面顯得欲罷不能。即便莫迪高調宣佈投入533億美元加強本國企業軍工實力,但對於印度的官僚體系和自身實力來說又要大打折扣,所以印度短時間內還是會透過軍購來增加自身軍事實力。
-
5 # 熊style
推動武器國產化為了討好印度國企和軍工聯合體的利益方;購買大量武器則是印度軍隊真心需要它們——印度民主體制下選票與現實的魔幻結合!印度的軍工聯合體屬於奇葩型別:它可以按照軍方需求製造武器,時間拖沓姑且不論!除了少量型號之外,其餘基本上屬於劣質品!可是,它卻是印度權貴階層的"私有財產":內部管理、執行/盈利模式全部由高種姓說了算!哪怕印度政府的武器對外採購案也要諮詢它們的意見:如果軍工體說"不"的話,印度與外國簽訂的軍事合同也要廢除——法國、以色列等紛紛中箭落馬!更加不靠譜的是:印度軍工體可以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罷工!除非印度政府答應它的非私有化要求——莫迪如何敢得罪它呢!而在中印邊境摩擦期間,印度軍方多次發起軍火採購案:全部面對外國採購,鉅額利潤落入國外軍火商之手,這讓印度國有軍工聯合體情何以堪?何況印度軍方多次拖延、指責它們耽誤/浪費印度軍方的"現代化程序"的經費和資源——莫迪政府也要選票呀,萬一聯合體工人將選票全部投給對手,莫迪再修煉也是白搭:搞100多個武器國產化專案既討好權貴又緩解罷工帶來的選票流失(就業率),何樂不為呢?可是,莫迪政府也清楚認識:印度軍方拿著印度國產武器與鄰居對抗就是找死!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印度軍方用了50多年的時間實踐驗證"印度國產武器失敗"的真理!它當然逼著莫迪政府購買國外武器系統了!所以,莫迪政府真的很難:既要印度軍方"有聲有色"、又要顧及超級大國壓力,不買外國武器行嗎?不行!印度軍方將領們的退休金還沒有攢夠之前,莫迪政府必須接受軍方的對外採購案!"權+錢"威壓之下,莫迪政府出現如此滑稽的兩面討好策略就不足為怪嘍!
-
6 # 使用者兵男1985
一個自居南亞地區大國,周邊安全戰略它必須考量全備。印度的工業製造發展很不均衡也奇芭五花八門;尤其軍武工業生產製造研製拿樣這塊捉襟見肘,缺泛自信,它研製的阿瓊坦克也是白紗裹頭,山中走路蹣跚顛跛,一步一蹬,駝鈴聲多多;印度生產的光輝系列三代戰機相當於我國J10系列從上世紀末就開始樣子生產、試飛、改進,致今都未完整地推出給世人展現的一面,即使拿出來秀一番,用印度軍中的調侃定位成寡婦機,已折損好幾架,原因是多種方面的因素引發,致今停擺、生產遙遙無期不得而知;印度國的航母發展也是如同飛機研製一樣,先是購買俄羅斯的廢棄再生航母、或老舊退役航空母艦,自己在內部消化攻關科研,到如今都沒有解決好下水試航漏水問題,只好爬岸臥槽,面對印度洋上空的太陽,天空發呆,撓頭抓腮,苦思冥想二十多年了,還整個不了,白巾裹頭悶著呢?等等一切說明印度想把軍工搞上去還得駝鈴聲多多翻山涉水趕幾程,南亞叢林找路迷向仰天日。
因此自己的野心又大,思想迷幻澎脹又想拓疆闢土,故向美俄大量購買武器也不足為奇,壯膽走路撐勢擺姿;象鼻拉長秀卷坦然。
回覆列表
日前,印度軍隊和印度國有軍械廠生產委員會所爆發的一場口水戰,讓外界感受到印度軍工企業實際上已經爛到什麼程度了。印度國防部日前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軍隊內部獲得來自國有軍械廠生產的劣質彈藥,自2014年至今,一共發生403次事故,已經造成27名士兵死亡,另有159人受傷,讓國防部損失了至少960億盧比。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總理此前曾積極推行所謂的“印度製造”計劃,妄想著讓印度三軍武器裝備全部“本土化”。為此,莫迪政府還取消超過一百項的外國採購軍備計劃,似乎是鐵了心要讓印度軍隊用上國產化裝備。
不過,從此次印軍再度大手筆向美國採購運輸機、及其裝置和零件的舉措來看。莫迪所謂“印度製造”的計劃,當成口號喊兩聲可以,但真正實施起來,不但印度國內軍工企業不給力,印度軍隊弄不好還會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國產的劣質彈藥,已經成為了印軍士兵的“殺手”了。
印度國有軍械廠做出反駁稱自己“不擁有這份報告,所以不接受這些損失數字”。對此,有印度媒體挖苦稱“現在,印度軍隊與其最後主要的彈藥和武器供應商之間,爆發的這一場前所未有的公開爭鬥,令疫情肆虐的印度又多了一個社會熱點”。
實際上,不僅僅只是印度國有軍械廠製造的槍械和彈藥,是造成印軍非戰時傷亡的元兇,包括印度航空製造以及造船等軍工企業,所製造或者大修出來的飛機或者艦船,因為頻繁發生的墜機、撞船等事故,也同樣是印度軍事人員的主要“殺手”。
很顯然,印度軍方在面對手下士兵在如此毫無價值的情況下死去,實在已經忍無可忍,最終透過公佈劣質彈藥問題,作為對國內軍工企業發洩不滿情緒的一種方式。同時更是在對莫迪所謂“印度製造”的一種抵制。
印度軍方與國有軍械廠的這場“內戰”,實際上就是在對國內利益集團的一場抗爭行動,以此來避免印度軍隊在未來、只能使用這些能夠把自己殺死的武器彈藥上戰場。 畢竟,讓國內軍工企業再這麼玩下去的話,用不著鄰國發動戰爭,印軍就會被自己人給玩死了。
另外,印度軍方抵制印度製造還有另外一個難以切齒的原因,那就是外國軍火公司為了能夠把武器賣給印度,專門給國防部和軍隊高層預備的回扣。很顯然,如果未來印度軍隊都使用印度製造武器,還有誰會再給這些軍方高層送回扣?
由於承受來自軍方高層的壓力,讓莫迪的“印度製造”變得蒼白無力。因此,印軍在繼續向美國購買運輸機及其零部件外的同時,近期還向美國購買數萬支自動步槍。另外,印度除了與俄羅斯聯合建立槍械生產聯合體外、還採購了俄羅斯先進機載雷達、坦克裝甲車以及二手戰機等等的武器,讓莫迪政府所謂的“印度製造”淪為了國際笑柄。
所以說,莫迪政府除非敢於冒著與印軍方翻臉、甚至軍隊譁變等巨大風險,,強制性讓他們換裝國產裝備。否則的話,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莫迪的所謂“印度製造”,最終將會隨著他的下臺而被歷史塵埃所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