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馬48709
-
2 # 陳雅康紅松
小孩既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已經去逝的人值得惦祭,老人們值得尊重,但主要精力應放在小孩這邊。所以就整個社會而言,這種作法並無不妥!(本人己經過65歲了)
-
3 # 更換使用者名稱獲得關注
這是生物的天性!
也只有人類會贍養老人,其它絕大部分動物都是不管祖先的。
這不單是因為人類思想更高階,另一個原因也和進化過程有關。
其它生物都是靠天生本能和天性生存的,而人類是靠經驗生存的。經驗最豐富的是老人,所以原始人也已經會贍養老人。讓老人教年輕人知識,成人去打獵,這樣才能不斷產出有能力的成年人,整個部族才能生存。
而小孩,無論是什麼生物都是會,也需要認真照顧好的,否則這個物種就不會被延續了,這不用多說。
所以,照顧小孩是生物的天性,自然是開心和主動的。照顧老人是後來人類獨立習得的能力,不是天性,不會有什麼荷爾蒙/激素之類的物理支援,操作起來就只是責任和為了生存而做的妥協了。
-
4 # 錢德鑄
題主的這種提法的對比度過於鮮明瞭些,有強調主觀、忽視客觀之嫌,叫大多數人在感情上有些難於接受,如能改為“為啥人們照看孩子多些,照顧老人少些”會更加公允、客觀一些。
這個問題,我談三點看法。
一,人生意義的來路和去路。
一個主家人,老人是來路,孩子是去路。來路回望,是想知道自己出處、留下念想;去路是未來,帶上自己的平生希望去展望。故而來路淡漫些,去路審慎、身心投入些。
二,自然規律。
世上只有瓜戀籽,哪見籽戀瓜?人生生老病死、代代相傳,都是自然規律。老人費盡心血養育了後一代,成人了,他們的生命在子女身上得到延續,他們的人生意義完成了:子女一家人的和和美美、發達興旺就是他們的最大心願。對孩子的索取和需求少之又少,也會使孩子專心打拼,照顧老人的用心有所減少。
三,客觀需要。
孩子從生到成人,各方面的照看包羅永珍,無一不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事事教導,既是法律要求,也是人生目標所向。而老人呢?他們一輩子就這樣過來了,他們需要什麼?梳理一下,只要子女做好4個方面:1,保證吃飽穿暖的基本生活需求;2,生小病了能治療,大病了去世時身邊有人,還處理後事;3,生活不能自理了,孩子照顧或者找人照顧最後幾天不得已的日子;4,平時孩子空閒了能回到身邊,問問、聊聊。如能願望實現,老人的一切就心滿意足了。
人生意義、自然規律、客觀需要,它們都在說明“為啥人們照看孩子多些、照顧老人少些”的客觀原因和主觀認識,把它們說成“喜歡”“不喜歡”的態度,似嫌牽強。
-
5 # 確定性老張
首先是生物的本性,要保證種族和個體的繁衍。
其次,小孩是越來越自理自立,老人是越來越需要照顧,沒有未來。
-
6 # 網海拾貝
因為老人的血汗都被兒孫們榨乾了,剩下的只是累贅了。而小孩是他們的未來。他們老了還要靠他們孩子養老送終呢。但他們沒想到等他們老了,他們問孩子會不會也和他們一樣的想法呢?當然,你這個提問打擊面太大了。孝敬父母的還是多數,不孝順的是少數。
-
7 # 暖希
單純的從喜歡和照顧說,孩子是初升的太陽,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帶來的是朝氣蓬勃的影響。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和孩子在一起,無需去偽裝,去帶面具。不怕說錯,做錯。是放鬆的狀態。而且孩子說的話就算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我們也會覺得是語出驚人,會讓我們不必深思這句話什麼意思,對孩子我們總願意表露自己善良的一面,人們願意為孩子付出,也是一種承擔責任所盡的義務,這種觀念應該是根深蒂固,孩子要養大成人。
相對於老年人,應該是夕陽遲暮。在一起感受到的應該是一種經歷生活過往的滄桑,歲月輪迴的印痕。年紀大了,經歷的多了,或許在他們面前我們要小心翼翼,怕說錯或做錯,讓他們不高興,或覺得我們不夠成熟,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禁錮著我們。
照顧孩子和老人,是不同的生活狀態,為什麼現在育兒的書比比皆是,照顧老人的卻寥寥無幾。說是社會的不重視,側面也反應了人們在這上面所花的心思有幾何?
好在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從未忘記,而且一直在努力做的更好。你幼時是他們的責任,現在他們是你的義務。願有孩提時純真無邪,亦有家翁體魄康健。
回覆列表
小孩的天真爛漫,不經意地錯回題門而迎得天大笑話。孩子的有趣提問,所有人無法回答而笑得前仰而直不起腰。而老人就無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