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之尚
-
2 # 凡夫老仔
假如馬先生真的說過這之類的話,我不認同馬先先的看法。甚至認為馬先生的話極其錯誤。
首先學生學校學的知識,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作為華夏兒女的必修課。雖然許多知識在社會上也可學到,但系統掌握還得靠學校,全面掌握同樣靠學校。教育的作用很大很大,馬先生幾乎全盤否定教育的作用,實屬不妥!
再則,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學生走向社會立業護身之本。如今找工作都得出示學歷證明,許多公司非211、985不招,就是找到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有了初中、高中、大學的底子,職前培訓容易得多,職中工作也輕鬆得多,進職提級也快得多,更不說技術含量極高的工作了。如同馬先生所言,全國的學子十年寒窗都是白費?全國家長花巨資培養學生是白痴?國家每年拿出巨資辦教育是白搭?
最後更重要的是馬先生的話嚴重誤導了正在求學的學子們,受人仰視的馬先生的一言一行都受人關注,影響深遠,我勸馬先生在適當的時機,在適當的場合,對此話予以澄清,挽回不良影響,以正視聽。
-
3 # 星河長老
不要把這些所謂名人大家的話奉為經典,更不要斷章取義,你根本不明白人家表達的真實意思,或者根本就是為了黑人家拿人家一句話故意搬弄是非,名人可能在某一行業是專家,但是,不是他每句話都是真理,如果你把他的每一句話都當成真理來指導你的人生,那就是自己的愚蠢。
-
4 # 漠北虎
馬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指把學校學的東西直接運用於生活,工作實踐中,站在這個角度上看我們在學校學的知識,我贊同馬先生的話,80%真的沒有用,有些學科,可以說100%沒有用。比如說我從初中、高中到大學學的英語,可以說到現在連一點實用價值都沒有。
我大學學的是水土保持,畢業後不久就從事了法律工作,大學四年學的專業知識可以說畢業後一點都沒用上,但不能據此就說我的四年大學白唸了。大學生涯,畢竟從全方位開拓了我的眼界,拓展了我的思維,使我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處事?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知識豐富了我的頭腦,使我以後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有了堅實的基本理論素質和綜合素質。
其實我們今天無論你在本專業還是別的專業所取得的任何成績,都離不開我們學校學習打下的堅實基礎,否則你的成績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在學校學的任何東西都是有用的,所謂開卷有益也就在於此。
題主的提問對馬先生的話有斷章取義之嫌,以馬先生的見識斷不會說出如此武斷之話。
-
5 # 彈頭11
不敢苟同
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時,並沒有注意到是在用這些知識,大部分的知識都在生活中體現。
真正用不上的知識隨著時間慢慢就遺忘了,但一旦我們需要這些遺忘的知識,很容易就能補回來。
比如數學裡的函式積分等,我基本忘記了,有一年我要考一建,裡面有這方面的知識,我只用了兩天時間複習數學,很快就能應用了。
-
6 # 步武堂
首先,把知識分為“有用”和“沒用”的觀點是錯誤的。廣義的講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只不過很多的知識我們大概是沒機會用或者很少有機會用。馬未都的這句話,正面的理解應該是:我們在學校學的知識,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沒機會用或者很少有機會用。
但是,無論是沒機會用或者很少有機會用,都不是輕視知識或者輕視學習知識的藉口和理由。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換句話說知識就是能量。學校裡所學的知識,重要的其實不是將來有沒有用,而是一種“能量”的儲存。這也是一個人必須要經過學校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從學士到博士,最終的目的是知識的積累,是一種人生最重要的能量的儲存。當然,學校的知識學習並非是知識積累的唯一途徑,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重要的是“用心”。
我們在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時候,並不能確定所學的東西是否會“有用”,但是如果沒有學習和積累,就會變成“無知識可用”,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有常年的不斷積累,如何能做到“想用就有的用”?
當今社會,充滿了功利性,學習也是如此,學以致用被嚴重的曲解,以高考,考研,讀博為標的的前提下,知識就開始變得分為兩種——有用和無用。有助於考高分的就是有用,對考研有幫助的就是有用。
我想,善於學習,也善於積累的馬未都先生,不至於淺薄如此,也不至於如此鄙視學校教授的知識。儘管馬先生大概是沒有獲得在高等學府讀書積累知識的機會,在“社會大學”獲得的知識和學問更多些,但是這不應該是馬先生的見識才對。
-
7 # 使用者6387774257210
在校學習的知識,看似80%沒有用,但是,沒有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積累,對你進入工作崗位和社會,接受更多方面的知識技能,無疑具有重大作用。
其中理工科方面,學校學習的知識,80%是有用的。
而文科相對有用的少些,
特別是像馬未都這樣的自學成材的大師,靠學校學習的有用的只是幫助她認字而已,其它全是自學,
回覆列表
馬先生多大了?有多少閱歷?經年歲月,他走過的路比我們過的橋都多,什麼年齡就做什麼年齡的事,認真的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