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一白聊歷史
-
2 # 使用者名稱積善生正氣
從歷代王朝興衰可以看出皇帝家族之氣數,如漢朝漢武帝繼承皇位這一脈氣數已盡,而其他分枝中還有氣數如東漢劉秀這一房,等到劉秀繼承皇位這一脈氣數盡被曹魏奪去江山,而其中山王這一房也就是劉備還有三份之一的氣數,還能延續幾十年。宋朝也分南北宋、縱觀明朝萬曆皇帝之父輩就是不過斷給他之先皇、所以還能多坐幾代江山,如果萬曆父輩過繼給先皇當兒子最多三代亡國!再看清朝最後兩三個皇帝都是過繼來的,過繼後都生不了兒子,可以想象道光之子孫後代運氣有多壞!而是越來越壞直至亡國。
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為什麼當權者最後連孩子都生不出來呢?在其位不謀其政!利用通天之權利殘害忠良造成民不聊生!天下一片罵聲,天怒人怨,怨氣直衝朝廷生生斷送了王朝之氣數。所以當政者定要施仁政,視民如子一心為國為民才能長久!這也是為王
者之本份也。
-
3 # 遺產君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國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就是說兩個漢朝在當時是沒有對手的,沒有哪個國家能擊敗漢朝,兩漢的滅亡都是被內部的權臣搞滅的,像西漢與東漢之間就有一個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
歷史上除了西漢東漢共用一個朝代名稱外,還有西晉東晉、北宋南宋,但它們都不算大一統的王朝,西晉勉強稱得上統一,但疆域也並不大,北宋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回,也談不上大一統,而東晉、南宋都只是偏安一隅的小朝代,根本忽略不計。
而西漢和東漢就不一樣了,它們都是兩個強大而完整的王朝,雖說不是一脈相承,但都是高祖劉邦的後人,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延續性。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公元前206年,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因治所在漢中而稱“漢王”,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劉邦取勝,統一天下而稱帝,稱帝后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建國號為漢,定都長安。
兩百多年後,劉秀建立的漢王朝定都洛陽,因長安位於洛陽以西,為便於區別,故史稱劉邦的為西漢,劉秀的為東漢,而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在劉秀所建的漢王朝之前,因此,歷史上又稱前者為前漢。
高祖劉邦的子孫大都很有作為,劉邦以平民之身建立了大漢王朝,然後實行各種措施安定天下,讓百姓休養生息,之後的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社會和百姓得到了進一步的安定和繁榮,漢武帝更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出現了“漢武盛世”,對匈奴進行了沉重的打擊,使之遠遁漠北,然後開疆拓土,向南攻到了中南半島,向東打到了朝鮮半島,使得大漢王朝的疆域在清朝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
到了漢宣帝時期,又達到了一個高潮,漢朝的國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社會進一步發展,疆域也擴大了不少,綜合國力達到西漢的巔峰時期。
王莽建立新朝在漢宣帝之後,由於漢元帝和漢成帝的無能,導致宦官和權臣當道,最終政權被王莽篡奪,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不花一錢一糧卻能滅掉一個王朝的,就屬王莽了,他下毒毒死漢平帝,不久後自立為帝,建立了新朝,偉大的西漢王朝既不是被異國侵略,也沒有因為國內的叛亂削弱,卻滅亡於權臣王莽一個人手中。
如果王莽會治理國家,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東漢了,可是王莽只會瞎折騰,很多人都說王莽是個穿越者,說他進行了類似現代的土地承包制改革,這是很不切實際的,他忽略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實現了一些倒行逆施的措施,搞得天下民怨沸騰。
天下百姓民心思漢,雖然離漢宣帝時期已有近60年時間,但百姓還是認為以前的漢朝好,於是綠林軍、赤眉軍相繼起義,都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致使新朝政權剛建立沒幾年就搖搖欲墜。
劉秀脫穎而出建立東漢劉秀是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之後,到了他這一代已與普通百姓差不多,但他的身上畢竟也流著漢家皇室的血脈,在王莽統治時期,高舉大漢的旗幟,反抗王莽的暴政,在昆陽之戰中,只用一萬兵力就擊敗了王莽的數十萬主力軍,導致新朝賴以生存的軍事力量被瓦解,不久后王莽的新朝政權被綠林軍消滅了。
綠林軍消滅王莽之後,綠林軍的首領更始帝劉玄也是個不懂治國的人,後來他也被赤眉軍消滅了。
這時候的劉秀已在河北開始崛起,他無論是政治才能、軍事才能、謀略戰術,還是個人魅力與道德品行,都出類拔萃,因而擁護者眾多,他在剿滅了各方勢力後,建立了東漢王朝。
劉秀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零基礎上開創了一個王朝,統一了全國,但劉秀不認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朝代,而是延續西漢皇室的血脈和西漢王朝的天下,是光復了漢朝,於是,國號也是“漢”。
劉秀他認為自己是漢宣帝的繼承人,繼位後追尊漢宣帝為中宗,由於當時長安在戰亂中破壞嚴重,所以就定都洛陽,從地理位置上看,洛陽位於長安以東,因此,人們稱劉秀建立的朝代為“東漢”。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用時最短就稱帝的開國帝王,而且也是最年輕的開國君主,在他的治理下,東漢王朝延續了西漢王朝的富裕和強盛,他的兒孫們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也都非常優秀,在西漢王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東漢的國力、疆域和社會生活水平,使得東漢和西漢王朝一樣偉大,在政治制度、國民素質、國土面積和經濟領域都有繼承和發展。
之後的中國歷史再也沒有出現像這兩個王朝一樣的延續性統一王朝,而兩漢400年時間也給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元素,以至於我們的語言被稱之為漢語,文字稱之為漢字,主體民族稱之為漢族,就連男性都被稱之為男子漢。
-
4 # 閒人lee
漢朝當時是世界上少有的大一統國家。
在當時的地球上,號稱大國者四:漢朝,貴霜(可以當他就是印度),安息,羅馬。貴霜人要想娶大漢公主,班超想都沒想直接回絕,貴霜人派大軍想來犯大漢,結果又被班超當場放倒,大漢皇帝知道這件事的時候,貴霜都已經開始給我大漢進貢了。
貴霜可以把安息打趴下,安息跟羅馬相爭互有勝負。所以這個鄙視鏈應該很明顯了。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長期穩定的封建帝國。封建帝國的統治架構非常強大、穩定且完善。穩定完善的統治架構、體系和生產力給予了大漢帝國強勁的自愈能力。這是漢朝能夠出現兩個統一王朝的根本原因。
由於漢朝的統治思想由西漢時期的道家無為而治,逐漸轉變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理論思想的變動必然導致社會的動盪,巨大動盪,也只有巨大動盪才能徹底改變社會思想和利益分配這兩項難大頭。不過。動盪會消失是因為人民還活的湊合,人民對統治階級的信心還在,所以從無為到有為可以過得了渡。這是漢朝出現王朝斷裂又恢復的思想原因。
漢朝以後中國的封建帝國統治基本處於穩定期。統治架構、社會生產體系和生產力相互之間的關係非常穩定,都是修修補補的進步。直到明朝的建立,社會商業體系的壯大,才導致了三者之間關係的根本性變化。那就是資本階層的產生和崛起,需要生產力、科技的進步,只不過,這一進步的步伐被閉關鎖國生生按住了,出不來。
封建帝國的穩定時期,其實可以看作是若干個延續的統一王朝。晉、隋、唐是一個延續。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接近,人口增長穩定。思想文化飄逸瀟灑,放蕩不羈。對待外來人事物熱情洋溢,感情奔放。也形成了中華文明史上的璀璨星空。
宋、明是一個延續。兩個朝代都重視文化發展,社會風氣略顯陰柔。社會生產力水平達到了更高的世界頂峰。有錢,有人,有科技,還有文化你說氣不氣人。在其他國家眼裡,我大中華就是天堂啊。這兩朝有個共同特點,對儒學特別有研究,深入骨髓的研究,以朱熹和王陽明為代表的理學和心學,登峰造極。其中朱熹的理學影響更大,且被後人更多的理解為向外求理,追文逐字,逐漸形成了閉關鎖國的理論依據,實在是。。。嘆息。
明、清是一個延續。這和宋明之間的延續有所不同。明朝處於社會變革過渡的幾百年,有承上啟下之功,所以他和清朝又單獨作為一個延續。這個階段有意思。資本階級逐漸崛起,出現很多紅頂商人,為社會流通做出巨大貢獻。這些人又處在儒表法裡的封建帝國社會中,皇帝不能允許比自己還有錢的存在。於是,貪官可以,富商不可以,這個奇怪的現象就這麼無奈的一直存在。為後世留下許多傳奇。
強如盛唐也無法實現從一個李到另一個李的兩個統一王朝(其實算起來也有,兩個李中間加了個武則天,跟漢朝有點像)。無法實現一個朝代兩個統一王朝原因很簡單,就是社會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進化程序穩定了,統治的理論思想穩定了,所以根本上不會出現動盪,只是某一家的人不行了換一家而已;思想上不會出現裂痕式的機會,儒家和法家兩千年的穩定組合再沒有給出西漢到東漢時期沒出現的思想切換的機會。 -
5 # 聊古話今
歷史上為何只有漢朝出現了兩個統一王朝,其它朝代都沒有呢?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回答。
首先要回答的是,漢朝為什麼出現了兩個統一王朝?
第二次要回答的是,為什麼唐朝沒有出現兩個統一王朝?能夠跟漢朝相比的朝代只有唐朝,沒有其它,連明朝也沒法跟漢朝比。所謂的“漢唐盛世”,正說明了中國歷史上能夠跟漢朝媲美的朝代只有唐朝,明朝也被部分人認為不是統一王朝。清朝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但是是末代王朝,不在討論範圍之內。秦、隋、元是短命王朝,滅亡後註定不會複製漢朝模式。
為什麼漢朝出現過兩個統一王朝而唐朝沒有出現呢?
一、漢朝與唐朝的地位不一樣。
漢朝是第一個穩固的大一統王朝,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有著崇高的威信。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是暴政王朝,滅亡了沒有人去想念。而漢朝滅亡後,老百姓都時時想著恢復,只要是恢復漢朝的想法,大多老百姓都會支援。劉秀利用人們對漢朝的懷念,依靠百姓的力量和自己的才智恢復了漢朝。唐朝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沒法與漢朝相比。因為到了唐朝,改朝換代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是正常不過的事,唐朝滅亡後,也許會出現更強的朝代。
二、漢朝皇族的興旺程度,不是唐朝能比的
漢朝皇族的後裔,光中山靖王的後代就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劉玄、劉秀只是其中之一。劉玄也曾被擁戴為皇帝,被稱為更始帝。劉秀比劉玄更優秀,取代劉玄恢復漢朝。其實,即使劉秀失敗,還會出現劉什麼來著,反正劉邦的後代多的是,反正有老百姓的支援擁護。而唐朝呢,雖說後唐南唐都以恢復唐朝為名,但其實跟唐室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
三、漢朝時期貴族文化尚存,唐朝時期貴族文化基本消失
貴族文化對普通老百姓是無益的,但是對於王侯將相來說大有用處。漢朝離戰國不遠,戰國時代充斥著貴族文化,秦統一後貴族被消滅,但是秦朝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所以漢朝時代貴族文化依然存在。劉備只是東漢皇帝的遠親,當初並沒有多高的地位,但是因為皇裔身份受到擁護。東漢末年如此,西漢末年就更不用說了。到了唐朝就不一樣了,因為貴族文化消失,如果你本人當時沒有崇高的地位,你的祖輩再高的身份也與你無緣。唐玄宗是皇帝,他弟弟的後裔到了唐未也許只是一名普通百姓,不會因為是皇裔而被人刮目相看。
四、與當時的歷史環境密切相關
西漢末年尚未分裂,奪取政權恢復漢朝的難度較小,只要用武力打下江山,再恢復舊制就可以了。五代十國時期群雄逐鹿,要想恢復唐朝得先成為五代十國的一員,再逐步完成統一;要統一,得先加強中央集權,進行軍事改革,才能牢牢掌穩軍政大權,避免節度使篡位,這是需要創造性的。五代十國那樣的爛攤子,即使劉秀也很難解決。
以上回答了“為什麼漢朝出現過兩個統一王朝而唐朝沒有出現“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也就等於解決了標題中提出的問題。
回覆列表
歷史上之所以漢朝能出現兩個統一王朝,除了漢朝自身的強大以外,一定程度上還要得益於“王莽篡漢”。
一、西漢末期形勢西漢自武帝末期,止兵戈,發展生產以後,便開始進入了一段“蜜月期”,社會穩定,經濟也得到了長足地發展,人口不斷回升與增加。之後,儘管元帝、成帝也有昏君之名,但實質上與後世的昏君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他們雖政績寥寥,皇權旁落,但對萬民來說,並非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時間來到西漢末年,這種長時期的政治腐敗、奢華無度便開始變得愈發明顯起來,豪強地主也在加劇他們兼併土地的步伐,而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反而導致民眾資源的匱乏,再加上平帝時期郡國災難頻發,旱災、蝗災等等都對百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社會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西漢皇帝的民眾支援度也在不斷下降,如果任由其發展,像東漢末年那樣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也是在所難免的。
而此時,王莽這樣一個“道德楷模”的出現似乎正契合這樣一個歷史時期。所以,儘管王莽在篡漢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殺戮,但對於民眾而言,這些卻是看不到的。所以,後來王莽代漢立新的初期,除了少數劉氏皇族反抗的行動外,社會反而相對是穩定的。
二、王莽成了“替罪羊”?王莽執政以後,為了獲取民心,開始採取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的政策,比如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等等。但是很可惜,王莽的新政在實施過程中不但沒能緩解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矛盾的激化。尤其是王莽施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更是導致新朝經濟的崩潰,再加上貿然動用武力,導致邊境衝突不斷,更是進一步刺激到了民眾的情緒,無論是豪強、還是平民都對王莽極度不滿。
漸漸地,反莽浪潮由劉氏皇族開始不斷擴散,直到蔓延全國,民心思漢開始成為了主流。
因為經歷了王莽時期的苦難,普通民眾反而開始思念曾經的大漢。所以,此時大規模的起義軍“綠林軍”、“赤眉軍”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漢室宗親當皇帝,劉姓還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姓氏。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劉秀、劉玄、劉盆子等人被推上了前臺,最後由劉秀完成了重新統一大漢江山的重任。
三、其他原因單純地從兩漢“交接”來看,王莽確實在這其中起到了“轉承”的作用。假如說,沒有王莽篡漢,而任由西漢發展,最後不可避免的出現朝代更替,而不是以“漢”的名義傳承。
但是,相對於後世的朝代而言,漢之所以能傳承,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漢朝足夠強大,強大到即使亂世如斯,也依舊不會被外族佔據江山的程度。昔日最強大的匈奴此時也顯得有些不堪一擊了,即使王莽時期也依舊可以輕易讓匈奴臣服。反觀後世朝代,要麼因社會矛盾激化被內部起義而替代,要麼因外族入侵而偏安一隅或直接覆滅,都完全不具備強漢的歷史條件,更加沒有劉秀這樣一位幾乎完美的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