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統一皇后

    曹操沒錯 而且很狹義,是其它諸侯不忠義 各自為政,如果其它諸侯都能以朝廷大局為重 曹操沒有機會霸權的,最起碼曹操致死都沒有稱帝吧,就衝這一點 別人很難做到,

  • 2 # 使用者潦河岸邊

    關於呂布為何要反董卓,那是王允利用美女貂嬋,製造了他們二人之間的不和,最後王允又成功地利用貂嬋,誘呂布誅殺了董卓。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觀。由於呂布殺了董卓,造成朝中空虛,曹操就乘而入。東漢的滅亡,不能全怪王允,只怪東漢早已病入膏荒,它的滅亡,如不是王允,還有其他人。新陳代謝,這是自然規律。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滿,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 3 # 小哥不吃草

    董卓與呂布的分歧不單單在於西涼軍和幷州軍的不同,也不在於心腹舊部和新晉寵臣的派系之爭,這些都只是小矛盾的積累,真正引發呂布決心反董的關鍵節點是遷都長安後,董卓建了鶥塢。鶥塢就是一個超豪華莊園,裡面儲藏了足夠的糧食布匹、金銀珠寶和少年美女。董卓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鶥塢享樂,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才來長安一次處理政務。根據《三國志》毛批版記載董卓死的時候五十四歲,遷都長安的時候,這個西北的漢子已經五十二歲了,已經老了,沒有那麼大的心思再次東進洛陽,席捲天下了,他覺得安享到手的滔天富貴就夠了。

    一、呂布為了前途,與王允一同殺董卓

    董卓心態上的如此轉變,最受影響的就是呂布,作為一個純粹的武將,如果沒有了敵人和陣戰廝殺,在太平年間的作用直線下降,何況自己又不是董卓軍隊上唯一的依仗,西涼軍才是董卓立於這亂世的根本。呂布在整個董卓集團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所以被王允遊說反董的時候,兩個人乾柴烈火,一拍即合,呂布人生的馳騁之路,誰也不能阻擋。

    李儒建議董卓捨棄貂蟬,轉送呂布,董卓不聽。李肅假傳聖旨說天子要禪位董卓,請董卓前去,董卓九十歲的老母親說自己心驚膽戰的不是好兆頭,董卓沒在意。前往長安的路上,馬車的車軸斷了,董卓換新的繼續走。路上風沙大作,遮雲蔽日,李肅忽悠是吉兆,董卓就信了。路上小孩唱童謠說董卓將死,李儒抱病在家,董卓這個傻老粗愣是沒有聽出來。臨門一腳,一個道士手中拿著兩塊白布各寫了一個“口”字,意思是要他警惕呂布,董卓還是不明其意。在這場所謂的禪位儀式上,王允是負責人,呂布負責現場安保,董卓豬入虎口,被呂布就地正法,隨後李儒也被斬首。董卓全家雞犬不留,西涼軍諸將人心惶惶,率軍逃往涼州。呂布立下大功,被漢獻帝劉協封為奮武將軍、溫侯。

    二、王允太飄,對董卓舊部毫不留情,使李催、郭汜反攻長安

    王允出身太原王家,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政治生涯順風順水。漢獻帝繼位後,王允被董卓封為司徒。董卓全家被誅,西涼軍逃遁涼州,長安盡在掌握,從我們這些後世諸葛亮的角度來看,王允應當立刻著手遷都回洛陽,召集袁紹等士族集團控制的軍事力量來拱衛京師,重新建立朝廷組織框架,傳檄天下,消除董卓執政時期的各種影響,隨後是大權獨攬還是還政天子,那可就隨意了。

    可王允偏不,慶功宴還沒吃完,立刻就開始清算董卓舊部。按理說王允能夠屈身事董,忍辱偷生,還能夠施展出連環計、美人計這種陰險計策,不是個不懂變通之人,可王允就是要清算和董卓有關係的所有人,也許王允就是飄了。之前蔡邕被董卓賞識就職侍中,只因念及董卓提攜的恩情,在董卓死的時候哭了幾聲,王允不顧眾人勸阻,執意要將其斬首。蔡邕主動提出希望改為刖刑,也就是把腿砍掉,但蔡邕不是為了活命,而是希望將《漢書》編纂完畢,王允仍是不允。

    蔡邕是個文官,本身也是士族集團的一份子,自然知道天威難抗,引頸就戮。李催、郭汜、張濟、樊稠等邊軍將領可不懂那麼多。西涼軍逃到陝西后,上表認錯,請求原諒。王允飄飄然的以為天下已經恢復正統,王道皇權是無敵的,於是他回覆西涼軍,說這四個領兵的大將必須死,赦無可赦。也許王允忘了當初董卓進京,袁紹手握不少的兵權也沒敢殊死一搏,何況呂布此時能控制的只有三萬左右的軍隊,西涼軍手下可是有十幾萬人馬。王允這個選擇徹底斷送了東漢王朝恢復正軌的機會。

    賈詡是三國時期最不出彩的頂級謀士之一,名聲雖不顯,但是賈詡自己和後代從東漢到晉朝時期,始終活得非常滋潤。賈詡算是“謀身”境界裡的巔峰高手,由於賈詡也是董卓舊部,他擔心自己遭受牽連,於是向李催、郭汜等建議反攻長安,為董卓報仇。最後呂布無法抵擋,王允堅持不肯棄漢獻帝而走,呂布只得率軍去投袁術。李催、郭汜在長安城牆之上逼殺王允後,又滅了王允滿門,東漢司徒最終兌現了他的忠誠。

    三、在李催、郭汜把持朝政期間,曹操憑戰功屈起,得眾多謀臣武將

    李催、郭汜在長安把持朝政,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權威性,特宣東漢三傑之一的朱儁入朝,任職九卿之一的太僕,相當於全國畜牧兼交通部長。隨後,青州幾十萬黃巾軍重新叛亂,朱偶舉薦蝸居東郡的曹操前去平叛。曹操在壽陽擊敗青州黃巾,然後在青州範圍內,前後近三個月的時間招降黃巾軍三十萬,婦孺老幼近百萬人口。曹操從降軍中選擇精銳,稱作“青州軍”,其餘人口令其務農開墾,前有戰兵,後有農戶,實力大大增強。經此一役,曹操被朝廷加封鎮東將軍。此時此刻,天下士族終於不再小瞧這位宦官之後的曹孟德了。

    軍隊多了,人口多了,曹操覺得手下文武不夠用了,於是開始招賢納士。由於曹操獻刀刺董,首倡反董,更是關東聯軍之中唯一敢追擊董卓的人,士族中的保皇黨認為曹操應當是漢室的忠臣良將,於是潁川世族集團代表荀家的荀彧選擇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荀彧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他也給曹操帶來了一個當時看起來不顯眼,但三國後期回頭看,足以稱的上是“ 謀臣天團”的陣容,其中包括戰略能力一流的荀攸,三國智商計量單位程昱,天妒英才郭奉孝,軍事發明家劉曄以及滿寵、呂虔、毛珍等。武將方面,曹操的收穫也是頗豐,于禁,典韋皆在這時來投。

    結束語

    荀彧之所以投奔曹操,一個原因是他是鐵鐵的保皇黨,但也不是不懂變通的保皇黨。袁紹想做王莽,荀彧覺得不行,曹操如果成了霍光,荀彧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另一方面,曹操此時此刻無論是內心還是行為也是個鐵鐵的保皇黨,而天下各路諸侯的麾下如果沒有個荀家的人,或者跟荀家有關係的門生故吏,那充其量就是個“非主流”的地方勢力而已,所以荀彧的投奔對曹操勢力的壯大非常重要。曹操的關東聯軍反董之時,已經見過了所謂士族的嘴臉,曹操的內心已經從想要成為士族一員轉變成僅僅是與士族合作,從而實現自身的理想抱負。

    歷史上因為區域性戰役指揮錯誤導致整體戰略失敗的武將很多,比如趙括,比如馬謖,只是因為軍事鬥爭更吸引人注意,文人墨客也願意將失敗的罪名推在武人身上。其實政治手段低階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王允就算其中一個。而王允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東漢再無法回到正軌,各路諸候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沒有軸承,馬車輪怎麼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