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都說少年夫妻,而不說老年夫妻,難道老年就不是夫妻了嗎?少年夫妻的下一句是什麼?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105
回覆列表
  • 1 # 情思華年

    這這個問題是一句古話,它可能已經流行了多少年,多少代人了。因為這句話的起源早,產生於封建禮教和傳統婚姻觀念的時期,那個時代的人們就是奉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愚忠思想,一輩子嫁一個人,即使生活再困難、夫妻感情再不合、家庭矛盾再嚴重,也很少有離婚的打算,在這個大環境下,每個人都早早的娶或者嫁了,年齡普遍很低,沒有今天那麼多離婚現象,和再婚現象,也就不會出現老年夫妻老來伴之說了,只是按照古老傳統就留下了少年夫妻,老來伴之說。這就不奇怪了,如果今天再回味這句話,可能就會有其它的註解,畢竟當今離婚現象太多太多,想達到少年夫妻老年伴這個程度和結果,可能會有很多的人辦不到了,對於那些離婚者,或是二婚者來說,只能歸結於老年夫妻老來伴吧!總之時代發展了,就會有所變化,無論怎樣都要去接受慢慢適應吧!

  • 2 # 鄧眼看世界

    以前我經常聽到長輩們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聽後我心裡就嘀咕為什麼要這樣說。隨著年齡的漸長,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說的是:年輕時候兩個人結婚後成為夫妻,一起組成一個家庭,一起生兒育女。兩個人能合得來就一起生活下去,合不來就各過各的,誰離開誰都能生活而且也能生活的很好。

    隨著夫妻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一起步入老年。這時候兩個人相伴走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起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互相扶持著走過來,彼此之間除了愛情更多了一份親情。相互之間相依相偎,誰都離不開誰,一眼看不見彼此就會著急,就會擔心。兩個人就像是讓狗皮膏藥將兩個人粘在一起成天形影不離。誰離開誰都會像是丟了魂一樣坐臥不安,茶飯不思。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一對老夫妻年齡都是七十以上,女的得痴呆不慎走丟。老爺子就到處找,嘴裡喊:老伴,你在哪裡,你吃飽飯了嗎,你凍著了嗎,都是我不好沒照顧好你。說著就哭了起來。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找到了他的妻子。老爺子一看見妻子就抱著妻子大哭起來。然後拉著妻子的手說:走回家我給你做你愛吃的東西,給你洗澡。以後我再也不讓你走丟了。妻子就像個孩子一樣拉著自己老伴的衣服拉的緊緊的。

    透過這件事我對少年夫妻,老來伴有了深深的理解。

    少年夫妻的下一句就是“老來伴”!

  • 3 # 泥人161

    舊時代婚姻條文大概沒有年齡的限制吧,女孩豆蔻之年,也就是十一二歲就可以結婚,男孩在弱冠之前,也就是+四五左右可以結婚,所以就有了少年夫妻,過去離婚率很低,以三綱五常來治人,只要結了婚,就不得離婚,男人死了妻子可以續絃另找妻室,女人死了丈夫,守寡,守貞節為榮,不管怎麼說,只要結了婚,沒有出意外的話,幾乎都是相依到老,所以就有了少年夫妻老來伴之說!

  • 4 # 使用者張虎愛風水

    因為年輕的時候互相恩愛,懂感情,秀恩愛,性生活頻繁,結婚生子,來負責一個家庭,為了這個家,努力拼搏,為這個家的幸福而奮鬥。

    老了,只能做伴,性生活退化了,也沒有想著生孩子了?所以就不像是夫妻那樣秀恩愛,懂感情,也不能做像夫妻那樣的事情了,只能早晚做個伴,你陪伴著我,我陪伴著你,年輕時候想做的事情,一樣也不能做了。

    所以年輕夫妻,老來只能做個伴而已。

  • 5 # 淡如九月

    少年夫妻老來伴!

    夫妻到了老年,激情已經褪卻,孩子已經長大,該完成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也已經過了拼搏的年齡。

    剩下的日子就是該安享晚年了,這時候,子女往往也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妻兒,也有自己的事業,整天奔波忙碌,沒有多少空暇的時間來陪伴自己的父母。

    這個時候,真正能依靠能指望的只能是自己的老伴,平時,兩人相依相偎,相互陪伴、相互攙扶。一旦有個什麼三病兩痛,子女們多半也是抽不開身,能夠陪伴照顧的也是自己的老伴。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情況,然到老了以後,子女再多,再有出息,都不如有一個老伴陪在自己身邊,依然含情脈脈,依然留戀依賴,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買菜,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不高興了,還會像年輕時那樣,和你拌拌嘴、吵吵架、打打冷戰,高興了,令人可以坐在一起,看著舊相簿,聊著以往的故事!

    人到了老年,什麼事業,什麼雄心,什麼繁華,什麼虛榮,甚至什麼朋友統統都會離你而去,能留在你身邊的就只有自己的老伴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快六十歲了,兒子才五六歲,這種父母算不負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