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興趣創作人
-
2 # 劉春榮
孩子減負年年在喊,具體就是減輕孩子負擔,不佈置家庭作業,不搞課外補習,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玩耍、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這樣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有點難了。首先,孩子各課成績好與壞如何評判?只要需要考試,就需要孩子多做作業多練習,任由孩子放飛自我,學習成績肯定受影響,在殘酷競爭的高考中,靠什麼取勝呢?
減負它不是某個老師的事情,也不是某個學校的事情,它需要全社會配合,是完完全全的社會行為。目前的應試教育,其實並不適合完全給孩子減負。
有專家說,學習從來不是快樂的事情,在該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那麼,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你便會受到更多的磨難。
個人認為,目前的教育制度是相對公平相對合理的制度。很多農村孩子,可以透過高考改變命運。
所以,減負問題應該因人而異。如果你不是權貴子弟,如果你家裡沒礦,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實現一個小目標(王健林先生說他的兒子可以先實現一個小目標,掙5個億。),那麼,你還是不要要求孩子在學校盲目減負,畢竟,透過努力學習,學習成績才能得到提高,才有可能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有可能有一個不錯的人生。
-
3 # 煩惱如歌
個人認為:研究的人一定很多,但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太少。社會太現實,急功近利者趨之若鶩,所謂教改都是我行我素,既無傳承又沒持續,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走出誤區了……
-
4 # 湖鄉的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高考、中考的指揮棒問題不解決,給學生減負就是一句空話(它涉及到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等一系列問題)。
-
5 # 宋韻唐風
一,知識的難度,知識的廣度,都在不停的增加。教材把很多初中的知識點下放到小學,把高中的知識點下放到中學,甚至小學。
二,減負的措施,減少作業量。這個措施簡直找不到詞語來罵。在一的背景基礎上,再加上作業量減少,能學好反而怪了。我舉個例子,以前,講究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究熟能生巧。現在呢?我記得最明顯的對比是以前寫生字,按頁來寫。可是,當我給學生寫生字詞兩遍,家長投訴一遍記住就行了,幹嘛寫兩遍?簡單來說,就是寫十遍能記住,只能讓學生寫五遍,怎麼能學會呢?
三,面對著越來越難和越來越廣的知識體系,再要求不許做大量練習,甚至於基本練習量都不行,那麼學生成績自然下去。這時候,高效課堂,快樂學習,素質教育等各種理念可謂層出不窮。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人的認可,因為迎合了大眾的心理。僅此而已。
四,負擔重,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因此,下一步,極有可能是更早的進行分層教學,而不是九年義務教育。更早的進行方向選擇,從而選出來各種人才。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希望十二年義務教育?歸根究底,是對孩子的期望和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改變不了孩子,就改變教育吧!畢竟現在教育是最好欺負的物件。而且,這裡面,隱藏著一種傳統裡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比如,學習不好,為什麼不能去學一些技術呢?比如初中,我記得以前是有重點班,非重點的區別的。為什麼現在嚴禁分這種班級呢?都是因為家長不是希望沒有重點,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重點,可是進不去怎麼辦?索性大家都別進嘛!然而,還要義正言辭的要求老師要因材施教!真的是要老師因材施教嗎?不是,而是要求老師因我家孩子施教!
最後,現在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多,各個自認飽讀詩書,而且現在網路媒體各種教學理念都展現了出來。大家都覺得很好,適不適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老師用這些理念。我的一個鄰居問我,為什麼從某音上學來的教育方法沒有用呢?我說,人家需要的是流量,不是對錯,你喜歡就好,迎合了你的理念,你覺的對了!那麼,試下來,有用嗎?
說到底,還是更多的外行人制定了各種規則,讓內行人去實行!沒有結果,就讓實行人來背鍋!減負,也是一樣的!
南無阿彌陀佛,許久不寫教育方面的問答了。話有點多了。
-
6 # 史雲雁
一老師千方百計讓孩子做好予習,達到當堂消化,爭取當堂完成作業,決不讓孩子把作業帶回家。
二切實孩子體質搞好,以得證每節課完成好作業。
三學校和家長密切配合,特別控制好玩手機這一環。
-
7 # 邪賤仙
給大家說個故事:
親戚有個女兒,他們在廣東打工,沒空管女兒,中考完女兒以後就進了中職校,沒過多久嫌在中職校學不到什麼東西,就輟學就下廣東跟著父母一起進廠打工。打工了幾個月女兒哭著要回去讀書,親戚就四處找關係,去公立高中,人家不收。去私立高中,好的私立高中也對中考分數有要求,壞的私立高中學生抽菸打架樣樣都會,也不敢去。最後親戚把女兒送到一家普通高中,但是女兒在學習上已經落後了別人兩年了。
根據國家調查,中考會對學生進行分流,50%的學生進入普通高中,50%的學生進入中專技校和職高,前者會考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出來後可以進國企、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對於後者而言,等待他們的結局是工廠12小時的工作,就如同我親戚的女兒。
講到這裡,你們就隱隱明白學生負擔重的根源了。
中國教育資源稀缺、地區分配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鄉村教育資源流失嚴重。為了讓農村學子享受到高等教育資源,國家實行高考制度。
雖然應試教育受人詬病,但是它的確照顧了最廣大考生的最根本利益:可以享受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
想給孩子減負,你也可以像我親戚那樣對孩子不管不顧,只要你能承受相關代價。
孩子落後於別人,在中考失利,進入中職院校,享受最差的教育資源。
最後進工廠,被別人歧視。
或者你的孩子是天才,他學習從不讓你擔心,憑自身努力就能考上985。
或者讓你的孩子,跟同齡人競爭。
畢竟,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回覆列表
減負?首先要從選拔人才的大層面有改革,減負才成為可能。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了,但每年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仍是看分數,沒分數就上不了大學,沒分數公務員錄取不了。要我個人來看,沒有誰不希望減負,但家長,學校方,能對分數不顧嗎?評價一個學校辦學成功與否,今日還是看分數呢!一所高中,高考之後,錄取率高的,那揚眉吐氣的樣子,那趾高氣揚的樣子,你想象吧,等上級嘉獎呢,等家長送錦旗呢!若是高考沒成績,學校的老師都羞於承認是該校的老師,校長呢,去局裡開會,都不敢靠前坐,也是尷尬掉一地,挨批的物件。
因而,個人認為,減負不徹底,根本原因還在於選人用人的制度還沒徹底改變,家長不敢放鬆,老師也是不能鬆懈,學校層施壓,社會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