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要想有動感和質感,非掌握筆法不能。

    這麼簡單的道理,明白人大約只有書法圈內人的萬分之一,能熟練達到者大約有百萬分之一。

    所以在讀書者人人會寫毛筆字的唐代,有個內行人張懷瓘曾經輕漂漂地說:(唐以前的)千有餘年,數人而已!那數人?不過是鍾、張、羲、獻諸子。

    現在全世界即使有千萬書法大軍,說多了也恐怕只有十幾個得筆法者,而且上不了檯面。因為忙於操筆,無暇經營世道。不經過對書法的研究、創作、教學、鑑定的全方位打通或明師指點,要想理解和掌握筆法,不啻海中撈月!

    這個筆法是何物?為什麼這麼難?

    說起來也容易,不過是心能轉腕,手可運筆。

    太容易了,往往會弄錯。例如一個洛陽人去北京,只要往北去即可,誰知他仗著好車快馬往南走,雖然都是走,能走到北京嗎?當然,運氣好了,繞地球一圈,可以走到北京,但這樣人極少。所以書法寫得靈動而又立體感者極少。

    宋代米芾說過:“得筆,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書法筆畫寫圓了,就會有立體感而靈動了。這就是筆法,你能做到嗎?

  • 2 # 順其自然159220662

    書法和寫字,本來是兩碼事。

    可現代很多人,把會用毛筆寫幾個字,就感覺自己是書法家了。於是乎,書法家協會,遍地都是。人人都是書法家。

    古代,所有人都用毛筆寫字,都是平常的寫字。只有特殊思維的大文豪,把寫字,發揮到了藝術的境界。筆墨在手,翩翩起舞,隨著意境,加上運筆的功力,渾身發力,紙墨筆硯,與人,與心,與大自然溶為一體。才會留下流暢優美的字跡。

    字都不會寫,寫不好,哪來的書法。什麼幼兒書法班,中老年人書法班,網上教學,幹部書法,名星書法。好像是個人都是書法家。都是可笑至極的事情!

  • 3 # 蘇粉紅痴

    回答這個問題分兩個部分即:靈動和立體感

    第一 靈動:關鍵在於控筆能力。

    動一定是與書寫的速度有關,但一快就會打漂,有失筆力,筆法紊亂,失去法度,古人十分講究翰不虛動,下筆有由。中鋒用筆側鋒取妍,調鋒自如,行筆流暢賦予變化,內涵豐富,收筆含蓄又對下一筆蓄勢,書寫的速度動而不靜,靜中有動,書寫者智巧兼優,心手雙暢。

    靈呢,當然是靈性,屬情性方面,懷素自敘帖中說的是性靈豁暢,也就是說書寫的字不僅要要寫得活,賦予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律動,人們常說的栩栩如生,生龍活虎的那種情態,你欣賞她,她也在逗你。猶如孫過庭書譜裡說的,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臨危據稿之形,絕岸頹峰之勢,輕如禪翼,重若崩雲,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重星之列河漢。古人書法之所以千古不朽就因為其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如何讓你的書法有靈動,努力學習古人高古質樸的筆法,懂點書法理論,體會書譜中的執使專用,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情性。把握運用好形質與情性的關係,靈動自然會顯現。

    第二 書法的立體感問題主要歸結於字法問題。

    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即使點畫完全相同也有結構區分,如士土,日曰,這就要求書法者不僅要有書寫能力還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對漢字過份的中規中矩,刻板雖形質好卻失去靈性;倘若過份解構漢字,看起來生動卻有失書法法度;中鋒過多則如枯木,側鋒過多好比滿臉橫肉,沒有枯澀有華麗造作之感,有血有肉,筋強骨硬,枝繁葉茂,才是書法好生態,站得直,立得穩,給人三維空間的視角。如何處理漢字筆畫之間的關係,諸如穿插,縈繞,獨立,避讓,掩映,意連,呼應等以及與之關聯的用筆輕重緩急,濃潤乾枯,疏密氣韻等等諸多因素制約著書法是否有立體感。

    米芾可謂是頂級書法大家,用筆八面出鋒,酣暢淋漓,造字奇側險峻,留白充分對稱是後人們難以逾越的高度,理由是,米芾的個人素質和修養,他是詩人,書畫家,漢字校驗家,他臨遍了先賢的字帖,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足見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誒,年少時以為書法太容易了,不就是拿毛筆寫字嗎?一輩子寫幾缸墨水不也能成個小家的嗎?時至今日,與書俱老的我,後悔年少輕狂,不免發出內心驚歎:書法博大精深,實在太難了!

  • 4 # 子衿書法

    苦練。

    回答雖然簡單粗暴,但卻是把書法寫的靈動和立體感的不二法門。

    大家公認的說法是,學習書法要具有這方面的天賦。實際上,每個人有什麼天賦,自己是不知道的。把字寫的靈動和具有立體感,靠天賦的說法並不成立。寫出這樣的效果,和自己的審美觀有直接關係。

    審美觀,是指導學習的方向。喜歡什麼風格的書法,和我們最初的時候所認識的書法美有關。所謂"一見鍾情",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喜歡靈動而具有立體感的書法怎麼樣才能學會?

    書法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俗話說“書無百日之工”。靈動而具有立體感的書法,對筆法的要求是最高的。而要達到最高的筆法,除了苦練,別無他法。

  • 5 # 青溪書法

    如何讓你的書法有靈動和立體感?

    靈動二字是書法裡面最難的。至於立體感,似乎不是書法探討的範疇。

    靈動的對立面就是呆板。

    咱不談虛的。舉例說明。

    以歐楷為例。有些人寫了一輩子歐楷可能還是顯得呆板不靈動,何也?

    1、最基本的握筆要規範。

    靈動的書法必須有靈動的握筆。握筆無定法,但如果把筆握死了,肯定是寫不出靈動的字的。目前網上流行“抓筆法”,就是指實掌實,手指是扣死的,完全靠腕力執行,這種握筆法肯定是不科學的,為歷代書家所不受。握筆就像吃飯拿筷子,要自然。如果不靠手指的配合,真的能夾到花生米下飯嗎?

    2、不要只學一家一貼。

    歐楷不僅僅只有《九成宮》,還有極致險峻的《皇甫君碑》,老氣橫秋的《虞恭公碑》,雍容高貴的《化度寺》。每一個碑帖的風格都是不太一樣的,單學《九成宮》顯然就會營養不良。況且單學歐陽詢楷書也是不夠的,畢竟歐楷都是碑,不是帖,更不是墨跡版本。墨跡本在哪裡呢?歐陽詢行書《千字文》,號稱天下第七行書的《張翰帖》等等。學歐陽詢的墨跡本才能真正的窺探歐陽詢用筆的奧妙。單學命題作文的《九成宮》,怎麼可能會寫出靈動的歐楷呢?

    而現在好多歐楷書法愛好者乾脆無視歐陽詢碑帖,直接拜歐陽詢的學生為師。連姚孟起都寫不出歐楷的神韻,何況當代的歐陽詢學生呢。神韻不在,靈動就是空談。

    3、書寫要合乎法度。

    不要畫蛇添足。比如明明可以一筆寫出的鉤,非要以“沒見過當初歐陽詢是怎麼寫鉤的,所以怎麼寫都是可以的”而鼓吹描字。要想寫得靈動,必須要乾脆利落,拒絕描描畫畫。寫書法就像戰場上殺敵,需要杯酒斬華雄的迅捷。擺好八卦陣再邀請你進來觀摩,那僅僅是演義。

    當然也要說說江湖體,雖然個性十足,也有靈性,但顯然這不是書法範疇了。這樣的靈性,不要也罷。

    4、要懂得飄逸與遲澀的辯證關係。

    這是孫過庭《書譜》裡的原話:“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於遲,終爽絕倫之妙。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其心閒手敏,難以兼通者焉。”

    意思很明白,靈動和厚重是相對的。過於飄逸和過於遲澀都是不當的。

    就講這四點吧。總結一下就是,握筆要輕靈;學碑帖要各種書體都涉及一點,比如學楷書,行書也有學一點,最好草書也涉及一點;還是要遵循法度,沒有法度就是無法無天。法度從何而來?從歷代名家碑帖而來。

    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學習光埋頭苦練也是不行的,要學習諸家之長為己所用。

  • 6 # 翰墨書道

    如何讓你的書法有靈動感和立體感?概括起來說,非常簡單,靈動靠的技法嫻熟,而立體感則生與中鋒技法。立體立體感還可以藉助枯筆或用筆技法來實現。我們學習可以說都會接觸這樣一個術語,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或者要求中鋒用筆,實際上都是講的點畫線條的形質問題,其中就包括靈動與立體感的問題。具有靈動與立體感的點畫線條是最富有生命裡的美的質感的線條。這種線條,特別是立體感的線條多認為來源於篆書,因為篆書,特別是小篆,可以說其線條的起筆行筆收筆都是由中鋒技法完成的。在行書或楷書中談的中鋒線條,莫過於顏真卿的楷書和行書了。

    我們知道,古人稱顏真卿的書法筆法屬於篆籀筆法,實際上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中鋒用筆和富有立體感形質的書法線條。

    實際上在現代書法中的立體感還有一種折帶感的立體效果的書法字型,如美術字體中的折帶效果的字,不過我們這類所說的是毛筆書法中的類似折帶感形成的立體線條。不過這種線條並不是書法線條的主流現代技法多是偶然形成的。

    比如草書“贊”和啟功書法“鵝”字的一些線條就具有類似的立體感的效果。

    我們看張海的書法中就有許多類似折帶感的點畫線條,如“名”字的“口”字就是如此,無疑加強了書法點畫與結構造型的藝術元素審美效果。

    雖然有些人對對張海的書法有維詞,實際上不是張海的書法不好,而是不懂書法的胡言亂語而已。

    可以說張海的書法線條看似瘦勁實則筋骨血肉具豐且不分遒媚勁健之氣韻。

    富有立體感的線條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我們看這些大師一級的作品的線條,就是題主所謂的如錐畫沙的線條也就是具有靈動感和立體感的傳統書法審美形質的點畫線條。

    富有立體感與靈動性的點畫線條是如何完成的呢?

    線條要有靈動感,就必須要求我的書法傢俱有高度嫻熟的技法,古人之所以池水盡墨,實際上也就是追求一個熟字。對技法能夠嫻熟駕馭,用筆不遲疑,一點一畫,能夠做到一氣呵成,從起筆行筆到收筆,無絲毫懈怠之處,用筆如行雲流水,自然表達的線條具有一種流動感。不過在高明的書法家必須,點畫線條的流動感並不是一字之中所有的點畫都充滿了流動感,用筆如行雲流水,仍然需要有遲有疾,不可一味遲,也不能一味疾。要想做到技法嫻熟,一方面要掌握書法技法知識,一方面要提高臨摹,大量的臨摹訓練將書法技法形成自己的肌肉基於,不期熟而熟。

    書法點畫具有立體感,主要來自中鋒用筆技法。我們知道中鋒技法,就是筆含墨,筆桿基本直立與紙上,使得毛筆的筆毫絲絲平鋪與紙上,萬毫齊力,筆鋒攝墨垂直注於紙上,其結果是墨精直接浸於紙之纖維之內。當然,單純從技法上來說確實如此,中鋒技法還有一層意思,靠書寫者的心念來實現的,掌握了中鋒技法以及中鋒線條的基本標準,在書寫過程中努力去盡心表現。並不是說筆桿直,筆鋒正就能夠做到中鋒線條了實現中鋒線條仍然需要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才能實現。也可以說與書法家的對線條形質的審美追求有大的關係吧。

  • 7 # 段華為

    都說書法有立體感。什麼是立體感呢?在我看來不過是線條質量,墨色對比罷了。這個解釋起來也容易。大家都知道攝影吧?都有景深,就是為了用四邊的“虛”“模糊”,凸顯出中間人物的“實”“清晰”。大家拍過照都知道相機有焦點,焦點處實,四周則顯得模糊。這就是為了產生對比,突出中間部分,讓他顯得有立體感。說個跟我們身邊相關的吧。現在好多手機都是雙攝像頭,以前都是一個。雙攝像頭一個拍遠,一個拍近,就是為了產生層次感,從而建立中間實像的立體感。這個估計年輕一點的都有所瞭解。

    為何要說這個呢?這就想說明立體感的成像原理。書法也是如此的。再此,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沃興華。有沒有一種空間感?立體感?是不是墨色重顯得近?墨色清顯得遠?這就是整體章法上的立體感。是透過 大小 濃淡 輕重 來表現的。如果落實到單字上,也是一樣的。用墨在紙上寫字,就是紙為背景。如何控制墨來產生立體感,就是行書單字的立體感。

    素描也是透過紙為背景,往上著碳來實現立體感的。這就是黑與白的對比。光與影的對比。實與虛的對比。這個過程是這樣的,實-漸變-虛想要產生實的感覺,一定要墨色重。完全脫離開紙面。就是這個部分沒有和紙面有漸變的感覺。

    這個就立體為什麼呢?因為用筆實,墨色勻,不會突然出現個飛白,側鋒。飛白和側鋒產生的虛,都是少墨的地方,成了墨色與紙色的漸變區。所以就不容易凸顯立體感。這也就是歷代書法,沒有一個字筆筆側鋒,或者全字筆畫以側鋒為主的原因。這樣的字,漸變太多,與紙面結合的多,顯得太平了。沒有立體感,不好看。所以中鋒,是立體感的根本。

    又是沃興華,很多人都討厭這個人的作品。但是你們看,他用的是純側鋒嗎?這個如果看不出來那就證明還不知道啥是中鋒。大多是中鋒為主,時有絞轉,中側並用。為何用沃興華做例子呢?這麼說吧,歷代所有名家大家,但凡在書法有點名氣的,用鋒肯定不會錯的。沃興華雖寫的是“醜書,用筆也是沒有問題的。

    墨虛,但是力量不虛。線條力量虛嗎?其實董其昌的單字最有說服力,因為字中,行筆中的墨色變化就很豐富。變化相對於王羲之米芾蘇軾來說,是更豐富的。所以更顯的立體。其實,書法中的立體感,這個詞我也不知道哪來的,反正有人問,我就解釋一下。其實以上都是廢話。

    所謂的書法立體感,這五個字的問題。其實用四個字就能解釋。中鋒為主。之所以前邊說這麼多,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清楚一下立體感的原理在哪。把很多人被弄迷糊的並不是解釋。而是問題。大家仔細看一下古人的用鋒就知道了。

    多看帖,多讀帖。書法的理論高度,在古不在今。今天的所有理論,不過是對古人理論的一種解釋或者多維理解。

  • 8 # 慶書原創人月瞞鞦藏

    《慶書》書法是中國近千年以來最有靈性與最有立體感的書法。一個人一輩子能見到一種新書體出現,應該說是你前世修來的福分。相比較上一個新書體瘦金體的出現,《慶書》書體應該是所有書體中最有靈性,最有立體感,最有生命感染力,最為美質的一個近代創新書體。

    如何讓自己的書法更有靈性?多讀帖多覺悟。在詩,書,畫,哲,儒,琴瑟上多學習,多參悟,提煉文氣,提高審美觀。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個純粹的創作人。為自己創作,為信仰創作,為理想創作,而不是藝術意外的企圖心去創作。以初心的使命與善良對待自己的追求,會獲得意想不到靈感讓你找到無限的想象力量與創作激情和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