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字平
-
2 # 琴簧汗舞
謝王營評教育之邀!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一句,是孔子與學生對話中的謙虛之詞。如對某問題發一通宏論,其中不乏頌揚之聲與褒獎之義,言者很自然地要謙辭一翻。如孔子說子由:“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顯然,在此語境中,不知才是真正的知也,(一笑)。惟此才體現了孔子讀書知禮,虛懷若谷的大師風範。
-
3 # 神經在發燒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完整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扣其兩端,而竭焉。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我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找到我,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我解釋,我對他提出的問題一點都不瞭解,我只能從問題的兩端去詢問提問者,這樣就能把問題搞清楚了。”
孔子是我們古代一流的大知識分子,他既謙虛又坦誠。實際的情況也是這樣,一個人再怎麼博學,也不可能精通世間所有的事理,一個人的精力和思維能力都是有限的。
孔子遇到問題時,有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是“叩其兩端,”只要抓住一個問題的兩個極端,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這一章節主要講的是,孔子做學問時的態度,謙虛,誠實,一絲不苟追根問底獲得知識建立理論學說。
講這一段話的目的,是告訴我們學習知識的態度,解決學問裡遇到困難時思想的方法。
-
4 # 憂遊悠優誘宥幽佑鼬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孔子說,人之初,性相近。人類的知識從哪裡來,當然是學來的。可如果都是學來的,第一個老師的知識又是從哪來的。是自學來的。孔子就是第一個老師。
無獨有偶,蘇格拉底也說,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無所知。由此可知,人性是一樣的。在中國這通常被認為是謙虛表現。所以中國人把謙虛作為美德。毛主席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現在已經很少聽到有人談論謙虛。
孔子說,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學而知之。孔子認為自己是學而知之的。想要求真知,必須真的認為自己一無所知。否則不能獲得真知。孔子明明就是中國的聖人,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卻不認可?卻認可西方的知識聖人。釋迦摩尼、蘇格拉底、孔子、耶穌,是全人類公認的四大聖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對自己的聖人越來越不尊重 ,印度之所以落後也是對他們自己的聖人根本不認可。釋迦摩尼在印度教裡是個叛逆者。耶穌也是猶太人的叛逆者,結果猶太人流浪了兩千年。只有西方人,尊重別人的聖人也尊重自己的聖人。
-
5 # 海藍山青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孔子認為自己“無知”,是對的,是真實的。因為,人生有涯而知無涯;有再大學問的人,也有不知道的知識。孔聖人不僅諳熟這一道理,而且是以老老實實地態度對待學問——不懂就是不懂,不裝懂;不知就是不知,不假知。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學問,正是聖人可貴的品質,高明的地方。
接著上句話,孔子緊接著說:“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其意思是說,有鄉下如卑賤的農夫向我提出問題,我是頭腦空空,回答不上來。這時,我就虛心向農夫請教,從多方面探究這個問題,直至全部學會、弄明白為止。孔子在追求真理、探求知識、做大學問上,有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一是虛心好學,求真務實。孔子從不認為自己知識淵博,通曉世事,而是“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教學,堅持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奮鬥。
二是不恥下問,甘當群眾小學生。孔子求知,不僅在書本上學,更深入實際,走向社會,放下架子,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
三是不學懂弄通不罷休。孔子遇到不懂的事情,運用“扣其兩端而竭焉”的方法,從各個角度和各個方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知難而進,絕不退縮,非弄明白不可,從不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不容易做到的。
對孔子的學問,孔子的學生顏淵感嘆地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真是精闢的評價。孔子,無愧於被後人推崇為“聖人”。
-
6 # 0西風瘦馬0
孔子所說的無知,是對世事的無知。哪個人也不可能無所不知,隔行如隔山,古今一樣。
孔子雖不知世事,但孔子有道。遇到問題以道解,問題會迎刃而解。
吾有知乎?無知!有人問我問題,我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事。我反問提問的人,開始是什麼情況,最後是什麼情況。對事情就有了完全的瞭解。問題的答案也就有了。
孔子所說的自己無知,不是謙虛。是對某些事真的一無所知。瞭解以後即是已知,知以後可以解決問題。這就是平常道理。
不是孔子認為自己無知,是眼不見耳不聞之事確實不知。不窺牗而見天道,可以!天道以道可知。不看見卻能知道一切,不可以。偶爾一次也許可以,時時刻刻都知道一切,絕對不可以。
如同佛家反對錶現神蹟,即便當時為真,其道也必有偽。因果未知,畏因防果!
(網路圖片侵刪!)
回覆列表
儒家祖始孔子說自己旡知,是謙虛的表現!他真的無知嗎?當然他也認為自已知的方面!不然,他怎麼問禮於李耳?老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