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繼承者

    秋分日在整個秋季的中間,秋分的到來說明已經過去半個秋季。秋分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從而使晝夜時間均等。秋分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則開始進入晝短夜長。秋分後的氣候特點是晝夜溫差更加明顯,氣溫逐日下降。

    今年白露在9月7日,秋分在9月22日,寒露在10月8日。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明確了播種冬小麥的適宜時間,但是今年大部分地區的冬小麥在10月上旬才開始進行播種,種植小麥的時間存在地域性。

    或者曾經大部分地區在秋分種小麥是正當時,可是現在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北半球氣候帶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大多數地方已經變成寒露種麥正當時了,而南方則推到霜降前後種植,只有特別冷的地方才選擇在秋分這個時候種植。

    所以說這句話現在不會不適用,因地區而異吧。但是對於大部分地區而言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已經更合適。

  • 2 # 紀錄鄉土

    農村的俗語可以說非常的多樣化,這些老話都是老輩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更體現出了老一輩人的傳統智慧,那麼今天問題中所提到的這句“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其實這句話放在現在來講,我個人認為並不符合現在的現象了。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或者說大家沒有裝置觀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就會根據每年天氣的變化情況進行總結自然氣象的變化,那麼問題中這句老話就是關於天氣變化的諺語。

    然而現在人們的科技生活越來越發達,因此大家可以隨時透過網際網路檢視近一個月的天氣變化情況,那麼與此同時大家就可以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以此來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

    現在已經是九月底了此時這個時間田間正是收玉米的時候,玉米收完接下來的忙碌就是種植小麥,那麼在種植小麥一般都是在十月初或者最晚是十月中旬進行播種,按照這樣的時間來看。

    白露的時候正好在九月份之間,而所謂的寒露也在此時間段,也就是說現在的天氣變化莫測,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些變化,所以說這句老話放在現在來講確實有一些不妥了,總而言之我們要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

    畢竟現在種植都講究科學種植,科學管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播種的莊稼有更高的產量,因此我們在學習農村諺語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現在的生活來才能進行正確的解讀。

  • 3 # 雨夢7172

    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適宜”。這話雖然是古代勞動人民,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中國土地廣闊時令溫差都有不同,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就拿我們這裡來說,秋分種麥就不適宜。現在地球逐漸變暖,冬季極度寒冷的天氣也很少見了。老百姓按照秋分種的麥子,麥苗好多在寒冷前都長躥了,嚴重的影響來年的產量。透過不斷的摸索實踐,一般都是在寒露前幾天種上最好。所以說經驗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機械的照抄照搬,應該靈活的運用。

  • 4 # 生產隊長老楊

    問:農諺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話現在還適用嗎?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是四十年前我當生產隊長時,每年秋天要念上多少次的諺語。

    那時,每過處暑節氣,公社或縣裡都要召開秋收種麥動員誓師大會,給我們下達了種麥指標,我們這些隊長們還要下保證表決心,克服困難,搶收搶種,一定要打好秋收種麥這一仗。

    回來後就安排秋收騰地,掰棒子運肥,公社拖拉機站的拖拉機也分到各隊,鉿他們的任務就是歇人不歇馬,淺耕快跑。

    這麼號召動員,這麼忙活為的就是保證種上白露尾和秋分的麥子,儘量不種寒露麥,堅決不要霜降麥。

    因為,我們河北平原的小麥就是適合在秋分播種,白露的麥子生長過旺,冬前容易拔節,寒露的麥子稍晚,分櫱不夠,只有秋分種的麥子,冬前分櫱好又不拔節。寒露麥子就略遲,還有一諺語是,"霜降的麥子不倒針兒,寒露的麥子小盤墩兒″,就是說的寒露以後的麥子就太遲了。

    最近這些年氣候變了,變暖了,變的冬天麥子都不死,春天用不著返青,秋分的麥子到立冬後就拔節,拔節的麥子過不去冬,到春天又分不出櫱了,造成麥田稀稀拉拉,最後就是減產。

    氣侯變暖,秋天往後錯了一個節氣,冬天還不上大凍。再看"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這本老皇曆是不行了。按現在的這個氣候變化,這個諺語就應該改為"秋分早,立冬遲,寒露霜降也當時″了。

    等到溫室效應過去,回到從前的氣候時,我們再"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吧。

  • 5 # 西門白甫話三農

    這句話現在還適用。

    我老家位於山西最南端,晉陝豫三省交界之地,地勢分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是山上,海拔大約1000米以上;第二個臺階是在垣上,海拔大約700米左右;第三個臺階最低,黃河岸邊的灘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老家農村流傳的農諺和這差不多“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垣,寒露種河灘”,種小麥正好在這三個節氣。

    老家有三個鄉鎮在山上,一個是張店,一個是青嵐,還有一個是部關。這三個鄉鎮每年白露前後就開始播種小麥。第二個臺階有八九個鄉鎮,每年到秋分前後播種小麥最合適,張店、青嵐、部關的麥苗都出來了,垣上才開始播種,種子用地少,麥籽分櫱多。河沿最低的黃河灘,地不多,只有三個鄉鎮的一部分地處在第三個臺階。由於地勢低,地溫比第二臺階要高,所以,種早了會出現旺苗現象,寒露前後播種最好。

    我老家還有一句農諺:天不冷,地不凍,只要有籽只管種。意思是隻要天不是太冷,地沒有上凍,小麥還可以播種,也就是說,到了霜降還可以播種,只是用麥種多了點。

    儘管現在科技發達了,資訊靈通了,但這條農諺對我老家農村農民來說,還非常適用,每年播種小麥還是根據節氣來決定的。

  • 6 # 民意46

    這句農諺說錯了:應該是,白露早,寒露遲,霜降種麥正當時!

    這句農諺依然管用!這是幾百年來農民種麥得出來的結論。他是根據氣候,小麥發伢對外表氣溫,與地表溫度而定的。如果種的過早,小麥當然會發芽,但冬前容易旺長會凍傷麥苗,影響小麥過年後的正常生長。如果種的過晚,地表溫度過低影響小麥正常的生根發芽。同時也會影響小麥的生的期,大大影響小麥的產量!

  • 7 # 努力就好

    農諺是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的經驗總結。古人創制了"二十四節氣"就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圍繞著這二十四節氣來按排農事活動的諺語也非常多,如題主所說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等。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同一季節內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不應以具有地域性的農諺來指導當地的農業生產,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農諺為輔,作出合理的安排。一,溫度是決定冬小麥播期的主要因素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農諺也是根據氣溫來說的。白露(9月7-8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7–9日),這三個節氣各相差半個月,氣溫是逐漸下降的。

    我們都知道,過去的冬季氣溫要比現在低的多。特別是近些年來,氣候在逐漸變暖,那麼這些古代的農諺也得與時俱進,不可默守陳規。

    第二個是小麥品種的變化。咱們不知道從前是播什麼樣的小麥品種,就現在來說,我們有冬性小麥品種(適宜溫度為16–18℃),半冬性小麥品種(適宜溫度為14–16℃)等,因為所需溫度不同,因此播期也有早有晚。

    在一般情況下,日平均氣溫在14–18℃時,是冬小麥的最佳播種期。

    我不知道你們那裡冬小麥的適播期是什麼時候,就我們山東濰坊安丘這裡而言,小麥的適播期是在10月3日至10月10日為宜。而此時間段卻是在寒露節氣左右,卻也不像農諺所說的"寒露遲"。我們這裡有一句農諺叫"寒露麥甭施糞",也說明寒露播麥並不遲。

    二,事實說話

    我有一塊地是典型的澇窪地,用我們這裡的話說,"是澇煞蛙子(青蛙)的地"。有一年秋天連續下雨,地裡的玉米連秸都爛木了,人家的小麥都"小盤墩"了,我的地還木旋耕。好不容易等到乾的差不多,霜降節氣也過去好幾天了,還播不播小麥呢?

    有老人就跟我說,"播就行,多下點種,多施點化肥。原先怎麼還有種埋頭的呢"。聽老人言沒差,播了吧。你別說,還行哈,雖然比其他人的產量低,但也相差不了多少,畝產也在800多斤。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一塊地是種大姜的,可那一年的大姜臭滴幾乎木人要,2毛5一斤,都不夠出姜錢。等他好不容易出完大姜,都過了霜降有差不多10天了,他就播了小麥,而且沒用種肥,但後來產量很好。因為姜地肥足,而且水源充足。

    有很多的事例都可以證明,"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農諺並不再適宜現如今的小麥播種。依我看,應該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播麥正應時"還差不多,晚下一個節氣來正好。

    在我們這裡還有一句農諺是"種麥不過霜降關,過了霜降無麥擔"。意思是過了霜降節氣後,天氣就很難著摸了,說不定哪天就會來冷空氣,地溫下降,小麥遲遲不發芽,甚至有爛種的可能性。即使幼苗能夠出土,但因瘦弱,經不起霜凍而受害,那就枯萎而無收,無擔了。

    因此來說,冬小麥還是在霜降前播種下為好。但是因各種原因造成小麥晚播,那我們可以透過增施肥料,選用半冬性,偏春性或春性的良種,加大播種量,科學管理等措施,來彌補晚播造成的不足,這叫四補一促法。

    好了,關於冬小麥播種期的問題就說這些吧。反正我覺得"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農諺在我們這裡已不適宜了。今天就是秋分了,可我們這裡的玉米棒連苞皮都是青的,還得10天后才能收玉米,寒露播麥還差不多。至於我的那塊"澇煞蛙子"的地,因今年雨水太多,玉米又沒了,也許還得霜降前後播麥子了。

  • 8 # 龍七維度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聽著這些順口溜很親切。凡是在農村待過的,或有農村生活經歷的,都知道這些農時順口溜的含義。

    農時諺語是幾千年農民在生產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精髓,是放之中國農村而皆準的真理。

    在農村對於每一種糧食作物和蔬菜、水果都是有套農時順口溜,即好記又好理解,也可以口口相傳而生生不息。

    農村很注重農時,什麼時間種小麥,什麼時間種蘿蔔,什麼時間收麥子,什麼時間拔蘿蔔,都是有具體時間的,一旦錯過就會出麻煩的。

    雖然現在農村種植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蔬菜、水果都有了反季節,但對於糧食作物來說還是要遵守這些農時的。

    南方的種植模式與北方不一樣,具體不太清楚。

    但淮河以北,甚至是長江以北,對於種小麥的農時說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 9 # 悠然見東山

    所謂的秋分種麥正當時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以前農民們總是根據節氣來種莊稼,但現在卻需要根據天氣變化來播種。

    假如根據節氣來種小麥的話,這幾天就正好是種麥季節,今天秋分,秋分前後是以前種小麥最合適的時候,不過我們這裡今年肯定是不能根據農諺來種小麥了,什麼秋分種麥正當時,莊稼還在地裡杵著呢,不等拾道出來土地,哪能顧得種小麥。

    也許是因為今年閏月?雖然秋分節氣來到了,可很多莊稼根本沒成熟,這幾天拔花生,地裡的豆子還嫩綠著,要想收穫估計得再等一個節氣,再過個十天半月的很多莊稼會成熟。

    白露早這句還是很正確的,白露節氣時,沒有一戶農民種小麥,這時候天氣還熱著呢,種了小麥會早早發芽,早早生長,等土壤上凍時,估計小麥苗長老高了,會導致麥苗太旺,來年春天出現麥苗根部枯黃,或者各種小麥疾病。

    再就是,現在小麥種子經過了更換替代,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對於溫度有著嚴格要求,小麥種子可以適應16-18℃的溫度,今年秋分,氣溫還在26℃以上,不需要秋分這麼早播種小麥。

    我們都知道地球總體越來越暖,特別是冬天,大家常常說今年暖冬,所以有時候明明是冬天了,氣溫卻溫暖如春,節氣早就根據氣溫變化而變化了,播種小麥也不再是根據農諺來播種。

    最近幾年,農民們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小麥播種拖到了霜降,都說霜降種小麥太遲了,可農民們嘗試過,霜降播種小麥,在土壤上凍之前能夠出苗,來年一點不耽誤生長,

    看不透的天氣對於農諺來說,早就失去了以往的作用,種小麥還是根據經驗和天氣變化情況來進行吧!

  • 10 # 建行漸遠

    今天是9月22日,是24節氣之一的秋分。我們膠東農村這邊剛剛拔完了花生,準備倒出地來種小麥。不過,人們可並不像前幾年的時候,在秋分前後下種,往往是再拖後幾個節氣,因為原來的老黃曆已經不適用了。

    記得前些年我們北方農村都是遵循過去的種植習慣,在秋分前後種冬小麥。農諺常說,“白露早,寒露遲,種分種麥正當時”,因為這種麥子的時間是根據當地的氣候等總結而成。為什麼現在人們到了秋分節氣不急著種麥呢?

    因為這幾年,全球普遍變暖,我們北方農村的冬季也出現了暖冬現像,如果還按照農諺時間去種植,就會導致冬季麥苗旺長,如果寒潮來臨,麥苗就會被凍壞,所以種植時間就得拖後。根據目前情況,種植小麥基本上延遲有半個月的時間左右,也就是在寒露節氣之後,立冬前這一階段就行。

    由此可見,老黃曆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了。

  • 11 # 馮唐李廣

    這得分地區看。我國南到安徽,北到內蒙都有種冬小麥的,播種和收割時間最大差異在一個月左右,也就是在白露和寒露之間的一個月內播種都是合適的,當然秋分在這兩個節氣之間,對於大部分割槽域來說比較適用。至於東北地區的春小麥,顧名思義就是在春天播種了,以上諺語自然就不適應了。

  • 12 # 雲朵在鄉村

    農諺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諺語,是智慧的結晶。在我們農村裡,農諺、俗語很受歡迎,它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話告訴老百姓想要知道的道理。像是題主說到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說的就是適合種植冬小麥的時間,這句話存在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時間,是流傳了好多年的真理。那麼,你認為這句話現在還適用嗎?

    就像“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農諺說的,昨天是秋分節氣,就是應該種植冬小麥的好時候了。但是放眼過去,地裡的玉米還都沒有收割呢,都站著呢。就是有幾家收了的,也是今天剛割的,地還沒有收拾利索,怎麼能種小麥呢?其實,到了現在地裡還有好多農作物沒有成熟呢,像是玉米(大部分沒收呢)大豆,我們這裡基本就是這兩種農作物,好多還是綠色的。當然,這可能和今年的閏月有所關聯吧。

    相信好多人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今年冬天不大冷啊!是的,隨著全球變暖,出現了暖冬現象。如果再根據節氣種植冬小麥,小麥在冬天來臨之前就會生長的很旺盛,再一經歷低溫,十有八九就得凍傷,厲害的話,凍死就白忙活了。

    綜合說來,農村諺語是智慧的象徵,那它放在現在當下是不是還能夠適用呢?我認為它雖然失去了當日的“主導地位”,但還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雖然不能說完全依靠,還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農業生產。由此可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的,諺語也得“與時俱進”才行。

  • 13 # 踏雪尋梅hong

    農諺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話是從小課夲上學的,那時候種麥是秋分節氣最適宜,現在可不適用了。

    為什麼呢?現在全球變曖,秋分節氣在我們這裡氣溫中午還二十七八度,人們還穿著短袖裡,若這時種上麥子,不到立冬小麥就到撥節的時候了,小麥到冬天撥了節,一是不抗凍,二是小麥沒有兩旺,這樣來年也長不好。再說小麥如果種早了,分業率高,如果種小麥使用麥種多點來年就會早早封壟,後來遇到風雨就會倒扶。

    所以說秋分種麥子太早了,現在人們一般在霜降前後種小麥,最早也得過了寒露。這時候種上小麥氣候正適宜,小麥出苗最適宜的溫度是15度至20度,到上凍小麥苗也分業好了,根系也發達了,也沒有旺長,也能抗凍了。

    小麥若種的太晚了也不行,過了立冬再種小麥就太晚了,小麥到零度就不發芽了,年前能出來也分業不了多少麥苗,單根獨立。常言說:小麥不倒股,不如土裡捂。所以說種地得看當地的氣溫,靈活掌握,只有最適宜的氣候進行播種,來年才會大豐收!

  • 14 # 永遠的的的永遠

    聽說過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的麥子正當時。沒有聽說過你說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正當時,也不知道你聽誰說的?

  • 15 # 豫東小農

    對於題主說的這句關於小麥種植的農業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主要適用於華北地區,白露是進入九月份之後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天氣漸涼的轉折點,同時由於夏季熱風被秋季涼風所代替,所以氣溫會明顯的下降,白露時節,日夜溫差進一步拉大,而且還經常出現高溫乾旱的天氣,不適合農作物的種植。

    到了秋分時節,也是咱們北方地區秋收的時候,也是“秋收,秋耕,秋種”的時候。但是隨著這幾年全球氣候變暖以及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小麥種植的時間點換成了這樣一句俗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我們豫東平原是咱們國家的小麥主要種植區,我這幾年也是一直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種植創業,所以就跟大家談談對於小麥種植的一些看法:

    小麥的種植時間點主要根據氣溫的變化來做出選擇,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小麥種植太早的話會在冬季來臨的時候受到凍害的影響,並且在來年春季的時候也特別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響。這兩種情況都極大的可能發生在小麥種植太早的地塊上。

    最適合小麥種植的氣溫在15~20度之間,現在這樣的氣溫的出現一般會在陽曆的10月15--25號之間,而這段時間正好是寒露至霜降這二十四節氣之間,所以我們這裡的冬小麥種植一般會在這段時間進行。

  • 16 # 基層農人

    過去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時令節氣就成了人們農作物耕種的重要參考依據,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成為農民種植農作物的時間性標記和一般常識,如瓜類豆類的點種“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菜類蔥蒜類的播種“七菜、八蔥、九蒜”,再到小麥的播種“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等,在一定範圍內仍然有它的適應性,只是農業種植的面積大範圍廣,各地氣侯條件差異很大,按節氣播種農作物的農諺就帶有很大的地域性,因而有些地區適應,有些地區就不一定適應。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能理解這句話仍有其適應性的地區,可能就是東北和西北的冬小麥種植區域的人們了,就拿我們西北甘肅天水冬小麥播種時間來說,大部分川道及較低地塊在秋分前後都會陸續開始播種,土壤墒情差可提前幾天,墒情好可推後幾天,總體會在秋風過後十天之內全部種上,而在“山高一丈,土涼八尺”的南面較高山地,白露過後就要開始播種,不然會影響分櫱和過冬,在我們這裡如果小麥推遲到寒露以後播種,小麥分櫱能力弱多是獨苗,將會嚴重影響產量。

    但從北越往南下,氣溫逐漸升高,這句農諺也就逐漸失去了適應性,因為氣溫尚高,按秋分節氣播種,小麥在冬前會形成旺長甚止拔節,不利於過冬,那麼這些地區就有了“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的農諺口角,甚止再往南都有霜降種麥的地區,但對這些地區“秋分種麥正應時”就沒有適應指導意義了。

    總之,“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從我國冬小麥種植的全區域來說不適用,但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是有它的適用性,因為很多農諺都帶有地域性,不過,隨著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播種和管理,人們在季節時令大的參考方向下,多結合天氣預報或氣溫測量,在小麥最適宜的發芽溫度12~20℃範圍內播種最應時,可防止因播種過早或過晚造成冬前麥苗旺長或過弱,不利於過冬。

  • 17 # 家在南鄉

    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其它地方種小麥的時間肯定也是因地制宜。就我們招遠當地而言,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說的是小麥的種植時間是在秋分節氣。對於現在的實際情況來說確實已經有些過時了,而改為寒露節氣前後播種小麥了。

    以前種小麥確實是在秋分節氣前後播種,那時的一年四季界限分明,秋天和冬天的節氣也是非常應時。如果錯過了秋分的最佳播種時間,後期降溫迅速,小麥播種量增大不說,出土後的小苗因為地溫過低,容易苗稀苗弱,進而影響到第二年的產量。

    後來隨著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經過歷年來的種植實踐,老農民發現按照老規矩在秋分種植的小麥,容易出現旺長。這是因為秋分過後溫度和往年比較,還是偏高,小麥在越冬前出現分櫱拔節,這種情況下遇到寒流凍傷枯萎,嚴重的會造成麥苗枯si。

    第二年春天返青的時候,這樣的小苗需要從根部重新萌發出新的植株,無端的浪費有限的養分,而且重新萌發的小苗長勢,反而不如播種時間延遲到寒露節氣播種的小麥。或者後期水肥管理沒跟上,形成缺苗、斷苗,進而影響到小麥的產量。久而久之,慢慢摸索出了門道,採取適當延遲種植時間的辦法,來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農村老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根據多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小麥的種植時間推遲到了寒露節氣前後,形成耕種模式固定下來。明天就是寒露節氣,在我們招遠南鄉的山裡走一走,準備種小麥的地塊,己經耕地耙平,正在忙著播種,也有的麥苗剛剛出土,這幾天正是種麥的關鍵時期,因而準備種小麥的農戶都在抓緊時間忙碌。

    總之,農諺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是指的在過去播種小麥的時間,而現在隨著氣候的變化,小麥播種時間推遲到了寒露前後。當然這是指我們招遠當地而言,或者說整個膠東半島都有借鑑意義。而對於其它地區的小麥種植,肯定也會因為地理條件的不同,種植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 18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農諺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句話現在還適用嗎?

    這個諺語:應該也分地域環境、氣候條件而論。個人覺得這個諺語好像特別適宜於河北省中北部地域。

    記得小時候剛參加生產隊勞動時,每到秋收、種麥子的時候,說起什麼時候種麥子,常聽老農們說起這個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農民基本就是按這個時間播種的,按這個時間播種的小麥,入冬前一般不會發生旺長及“竄梃”的現象,且麥苗也可以達到5~6片葉子、3~5個分櫱,較好的狀態越冬。

    如果“白露”播種,偏早10天左右,入冬前易發生麥苗旺長甚至“竄梃”現象,那樣就不好了。冬季地表以上的大部麥苗葉子,因氣溫低寒冷易凍幹,竄梃更不好,白白浪費了地力和麥子自身的能量,春季還得長出新葉和分櫱。

    如果“寒露”播種,偏晚10天左右,由於氣溫下降,很可能入冬前麥苗剛長出1~3葉,甚至“不倒針”,或更甚者,氣溫過低,麥苗出不了土表就入冬了。這樣也不好,也會影響到麥子的生長和產量。

    因此,選擇“秋分”麥入土播種是最佳時間。

    由於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說法,已明顯不適用了。以我們河北冀中南麥區來說,小麥最佳播種期已推遲到“寒露”以後了,石家莊地區在“寒露”前後幾天,邢臺市、邯鄲市麥區則推遲到“寒露”以後,“霜降”前後。

    適時播種小麥,是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安全越冬、高產豐收的基礎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流轉與承包地矛盾能從根本上解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