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毒舌好心人

    給解決問題爭取時間。

    很顯然,改名字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作為權宜之計,暫時降低禁令帶來的巨大沖擊。

    當然,即便最終沒有解決問題,那改個名字也沒啥吃虧的,對吧?這可以算是騰訊出的一個奇招吧,挺有意思。

  • 2 # 科技神箭手

    騰訊將WeChat更名為WeCom意義當年大了。WeCom並不在美國關於WeChat的禁令範圍之內,騰訊今年最高的這招叫乾坤大挪移,令人驚歎啊!

    因為美國所作的一切禁令都是針對WeChat,如今這個WeChat是徹底被封印了,但WeCom沒關係,逍遙法外,悠然自得,好一招“狸貓換太子”。封的不過是狸貓,真身仍然服務美國人民。

    其實今年美國疫情嚴重影響蘋果,短短12個交易日便從歷史最高點暴跌了20%以上,市值縮水了超過5000億美元。這是從來沒有的。蘋果12也一直難產,一再推辭,因為整個供應鏈受影響,科研也受影響,5G更是沒多大優勢,不知道何時釋出蘋果12,一直遙遙無期。而且就算髮布也毫無優勢,2227mah的電池,20w的快充,普通的外充,64G起步儲存,跟本爭不過別的公司,再加上微信封禁下載,蘋果是叫苦不堪。現在米國已經達到目的,封禁了wechat,見好就收了,這次騰訊馬化騰一招暗渡陳倉過關了。

  • 3 # 貓眼看數碼

    雖然美國“封殺”微信海外版的訊息沸沸揚揚,但到目前為止騰訊並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因為和另一款差點被封殺的應用不同,微信海外版在美國的影響力很小,基本上只有華人圈子在使用,使用者數量也就幾百萬而已。也就是說美國市場對騰訊來說完全是“雞肋”,就算微信海外版真的被封殺了,對騰訊而言也幾乎沒有任何損失。這次算著時間將企業微信海外版改名,也算是騰訊的一種“迴應”吧。

    但是對於海外的微信使用者來說,一旦微信被封殺,就意味著可能無法和國內的親朋好友聯絡了。所以現在最好還是未雨綢繆,與親朋好友交換其它練習方式。最保險的還是直接撥打電話練習,雖然國際長途有點貴,但如果購買了特定的套餐,價格也還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就是透過Email電子郵件聯絡。或者使用微軟的skype等不容易被封殺而且可以在國內正常使用的社交軟體。

  • 4 # 嗚喵nico

    首先,微信海外版和海外版企業微信本身就是兩個獨立的社交軟體,前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微信,它主要供個人使用,也就是 TO C端;而海外版企業微信主要是針對商家開發的一個社交軟體,它集成了會議,打卡,以及和微信互通等功能,方便商家開展商業營銷和企業管理,打個比喻就是“釘釘+微信”的合體版,它的目標使用者是商家,也就是TO B端。

    而這次改名的正是這個“海外版的企業微信”,它作為一個獨立的軟體,其改名和wechat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並不像國內有些輿論說,wechat改個名字就能逃過特朗普的制裁,我覺得這些說法純粹就是開個玩笑,調侃一下。畢竟特朗普的團隊又不是傻子,換湯不換藥的套路怎麼可能忽悠得了人家,要是這麼騷操作有用,華為被禁的事情豈不是換個名字就完事呢?

    其次,美版企業微信原本的英文名字叫做“wechat work”,可能是出於這個名字和wechat關聯性太強,騰訊擔心對“wechat”的禁令殃及池魚,所以乾脆把美版企業微信改一個差異性大一些的名字,好讓人們在觀感上區別度大一些,不至於把“wechat work”當成了"wechat"。

  • 5 # LeoGo科技

    騰訊改名Wecom的意義很多,一方面能夠說明這是騰訊的全新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騰訊確實在改變對於美國封禁採取的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它是有效果的,能夠滿足騰訊在美的發展。

    其實,現在美很多措施都在不斷的阻止騰訊的發展,包括之前不允許美企業微信支付等。毋庸置疑,他們想透過這些方式來不斷的阻止在美國發展的騰訊和微信。這種方式它確實是有效果的,這也引起了,如果蘋果手機下架微信,我們到底要不要購買蘋果手機的討論?

    因此騰訊的做法,也是一種規避的方式。其實國內企業在國外發展確實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們想要獲得國外的認可,一方面要積極發展產品,讓消費者離不開我們的產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我們的腰桿子要挺直,只要我們不觸犯他們的規定,任何無端的猜忌都是會被打敗的。

  • 6 # 窩裡玩

    對方制裁的是企業這個大家都知道,光產品改名治標不治本,我覺得騰訊滲透的還只是表面,如果底層都依賴於這個產品那這些制裁會得到內部的否定,但是很稀罕,在別人的框架之上的生意是要看別人臉色的。

  • 7 # 號碼之家

    首先,陳述一個事實,美國禁令生效前,騰訊把企業WeChat改成了WeCom。

    從本週日開始,美國的微信使用者不能繼續使用微信的支付功能。不過有了Wecom後,可以當作替代方案,解決燃眉之急。海外媒體測試顯示,下載WeCom後,使用者現在可以將其微信帳戶連結到該帳戶並新增微信聯絡人。然後,WeCom使用者可以傳送訊息,建立聊天組,甚至從WeChat朋友那裡收到虛擬錢,而無需他們的WeChat聯絡人下載WeCom。

    谷歌商店英文版顯示WeCom的下載介面

    將其海外版更名後,現在兩款產品的關聯度也繼續降低。那麼,改名後的WeCom是否能夠安全著陸呢?

  • 8 # 網際網路的放大鏡

    而且目前根據我們的訊息來看,wechat在國際的名稱依舊是wechat,所以從這一點上而言,並不是要透過名稱來躲避審查,這更多的其實是網友們之間的笑談而已。

    國內和國外的使用者習慣完全不同,海外市場的使用者習慣於將每個功能單獨的細分開來,所以才有了推特Facebook以及whatsapp,包括此前非常火熱的Instagram等等,都是隻有單獨功能的產品。

    而我們國內的產品喜歡與在產品上做大做全來爭奪使用者的使用時間,這在海外被認為是侵犯使用者的隱私,所以這樣的產品其實是很難推廣的。

    這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產品走向海外,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案例,從此次印度風沙,我國內的網際網路產品,包括美國等等下架限制條件,都證明了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的發展,未來要從風險上來著眼。

  • 9 # Lscssh科技官

    WeCom到底是什麼:事實上這次改名並非是海外版微信WeChat,而是微信企業版的海外版,完整名稱為“WeCom work”。如果訪問騰訊企業版的中文官網隨後再切換為英文頁面你就會發現現在的名稱都是WeCom。

    WeCom可以避免制裁嗎:從大的方向來說,一個APP的更名並不能徹底解決騰訊被美國製裁!原因很簡單,美國又不是傻子,人家現在就是針對你這個企業進行打壓,就針對你某一個具體的軟體進行制裁,你APP改個名稱,企業改個名,人家就追查不到你了?

    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嘛,真要能這樣,國內一大批被制裁的企業豈不是都可以這麼輕鬆避開?

    WeCom現在也屬於制裁範圍內嗎:這點目前並不明確,從現有媒體曝光出的禁令來看只針對WeChat,這意味著不涉及微信企業版,既然沒有將該版本概括在內,那麼不管是新更名後的“WeCom work”,還是舊名稱“WeChat work”都不屬於禁令目標。其實微信企業版在美國的使用範圍不會很大,即便被禁止其產生的效果遠不如WeChat大。

    既然本身就可以繼續使用,顯然改名一事並不是向避開禁令。

    WeCom能代替WeChat嗎:從WeCom官方給出的功能介紹來看,部分功能是可以和微信互通,比如可以用微信帳號登入,也可以新增微信好友並進行對應的聊天、檔案傳送等,包括執行小程式以及使用微信支付等。因此,一定程度上使用者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微信來使用。

    為什麼用WeCom這個名稱:這隻能去問騰訊了,我們外人沒法猜測它們怎麼想到用這個名稱。也許Com的發音和Come有點類似,合起來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來了”,這似乎很好的迴應了美國的禁令!你封殺,那我們就大方的“打”進來了,滿滿的嘲諷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給你1000萬,讓你在大山裡待一年,你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