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關17
-
2 # 專打鷹醬不疼不要小錢錢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都曾經研製過核動力飛機。但兩個致命性的技術難關導致兩國先後放棄,其一是如何將龐大沉重的核反應堆放進飛機相對狹小的空間,其二如何給飛機乘員加裝沉重的防護遮蔽層來避免遭受核輻射。20世紀60年代以後,導彈、尤其是洲際導彈技術得到長足發展,核動力飛機研製的必要性大大下降,美蘇兩國也就終止了核動力飛機的研發之路。
-
3 # Mr史海拾遺
核動力飛機,按照現在的技術來說都可以實現。因為螺旋槳動力飛機有電動的,至於噴氣式飛機目前為止我沒聽過能靠電力實現,核能轉化成電能,也就是核電池原理,來驅動螺旋槳給飛機提供動力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核能作為能源系統,對外輸出能量時,等效密度並沒有那麼高。我們知道,一套能源系統要輸出能量,肯定是需要轉換的。
比如,輪船,以常規動力軍艦為例,就是把柴油的化學能,透過燃燒轉化為熱能,再利用柴油機把熱能轉化為我們需要機械能,以推動輪船。
飛機,以軍用飛機為例,就是把航空煤油的化學能,透過燃燒轉化為熱能,再利用渦輪風扇發動機,把熱能轉化為我們需要機械能,以推動飛機。
我們看看這兩種裝置,包含“燃料”在內的整個動力裝置,主要是由“油箱+燃機(含冷卻系)”組成。
我們再看看核動力艦艇中的動力部分,就是把核燃料的核能,透過裂變轉化為熱能,經過二次熱能轉化,透過蒸汽輪機轉化為機械能,(部分還需發電再透過電動機等轉化為機械能)。
那麼,在核能裝置中,包含“燃料”在內的整個動力裝置,主要是由“燃料箱+二次熱能轉化系統+蒸汽輪機(含冷卻系)”組成。
對比之下,系統組成更加複雜。這導致最終,核能裝置總體龐大,總體輸出時的等效密度並不高。
而且,核反應物質的控制以及核輻射的隔絕也是難題。飛機不同於航母和潛艇這些,空間有限載重也有限,一套有效的核輻射隔離裝置都多重了,那飛機還有多少載重空間。
對於軍用而言,螺旋槳飛機的速度實在是太慢,雖然能保證長期滯空不落地,但是人類長期高空生存問題,以及有限載重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核動力裝置的輻射隔離,人類長期高空生存的物質,這些七七八八的還有多少空間載重給武器搭載。還有最重要的是速度實在是太低了,長期在其他國家附近空域盤旋,能不時實監控你的飛行動態嗎?一旦有戰爭的苗頭,優先攻擊的肯定是這些核動力飛機,飛得慢目標大,一血送人頭的裝備,要是不長期高空滯留巡航,等爆發戰爭再升空,那速度,敵對國家導彈都發射幾輪了,飛機都還沒飛到。跟彈道導彈比,這速度更慢,兵貴神速這還是基本的軍事常識吧。
核動力飛機民用,那更要命,首先世界範圍內有核不擴散條約,那麼民用版核動力飛機的市場就狹窄了,賣不出去給其他國家。核動力飛機換句話說,和“核髒彈”沒區別。一起空難,都可能造成核反應物質洩露汙染,要是空難的墜機地點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怎麼辦,附帶傷害太大。要是當年美國9.11恐怖襲擊,劫持的是核動力飛機。那後果很嚴重,紐約和華盛頓幾乎不用住人了,這些核反應物質的輻射汙染週期太長。就像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件。幾百年時間內這個區域都適宜人類居住。而且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也大。所以這些飛機只能飛飛國內航線,要是國際航線途徑國家哪個不慌。國內航線民眾要是知道頭頂天天飛過的是核動力堆,誰不罵人?
所以核動力飛機在民用和軍用上都不具備突出優勢,反倒是劣勢明顯。所以實在是沒有製造生產的必要。所以核動力飛機研究完得到一些研究資料就都停飛,再研究也沒有意義。
回覆列表
一是核動力飛機理論上可行,甚至可連續飛行幾年,也可飛到太空軌道。但如人操作生存生活還達不到。二是核飛機的安全性問題,核必竟存在核幅射等問題,萬一墜落地面,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區會帶來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