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俚言雜談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最近,我回答了幾個關於印度歷史和文化的問題了。也許,是因為感覺陌生,大家才對印度產生興趣的吧。
(印度教的歷史很悠久)
都說印度沒有歷史,這句話有毛病。應該說,印度沒有留下遠古時代的文字記錄史。必須認識到,印度的先民,早已生存繁衍在南亞次大陸這塊土地上了。
比如,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前後的印度次大陸。早在漢代(公元元年前後),佛教就透過西域商旅,傳到了中國。關於此問題,《後漢書》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佛教是從印度教分化出來的。所以,印度教的歷史比佛教還要古老。佛教中的許多思想觀念,包括六道輪迴、涅槃等等,都來自於印度教。
現在的人們,不能主觀地認為,印度在2000多年前,沒有發達的文化和宗教。所以,印度肯定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極具異國風情)
好啦,既然如此,為什麼印度沒有留下遠古時代的文字記錄史呢?這一點,與印度文化發展的特點有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知識階層(婆羅門)與中國的知識階層(儒生)的觀念和行為,經常是對立的。
我國在商代就出現了甲骨文等象形文字。漢語既重視聽說,也重視讀寫。我國的統治階級以及知識分子,從很早以前就重視歷史的文字記錄。比如,所謂柱下史這個職位的任務,就是在宮殿柱子下記錄君臣的一言一行的。
遠古時代的印度人民,十分重視語言的聽說,但忽視語言的讀寫。在印度,留存下大量的吠陀傳說(即遠古時期的民間故事和教化的箴言等等)。這些史詩(半神話、半真實)是印度教的基礎,是透過口口相傳,一步步流傳下來的。
(印度教僧侶不但重視辯論和說教,也重視自己的修行瑜伽)
請問,口口相傳與刻在竹簡上的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是繁瑣與簡潔的區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這是中國人的以文字表達語言的方式。相較之下,印度的吠陀就不同了。因為吠陀是詩人或者祭司的說唱,所以,其中象聲詞、重複的段落和誇張的比喻比比皆是。再加上追求押韻,吠陀之類的民間傳說,才得以長久流傳下來。
中印文化的差異很大。中國人謙遜訥言,不苟言笑;印度人口吐蓮花,大言不慚。因為,話語越誇張就越吸引人呀。比如,中國人愛說三三見九,印度人喜講萬萬億億,就呈現出明顯的對比。所以,中國人總是覺得印度人羅裡吧嗦,具有謎一樣的自信。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文化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響。你看,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不也是誇張得離譜嗎?另外,印度的吠陀傳說故事,是人類文化的寶庫。西方學者研究表明,世界各國流行的童話寓言故事,基本上都可以在吠陀傳說中找到(類似的原型)。這個現象,並不是巧合。
看到這裡,您還覺得印度沒有悠久的歷史嗎?
-
3 # 酉陽749
第一,在印度歷史上,異族征服者,一次又一次地從印度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呼嘯而下。他們征服了印度當地人,在印度建立起一個又一個的大帝國。可以說,印度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征服者的歷史。印度文明,是破碎的、受傷的文明。
第二,印度人過於執著於宗教信仰,他們對現世的興趣不大。他們給外人的感覺:似乎他們都不屑於記錄本民族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這和中國古人留下的無數歷史書籍,形成了強烈對比。
第三,印度的歷史發展脈絡,是可以從外國人寫的相關書籍中去尋找的。例如,大唐玄奘法師,在其著作《大唐西域記》中,就有很多關於印度的內容。今天,這部書,已成為了研究印度歷史的重要參考書。
第四,不但歷史文獻會說話,而且文物古蹟也會說話。參考相關歷史文獻,再用相應的文物古蹟佐證之。印度歷史的面貌,正在一點點清晰起來。
按,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文明,可能比中國文明更為悠久;在歷史上,印度文明曾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它是中華文化的恩人。
-
4 # 趙凡丁201
印度不是沒有歷史,它的歷史的確很悠久。說印度沒有歷史是因為:
①印度人從不記載歷史。印度人信仰婆羅門教(印度教)丶佛教(佛教在印度教的打壓下曾在印度本土消亡)。只注重修行來世,不注重現世。現世的一切都是上世造的孽緣。他們的傳承下來的書籍大量的宗教經卷,記載的全是神諭丶宗教傳說丶頌神詩丶祈禱文丶咒語等。從不記錄歷史事件,民族源流。人們現在所知道的印度歷史框架脈絡,是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人根據考古挖掘實物發現,以及中國等周邊國家的文獻為讓人們瞭解印度歷史而構建編寫的。中國唐代僧人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是探索印度歷史的重要資料。印度人從不知道他們歷史上曾有個阿育王,是英國人發現了阿育王紀念柱,才讓印度人知曉到這個偉大的帝王。作為4大文明古國之1的印度哈拉帕文明(在巴基斯坦境內)也是英國人考古發現的。
②印度沒有統一的歷史。印度歷是個地域概念,不是國家概念。印度自古以來邦國林立,一個村鎮就可能是個土邦。歷史上印度曾經出現過多少個邦囯,它們的興衰與歷史沒有人知道。印度宗教教派眾多,族裔語言各異,種姓制度等級森嚴,內部紛爭不止,亂麻纏繞。英國只為印度梳理出個歷史大的輪廓,具體歷史細節依舊是一片混沌,無法理清。
③印度沒有連貫的歷史。幾千年來,外來的民族走馬燈一般地不間斷地入侵印度。後來的入侵者滅掉了先來的入侵者,他們只關心眼前如何征服印度,佔領這裡的土地和資源,不會顧及被征服者先前歷史。他們剛剛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又來了一批更厲害的外來者成了新的主宰。
-
5 # 扶搖中國風
這個問題其實存在幾個錯誤需要更正,我來說明一下:
1、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大古文明的舊稱。現在已經不太提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說法了,因為不嚴謹。四大古文明才是比較合理的說法,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為現在文明的發源地。
在國內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來源於梁啟超在其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BBC的記錄片《文明的軌跡》裡,將古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稱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翻看印度次大陸的古代史我們可以看出,在這片土地上幾乎沒有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最接近統一的時候是阿育王的孔雀王朝時期,征服了除印度次大陸最南端以外的所有地區,那是印度古代時期的巔峰,不過隨著阿育王的趨勢,印度的統一就土崩瓦解了,印度進入了列國時代。
阿育王時期的孔雀帝國
所以說印度沒有歷史是不嚴謹的,只能說印度半島在歷史上沒有真正形成大一統的國家,正是因為印度半島上列國林立,紛爭不斷,各族入侵者層出不窮,印度每個時期的當權者種族都不同,所以對修史並不重視。
2.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由來已久,印度半島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半島自己獨特的文化源遠流長。世人對印度文化看法不一,譭譽參半。不過皆認可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嚴格來講,這是一種認知偏差,印度次大陸這片土地上的歷史不瞭解。
印度半島從古至今存在兩個文明,分別稱作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和恆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稱哈拉帕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印度河在現今巴基斯坦境內。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透過考古挖掘,西方學者認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居民主要是當地的達薩人,他們是達羅毗荼人。達羅毗荼人是原生的印度土著人。
印度第二個文明被稱為恆河文明,在印度河文明消失一千多年以後,雅利安人從西北方進入印度次大陸,帶來了新的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稱之為吠陀文化。在這個時候,種姓制度開始出現,佛教也產生於這個時期。在隨後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印度次大陸經歷了十六雄國時期、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後笈多王朝、拉其普特時期、伊斯蘭時期(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進入到近代以後,葡萄牙人、荷蘭人、法華人、英華人先後在印度次大陸殖民,一直到1947年現代印度獨立,印度才擺脫殖民。因為這個文化圍繞著恆河流域,所以被稱為恆河文明。
但是印度的恆河文明不能被稱作古文明,是因為古文明是有定義標準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由原生種族創造併發揚的文明。因為恆河文明是由雅利安人入侵後帶來的文化體系,所以恆河文明是與古希臘文明劃為一類為次生文明。
所以所謂的四大古文明中的古印度文明實際上指的是起源於公元前三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
6 # 標峰理論評
人類誕生後,憑藉著自己的創造力,在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各種文明,而其中最為璀璨就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它們對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在我們看來,印度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同樣有著和中國一樣悠久的歷史。但是,歷史偉人馬克思卻說印度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說印度沒有歷史?印度次大陸是一個地理概念,不是國家概念,整個印度次大陸簡單說一盤散沙,土邦林立,有幾百個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團結,於是,外來入侵者就開始進入印度次大陸,印度歷史上就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疆域,其歷史基本都是外來入侵者相互爭奪的歷史,由於沒有國家概念,自然不能把發生在印度次大陸上的歷史更迭算做是今天印度的國家歷史。這就是馬克思為什麼說印度的歷史其實就是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的原因。
其次,雖然說印度是文明古國,但卻幾乎沒有任何歷史的記載,這是另一重要因素。即使有,也是關於神話方面的記載,如《大史》、《諸王世紀》等。我們瞭解印度的文明,只能透過一些外華人的記載,比如中國唐朝僧人玄奘的記載。因此,印度的歷史其實就是神話傳說——婆羅門裡面的神!
一個國家的歷史都會經歷朝代更迭,但是都會有一個文化、歷史的傳承,印度不同,從來沒有傳承,而是各朝代不一樣,並不連續,很亂。今天的印度依然是有很多邦都和印度聯邦政府有矛盾,印度是中央弱,各邦強這樣一個態勢,原因就是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入夥形成了今天的印度國家。
中印文化的差異很大。華人謙遜訥言,不苟言笑;印度人口吐蓮花,大言不慚。因為,話語越誇張就越吸引人呀。比如,華人愛說三三見九,印度人喜講萬萬億億,就呈現出明顯的對比。所以,華人總是覺得印度人羅裡吧嗦,具有謎一樣的自信。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文化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響。你看,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不也是誇張得離譜嗎?另外,印度的吠陀傳說故事,是人類文化的寶庫。西方學者研究表明,世界各國流行的童話寓言故事,基本上都可以在吠陀傳說中找到(類似的原型)。這個現象,並不是巧合。
最後我要說的,最後,古印度僅僅是地區概念。古印度,其實是指很多小國家共存的地區,即使有一些強國發動戰爭也無法統一其他國家。這種現象持續到印度地區被英國殖民後,才真正的統一,這就是說印度人要認清自己,英華人是統治者,他們只不過是奴隸,主人要走了,奴隸自己做主人,卻沒有主人的本事,但想法卻固定下來,所以1991年印度改革開始後,印度人想的是體面的生活,什麼產業工人,什麼製造業,都是低等人乾的,咱印度人要體面的生活。
馬克思曾說,印度的歷史就是沒有歷史。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寫到: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那為什麼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回覆列表
首先,印度這個詞的來源,印度這個詞來源於巴基斯坦境內的一條河,也就是印度河,這條河流是古印度文明的發祥地,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四大文明古國,就是指這裡,也就是說,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印度是在巴基斯坦,和今天說的印度不是一個概念,兩者沒有關係。後來,印度一詞也在變化,把印度河以東廣大地區統稱為印度次大陸。為什麼叫次大陸,是因為當時的印度概念包括今天的印度半島、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域,比大陸小,所以習慣性的叫印度次大陸。古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早期指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流域,這裡出現了古印度文明,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印度,注意: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印度不能說是國家,只是一個地理區域概念。還有一點,佛教文化,佛教誕生地在尼泊爾,尼泊爾歷史上也不屬於今天的印度,當時印度次大陸上有很多土邦,甚至是幾個村子就稱為一個國家。總結一下,四大文明古國中指的古印度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和今天的印度只是名字相同,並不是一個國家。佛教發祥地在尼泊爾,和今天印度沒有關係,印度超過82%信奉印度教,只有0.77%信奉佛教。
為什麼說印度沒有歷史?印度次大陸是一個地理概念,不是國家概念,整個印度次大陸簡單說一盤散沙,土邦林立,有幾百個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團結,於是,外來入侵者就開始進入印度次大陸。印度經歷了主要五個朝代,孔雀王朝 (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建立的一個王朝,起因正是為了和外來入侵者爭地盤,時間並不長,印度推崇的“阿育王”就是這個朝代,其實和今天印度沒有歷史聯絡;笈多王朝(約320年~約540年)是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地域為印度次大陸北部區域,“超日王”也就是旃陀羅笈多二世,也被今天的印度推崇,它的航母就有“超日王”號,也就是“維克拉瑪蒂亞號”;伽色尼王朝(962~1186)由中亞突厥人建立;德里蘇丹王朝由阿富汗人建立;莫臥兒帝國是有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在印度次大陸建立的封建專制王朝。莫臥兒帝國衰落後,又來了一堆入侵者,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等等,它們開始在印度次大陸爭奪自己的地盤,最後大英帝國獲得勝利,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就成了印度的女皇,建立了英屬印度。由此來看,印度歷史上就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疆域,其歷史基本都是外來入侵者相互爭奪的歷史,由於沒有國家概念,自然不能把發生在印度次大陸上的歷史更迭算做是今天印度的國家歷史。這就是馬克思為什麼說印度的歷史其實就是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的原因。
大英帝國殖民印度次大陸時的疆域很大,涵蓋整個印度次大陸,大英帝國殖民印度次大陸時,依然是土邦林立,一盤散沙,大英帝國為了殖民印度次大陸的需要,把這些土邦糅合在一起,總算是有了一個相對統一的英屬印度,但不能稱為國家,依然是一個地理概念。1947年,印度開始跟風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此時的大英帝國經過二戰,早就沒能力了,它的很多殖民地都獨立了,於是就同意了。但是,宗教信仰不同,於是就搞了印巴分治,不過,印度獨立後就開始了武力搶地盤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來,印度的歷史,在大英帝國殖民印度次大陸前,是一個和今天印度沒有關係的歷史。大英帝國殖民印度次大陸時的歷史是人家大英帝國的歷史,因為這個時候印度也沒有抵抗過,而印度獨立並不是依靠武力打下來的天下,而是和平獨立,說白了就是大英國賞賜,印巴分治時各土邦也是自願加入,所以,印度的歷史應該從它獨立後開始算起。一個國家的歷史都會經歷朝代更迭,但是都會有一個文化、歷史的傳承,印度不同,從來沒有傳承,而是各朝代不一樣,並不連續,很亂。今天的印度依然是有很多邦都和印度聯邦政府有矛盾,印度是中央弱,各邦強這樣一個態勢,原因就是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入夥形成了今天的印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