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麼魚

    一分錢一分貨,我也不知道你具體說得是哪些國產品牌不行,但是吉利長城比亞迪長安奇瑞這些國產品牌總體質量對比價格來說已經很良心了。雖然還是有這些那些無法言語的小毛病,但都不會太影響車主的駕乘體驗。當然我覺得整體對比來說還是跟合資品牌有稍許差距,但慢慢都會超越的。好話我也不說那麼多,對比之類的我也不細說了,我是做二手車的,國產車的二手車價格低並不全是因為質量不行,而是國人對於車子根深蒂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個原因。我自己也是國產車主,身邊朋友一半合資一半國產,沒有特別好的車也沒特別差的車,當然面子車型除外。

  • 2 # 糊塗82459551

    國產車質量一直在進步,只因為和合資車起點不同,所以只能是不斷追趕,試想,百年前,汽車在西方巳大行其道時,中國人連腳踏車還造不了,給國產車時間吧!

  • 3 # 劍龍qwe

    其實現在的國產車質量真的不錯了,比大部分合資車的用料厚道的多,關鍵是以前的口碑做的太差,以至於現在都有有在噴

  • 4 # 執著37766376

    眼睛不能只向外看,也要向內看,這樣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脖子總仰著容易跪到那兒,平視才能讓自己站得更穩。

  • 5 # 詩書畫社

    除了純進口,其他車質量有啥區別,合資車的生產線跟國產車的生產線都是共用的,工人也是同一批,這個年代還在舔合資有意思嗎。

  • 6 # 安鵬飛2553

    汽車的整體質量可以分為三部分

    1.汽車的三大件質量

    2.汽車的整體裝配質量

    3.汽車配件的質量

    目前國產三大件質量基本過關,但是整個汽車的整體裝配質量和汽車配件的質量還是跟合資企業的有差距,這是跟我們國內整體的質量認知和技術儲備思維有關,配件質量方面,不願投入大量資金基礎原材料研發,一味模仿,另外國產整車廠商一味的壓低配件廠商的利潤和拖欠配件廠商的貨款,導致配件質量不穩定。整體裝配質量方面,由於國產廠商不注重保護員工的利益,總是想降低員工開支,導致員工工資偏低,員工對企業沒有獲得感,無法培養熟練的工人,導致裝配質量不穩定。

    所以不得不承認國產車的整體質量與合資品牌還是有一段差距

  • 7 # 一杯清茶182860292

    因為有一幫腦殘車黑,不管任何一個國產品牌車出問題就一下把所有國產車都黑了,不說具體品牌張嘴閉嘴國產車如何,這種傻逼腦袋絕對有問題,中國那麼多國產品牌,任何一個品牌也代表不了所有國產車,按照這些腦殘的理論,只要有一輛合資車出問題就可以說合資車不行嗎?

  • 8 # 轉身淚傾城D

    竟然還有2貨質疑車子的質量?都什麼年代了 你看見有幾個國產車天天去修車 天天壞誰還買 同價位的國產車一點也不比合資差 差的是人的心裡 現在舔合資一點意義也沒有

  • 9 # 快樂天使60593

    這個問題太特麼刺激了。狗不理剛處理完差評,這針對面這麼廣的差評,老大一批人不服了。逼急了會跳起來說,“我們早領先世界水平了,說不好的,你行你出來試試”

  • 10 # pan潘老師

    國產車的質量給人感覺差的原因有亮點,一是成本的壓力,目前國產車主要存在於低端,受售價的影響。成本就不能太高。所以許多的好材料就得精打細算。但已經比合資車的用料好多了。合資車的用料和簡配,你去看看就不用說了。第二就是工人的裝配技術問題了。就是說中國技工的數量和質量和合資要差的很遠。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合資車簡配了那麼多,但乘坐的感受就是比國產車好。這不是設計的問題。目前很多的國產車的設計都聘用了外國的知名專家。可以說在設計上,中低端我們不差什麼。但在裝配技術上我們少了積累。

  • 11 # 東北全子

    比對10年之前的車輛無論質量或工藝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國任人總不能讓一個剛會走的娃娃去參加奧運比賽吧,給國產車廠家一點時間,相信國產終會崛起。

  • 12 # 飛秒剛

    關鍵不是裝配,而是研發和實測!車仿出來了,但是不知道關鍵點在哪裡,就無法把控質量。所以需要時間來積累。就像現在的國產車跟十年前的就是天差地別了!

  • 13 # 雖遲但到香蕉君

    國產車質量真的差嗎?國產車比合資車差嗎?

    只怕不見得!

    君不見本田產機油,高速失速,全系列碰撞實驗成績倒數,這都是會死人的致命缺陷,結果人家不也每個月賣的上好;

    銷冠大眾就更不說了,燒機油,一鍵火化,碰撞測試成績稀爛等

    說回正題

    國產車這個標籤,指代的不是一個整體!

    國產車各個品牌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大到比優秀國產車和合資車之間的差距都大。國內車企目前的現狀:

    龍頭:吉利,長安,長城

    二流:比亞迪,上汽(榮威,MG),奇瑞,一汽紅旗,廣汽傳祺,寶駿

    其他國產品牌基本可以定義為雜牌,市場表現並不好,不建議購買。

    2. 其實國產車很多部件都是用的國際大廠(一級供應商)提供的商品。

    比較常見的大廠供應商:博世,電裝,德爾福,愛信,採埃孚,博格華納,飛利浦,霍尼韋爾等等

    雖然大廠的產品往往質量更有保障,但也並不是百分百就不會出問題的;

    而且,出於成本限制,國產往往都是採購的大廠的低端產品,無非求一個質量穩定,但是效能上就不能有太高期待了。

    3. 同級別車型,合資車的價格區間比國產高約30%-50%

    以緊湊級SUV舉例,國產主流的H6,CS75,博越等的價格區間基本在10-15萬;

    同級別的CRV,途觀,RAV4價格基本在18-25萬;

    這中間的差距一目瞭然,受成本限制國產車在某些方面肯定不如合資車,但是絕大部分絕對是更厚道的。

    4. 合資車因為車更貴,通常也就意味著車主條件更好,所以很多時候停車基本都是在車庫,而不會在外面風吹雨打;

    我認識的合資車主基本全都雷打不動,定期到4S店保養,而國產車主就不好說了;保養都是如此,出了一些小問題之後的處置往往也是差別很大的;

    合資車主活動範圍基本都是鋪裝路面,很多國產車是要“上山下鄉”的,強度大自然更容易出問題

    5. 絕大多數車主是不懂車的,我身邊接觸的基本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設計師,工程師,但是懂車的車主十之一二,更不要說普通人群了,那些張口只會合資怎麼還是比國產車好的,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而且汽車也算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領域,科技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不要盲目聽信“老師傅”的話。

    手機碼字不易,結尾了

    總結

    請多關注優秀的國產車品牌,如果非要往坑裡跳,請自行負責。

    不要崇洋媚外,也不要好為人師

    技術上,國產車和國際頂尖車企差距還是有的,但是那些先進技術和那些十來萬的合資車沒半毛錢關係,二十萬以下,國產是比合資更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胸或者胸太大有給你帶來什麼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