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鄰居家周姐前幾天和我說了一件事,她的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 前陣子,已經回老家的老鄰居,曾經在同一個小區居住的時候,和母親玩得比較好。她打電話告訴周姐母親,她的小女兒要結婚了。 隨後,母親自己微信給對方轉了500元隨禮紅包!對方也收下了。 周姐當時和我說,其實錢倒是不多,就是作為僅僅一個鄰居關係,又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對方收這禮金錢合適嗎?大家覺得呢?
11
回覆列表
  • 1 # 居安思危259197241

    謝謝您的邀請!至於您提出這個問題,我是十分贊成您母親的做法,也會給予大力的支援,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還那麼懂得重情重義, 雖然說只是過去的一個老鄰居,而且還分隔異地,可想而知她們以前的情感是多麼深厚啊!在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下,這個人情應該做, 也必須做,餘生不多,友情永存!精神可嘉!我們年輕的這一輩,還得好好向她學習,人情世故,珍惜相識的緣份,千萬別做:人走茶涼!

  • 2 # 絲語情話

    這件事很糾結,這得視平時的隨往而定。平時隨往正常,那麼,既便是身處外地,鄰居如果逢紅白喜事,自會透過不同途經告知,這種情況下,必須得隨禮。如果未告知,的確不知道,那就另當別論了。既便是事後偶然知道了,紅事兒可以補隨,而白事兒只能是表示欠意了。

    因此,為了避免這類糾結而又尷尬之事出現,近年來,在我們當地,逐漸有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新習俗。比如:某家庭有紅白喜事,考慮到不久舉家外遷,或是家庭成員偶爾回家住一段時間,亦或是常年不在家生活。這種情況下,只會接受至親隨禮,鄰居之間出於友好往來的隨禮,一概不收。同時當面說明解釋清楚,這樣做至情至禮,鄰居們大多也都理解。

    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收鄰居們的隨禮,就不欠鄰居們的人情,正所謂無“禮”一身輕。如果,收了鄰居們的隨禮,之後,常年不回家生活,鄰居有事兒,知道了當然會隨禮,不知道又感覺欠鄰居的,一旦會了面,便會非常尷尬。

    所以,最好解決辦法,是自家心中有數。如做不到和鄰居們正常往來,就要早作打算,提前知會鄰居,自家有事兒不收禮。避免之後鄰居家有事兒,漏隨禮,因而會感到內心不安,很難為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年前公知真的很盛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