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折的楊過
-
2 # 神經在發燒
“神”和“佛”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無處不在,飄忽不定,高高在上。
一個是傳奇故事,滿載著智慧和文化,力求紮根在土壤裡,征服人心。人們稱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 :~仙。~怪。~主。~社。
還有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天神,雷神,雨神,土地神,無所不能,飄忽不定,頭上三尺有神靈,它隨時都在,你看不見他,你幹什麼它都能看見。我們所知道的神,只是神話傳說,神話故事,它不是宗教,不是信仰。
“佛”,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
佛,是什麼意思呢?佛是古印度的梵語,它的意思是智、是覺;智是體,覺是用。在中國文字裡面找不到這樣的字來翻譯,所以用音譯。 這個智有三種,覺也有三種。智,第一個是一切智,第二個是道種智,第三個叫一切種智,這個是“佛”這個字的體。
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總相,總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種智是知有,一切種智是知道空,佛門裡面常講“萬法皆空”,這個是一切智。
萬法皆有是道種智;也叫道種慧,道相智,就是了知一切諸法別相的智。別相是各種差別的道法。這是菩薩的智慧。
一切種智,又叫一切相智,就是通達總相與差別的智慧,這是佛的智慧。智慧起作用就是覺悟,覺也有三種:一個是自覺,自己覺悟。第二個是覺他,自己覺悟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覺悟。佛的全智,包括兩方面的大智慧:一個是縱深的,一個是橫面的。
這個縱深的智慧,佛家稱為“如所有智”;這個橫面的智慧,佛家稱為“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深入法性最深的一層的智慧;“盡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智慧。
佛的 盡智,就是斷盡一切煩惱,得入無學位之無漏智慧。
“神”和“佛”不在一個層面上,神是迷信,佛是信仰。
-
3 # 澤仁德喜
“神”和“佛”最大的區別在於,萬物乃是“神”造的,意思是,我們的心外,還有一個萬物主宰者,而“佛”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換句話說,所有眾生皆是佛,因為內心的貪慾分別意識,造成了眾生與佛的區別,如果眾生放下貪念分別的意識和觀念,就是佛,因此說,“佛”無心內心外之別,當下一如!
-
4 # 駢邑山人a
人死後,就成了鬼,若這個鬼很有福德,就是在人間時做了許多好事,積了一些福,就會被任命一個官職,就是神。可見,這個鬼就相當於人間的老百姓,神就相當於當官的。
所以,神並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就是我們自己。就像一個人本來是老百姓,透過公務員考試,就進入了仕途,人還是那個人,只不過身份變了。
佛也是人修煉成的,首先是跳出了三界,不再進入輪迴,其實從阿羅漢開始就不入輪迴了,阿羅漢繼續修煉,直到菩薩,最後是佛。
宇宙間有許多的神,各種仙,與此相同等級的生靈許許多多,名字可能你都沒聽過,就像世間的生物,有很多,具體多少連科學家也弄不清楚。還有各種魔,不可勝數,這皆是由世間人心及行為的複雜性所感召形成的,雖然複雜,卻遵循嚴格的自然法則而執行,神也無法改變,我們說過,神就是公務員,他們主管一方事物,沒有我們認為的那些特權。而佛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普法者,也無法改變自然法則,他只是教我們如何去正確的遵循自然法則。就像交警,你闖了紅燈,他就處罰你,雖然之前他一再告誡你不要闖紅燈。
世間的人無時不在受到宇宙的懲罰,但這些都是人們自己感召來的,一絲一毫都不會錯。你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是你自己辛苦得來的。但大多數人不這樣認為,他們把自己的一切不幸歸於他人和外界,怨天尤人,不思悔改,在業海中浮浮沉沉,愈漂愈遠。
-
5 # 一路有你——人生無悔
—— 心善成佛,品質的象徵。神出鬼沒,力量的象徵。
…… 佛多指出家的人,脫離婚姻的人。神多指仙界人物,即神仙!
~~~~ 你既然脫離婚姻了,我的機會就多一點,你既然不參與世事了 ,機會就留給我吧!遇事就~求佛吧!(只有心善的人才會讓步,讓路給你了,你就有出路,你就有機會。)
-
6 # 月山abc
沒區別,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說法。所有宗教文化都在闡述一個共同的宇宙真相,一個神秘的超越人類思維侷限性的真相,所有精神類知識和信條都建立在它的基礎上。所有宗教的盡頭都是體悟人類殊勝本性,那就是——覺醒!
-
7 # 雲下閒叟
神——指具有一定功力,道行,的人或仙,通常在六道中。
佛——指智慧達到彼岸,簡單可以理解是對大徹大悟的尊稱。修成佛的,都脫離六道中。
-
8 # 袁聰
“神”:是指人間社會傳統傳說傳奇自然天仙,是指中國歷史上人間凡人修煉成仙,是人們心目中的嚮往的自然天仙和人間社會崇拜偶像修煉成功的仙人。
“神”:是中國本土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本土原始自然生態各種“神仙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神”:是中國本土道法自然、道家文化的自然“神”,是中華文化中的“神仙文化”,是中國人文自然科學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完美演繹,是中國式人文自然哲學與哲理和中國式人文社會哲學與哲理相結合的完美演繹,例如人活著的自然生命運動現象稱之為:精神、眼神、心神,神人、神氣、神態、神秘、神奇、神經;人死後稱之為:死神、鬼神、家神(祖先、祖宗)、人神、神明、神靈、神魂等,中國人尋根問祖,家庭、家族、氏族、宗族屋內供奉著祖先、祖宗的牌位,屋外、野外墓地樹立著仙逝的百姓墓地墳墓祭祀碑。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帝王廟堂、帝王、諸侯將相死後修建埋葬的陰靈、陰魂地宮等。中華文化是“神仙文化”,中華民族崇拜、崇尚“神仙文化”。
“佛”:是“外來”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輝煌的文明和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是中華佛家思想、佛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佛”:通常的定義是指人們人為的人文思想觀念、精神意志、思維導圖與思維模式,主客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心情、心理、心態塑造出來的各路、各種各樣的挽救、拯救人們思想品德、思想精神、思想意志、思想靈魂上救苦救難、救渡、超渡靈魂的菩薩。
“佛”:究竟指的是什麼?佛———既不是“神”,又不是“仙”;佛———既可有,又可“無”,到處都存在,無處不存在;佛———不是自然原始生態的物質模式和自然生態物體法則,佛———是人類社會文明和文化塑造出來的人文唯心的像形、象形形象;佛———是人們心目中的人們思想意志、思維靈魂的信念和信仰;佛———純粹是人文唯心主義、聖潔崇拜、崇高,淨化心靈的文化;佛———教化人們慈悲為懷、慈善至上、弘善化惡的人文精神、慈心品質與善心靈魂。
“佛”———是人們追求幸福、嚮往美好天堂的文化;是人們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品質、人文靈魂、人文意識、人文意志,淨化思想觀念、淨化思維智慧的層次與境界的心靈感應、感受、靈魂召喚的意識形態,稱之為:佛。
-
9 # 一老沈一
“神”和“佛”有什麼區別?
區別還是蠻大的。
關於“神”,《不列顛百科全書》有一個定義很值得參考。
該書說:神,“指具有人格意志而不受自然規律支配、神通廣大、變化莫測、長生不滅的超自然體。”
不過,這部書有一點說得未必準確。其認為,“神”,是“中國宗教觀念之一”。
其實,國外也有“神”的觀念,亦可用上述定義來表述。英語中的“spirit”,就是“神”。“holy spirit”,則譯為“聖靈”。
至於中國古代“神”和“仙”的起源及區別,已經寫過一篇問答,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出來看看。
關於“佛”,是一種簡稱,全譯是“佛陀”、“佛馱”、“浮屠”、“浮圖”等等。這都是音譯。
“佛”的意譯,是“覺者”、“知者”、“覺”。
“覺”,包括三層含義——即“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
“自覺”,就是自身覺悟;“覺他”,是啟發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具備所有“殊勝德性”。
凡夫俗子,一“覺”不“覺”;修行之後的“聲聞”和 “緣覺”,是具備了“自覺”;菩薩,能夠具備前兩“覺”。
只有“佛”,才能達到三“覺”皆備。因此,“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那麼,有誰達到了這一最高果位?換句話說,都有誰可以稱為“佛”呢?
佛教中的“小乘”教派認為,只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可以稱“佛”。
這個“小乘”教派,包括原始佛教和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時期大約20個佛教教派在內。
其實,所謂“小乘”,是後來“大乘”教派產生後,對之前教派的稱呼。“小乘”自己並不這樣稱自己。
公元1世紀前後,“大乘”教派形成。其認為,以前的教派,乘坐的是“小車”,現在,他們乘坐的是“大車”。“乘”,就是“車”。大車,可以拉載更多的人。
大概正因如此,“大乘”教派認可的“佛”,也驟然增加——三世十方,凡一切覺行圓滿者,皆可成佛。這就是所謂“無量無數佛”,也即“十方恆沙諸佛”。
具體來說,有過去世的佛,即“過去七佛”、“燃燈佛”;有未來婆娑世界的佛,即彌勒佛;東方有阿閦(chu)佛、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
“大乘”教派,以“至佛果”,也就是經過修行“升級”為終極目標。
《法華經.譬喻品》說:“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智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
“大乘”,還為眾“佛”起了十大名號——即“如來”、“應供”(音譯為“阿羅漢”)、“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這裡面,最常用的是“如來”和“世尊”。
“大乘”,認為“佛”生來具有不同凡人的“三十二相”;還有細微特徵“八十種好”,合稱“相好”。亦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特質。並有“七勝事”和“三德”,合稱“大定智悲”。
但是,“大乘”和“小乘”一樣,並不認為“佛”是“神”。
據稱,“大乘”“小乘”,皆源於釋迦牟尼的思想。但已無法考證。
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本名是悉達多.喬達摩。其父為淨飯王,母為摩耶夫人,屬於剎帝利種姓。
喬達摩,大約生活於公元前6-前4世紀之間。那個時候,種姓制度已很森嚴,吠陀宗教文化佔據統治地位。中下層種姓中,蘊藏著對婆羅門傳統宗教的不滿。
喬達摩接受了婆羅門宗教中關於“法”、“業”、“輪迴”等觀念,但他強烈反對“天神”和“靈魂自我”等觀念,於是在29歲的時候,放棄了王子的優渥生活,開始對人生現實狀況和價值目標進行全新的思考。
經過六年的思索,喬達摩在35歲的時候豁然頓悟。他承認,人生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在於“惡業”;而“惡業”是人內在的缺陷,比如貪慾、瞋惑和愚痴造成的。要擺脫這一切,只能靠修行,修行的根本點在端正認識,保持善的道德動機。人的解脫,既不是神意,也不是宿命。
可知,從佛教創始人那裡,就不承認“神”的作用。
印度古籍《小尼迦耶》中,收錄了《佛本生故事》,透過547個傳說,講述了釋迦牟尼成“佛”前的傳說,說他曾轉生為人,也曾轉生為神,還轉生做過動物,最後才成為“佛”。
這也說明,“佛”是喬達摩的最後選擇;也說明,“佛”,不是“神”。
大約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佛教內部已經分出了不同派別。他去世後的幾百年間,召開過幾次“佛教集結大會”。直到1954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第六屆“集結大會”。
佛教一般被分為三大部派——古代部派、大乘部派和密教。各大部派之下,還分若干派別。
中國最早去“西天取經”的不是玄奘,而是東晉高僧法顯,399年從長安出發,412年返回。著有《佛國記》,亦稱《高僧法顯傳》、《歷遊天竺記》。
-
10 # 相逢是緣8888666
神和佛的區別很大,佛是十法界最究竟圓滿的,佛有無量智慧無量壽命,無量神通。神就不同了,也和人間一樣,職位也有高低,神通也有大小。最高天界的神福報享盡還要墮落到六道輪迴,所以能保持正心正念非常重要。
-
11 # 叢林利爪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莊子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膚白貌美大長腿!所到之處,風和日麗、碧空如洗、春暖花開、疫病消散、四海昇平,五穀豐登!
太乙救苦天尊居“青華長樂世界”,誦唸天尊聖號,可解憂排難,化兇為吉,功行圓滿,白日昇天。
神的視界裡是沒有業力和因果的。神是世界的創造者和規則的制定者,可以改世界也可以改規則。可以賜福也可以降下災禍!
神創造的世界是實時演算的,下一秒什麼都可能發生!任何人都有權去改變世界。
-
12 # 巽丙
神是人類思想高智商硏自然綜合之頂峰。佛是人類與生靈曲折發展鬥爭升化極端而飄忽不定的霧霾。道是修正神佛極端的力量。
-
13 # 無尤居士
無論神佛都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是人們在尋求心靈的慰藉時所虛幻出來超脫人類的一種超自然的存在。
而神佛的稱呼只是因為文化不同,因此命名不同罷了。而人對於各種神佛所具有的人類意志也是人類自己強加上去的。因為無論成佛成仙都要無私無慾,六根清淨。這顯然已經拋棄了作為人的屬性。但是完全拋棄了,又會顯得不近人情,無法普度眾生。
神佛如果只有神性,或者佛性那麼就跟人類沒有半點關係,又怎麼會福澤於人,降禍於人?如果神佛只有人性,那就無法成佛,人性慾望太多,怎能成身成佛?
不同的文化對於自己所信仰的稱呼和命名都不相同,因此無論是神,是佛,是仙還是其他都是一種人們情感上的寄託,只是為了相信生命會以不同形式無限延續,為了讓自己好受些而已。
-
14 # 麥客MAIKE
神和佛不是一個概念。
神是先天就有的,是不死的,無所不能,神通廣大,不具有物質軀體,但有軀體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現象的擬人化,譬如中國古代的盤古、女媧、玉皇大帝,西方的宙斯、雅典娜、上帝。可以說,神無處不在,我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說神在宇宙中會隨時出現,主宰我們人類的命運。
而佛教是不承認神的權威的,並不認為存在什麼超越人類認知的神靈,即使是神,也會有生滅,逃不過因果輪迴,在佛家眼裡,神也只不過是芸芸眾生。
佛,梵語意為“覺者”,是佛教徒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佛不是神,也和我們一樣是人,“人人皆可成佛”,並不是想象出來的那麼虛無縹緲。佛在每一個心中,只要自覺醒悟,專心修行,具有無量智慧德能,就可以作佛。但佛也有生滅,當福報想盡時,就會墮落輪迴,即所謂生滅。
所以,佛和神有本質的區別,神是摸不著、看不著的,只存在於人們的心中,而佛是時刻在我們身邊,只要自己有心,就能立地成佛。
-
15 # 驛動星期六
神是一種圖騰,一種崇拜,一種固化的信仰,人一旦有了這種崇拜,就會視其如命終身呵護。神具有向心力,具有單向目的性和遠古歷史根基性。
佛是一種悟性,是一種哲學感悟,是一種善念慈悲,佛是一種思想沉澱,是一種心靈淨化途徑,也是一種信仰,但不會固化,佛學是一種系統的哲學思想,具有輻射思維屬性,也就是多向性,佛學思想具有可塑性,辯證邏輯性,具有傳承性。
神和佛是兩個概念,神是族性信仰,佛是個人信仰,神是個人依附整體,佛是眾人聚合成整體,神具有統一性,佛具有歸一性。神是氣場。佛是意念。
所以,人們敬神,信佛,同時也拜神拜佛,神主靈魂,佛主信念,古代天神就是其中一種。天神之下卻有眾多佛念,所以叫佛海無涯,修行成仙。佛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明之魂。至此神佛歸一,人的思想到了這一步,便是萬眾矚目,人心所向,皇,便由此誕生。
-
16 # 智慧的心42490433
神,此處特指聖經中記載的那位稱為“自有永有”的神,祂是宇宙萬有的創造者,是一切的源頭,是萬物的主宰,祂是初,也是終,萬物都為著祂,藉著祂,也出於祂。佛是什麼?簡單說就是智者,覺者,能知覺領悟宇宙人生的奧秘。這不難看出,神是創造者,佛是受造者。神創造一切,佛僅是去認識神的創造。神能使無變有,佛則只是一種思想方式的存在。因此,把神與佛類比,是大錯特錯的。
-
17 # 俚言雜談
神與佛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神是與生俱來的,佛是後天修成的。
什麼是神?在世界各地即各個人類文明的區域,都有其特有的神。雖然名稱叫法不一,指向都是神。
那麼,神的一般定義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屬於神學的範疇。大致說來,神是具有人無法理解和無法描述的、支配宇宙萬物的一切的力量的超然的存在。
(在古埃及以及世界各地,都存在太陽神崇拜)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神就是至臻完美。我們之所以知道我們自己是不完美的,是由於,在我們的心裡都有一個完美的標準。
柏拉圖心中的神,是所謂的理性思考的結果。對於神,我們雖然說不清楚,但是,我們知道,神就在那裡。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神就是至善與完美)
在中國古代,神的形象是可以被人為地描述的,也就是說,人們發揮感性來想象神。如若不然,我們的古人,又如何能夠那麼熱衷於偶像崇拜呢?
當然,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一段泛神論盛行的時期,即都相信萬物有靈。也就是說,除了天地萬物的創造者為神之外,所崇拜的人或者物的精靈也可為神。比如,土地公公是神,村口的大槐樹也可以是神。
(在中國古代,皇家祭祀的場景)
“神”這個漢字,就是由表示祭臺的"示"和表示雷電的"申"構成的。出於對駭人的電閃雷鳴的迷惑和敬畏,古人搭起祭臺,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就叫拜神了。按照《禮記》的說法是:
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
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常說你走神了。這種魂不守舍的樣子,意思即你的魂魄與身體分離了。古時,魂魄指的是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按照道教的說法,魂是陽神,魄是陰神。
什麼是佛?佛當然是佛教的說法。佛教的創立者釋迦摩尼被稱為佛或者佛陀。佛陀(buddha)是覺悟的人的意思。可見,佛陀的前身是人。
(釋迦摩尼佛像)
釋迦摩尼,原是現今位於印度東北方的古代迦毗羅衛國的一位王子悉達多。他被後世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即釋迦摩尼。
公元前6世紀前後,在印度次大陸,封建領主和武士階層(剎帝利)崛起。他們欲與把持印度教經典解釋權的知識分子祭司(婆羅門)分庭抗禮。
王子悉達多,在經過離家苦修之後,終於,在一棵菩提樹下覺悟,從而創立了佛教,自己也成為了佛陀。
(觀音菩薩像)
佛教在傳播過程中,形成了分化。一支進入東亞腹地(包括中國),即大乘佛教;一支進入東南亞,即小乘佛教。分化的過程很複雜,在此只能簡單說幾句。
大致說來,原始佛教與印度教一樣,都是關注個人救贖的宗教。在原始佛教分化之後,信奉小乘佛教的,只可以自顧自修成羅漢 ;信奉大乘佛教,可以依靠菩薩慈航引度,從而修正正果。也就說,大乘佛教有菩薩,小乘佛教沒有菩薩。
(十八羅漢之一的形象)
羅漢,是阿羅漢(arhat)的簡稱 。意思大約是,殺盡心中的煩惱之賊,從而使得自己解脫生死輪迴之苦。在小乘佛教中,羅漢是佛陀弟子能夠得到的修行最高的果位。
菩薩,是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簡稱。菩提,即菩提樹,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薩埵,即有情,悲憫眾生。菩薩是修正正果(只需要經過下一個輪迴即成佛)之後,由於悲憫天下人之苦,才回到這個世界普度眾生的。
按照原始佛教的教義,菩薩必須是印度本土的人,就連出生在邊陲地區都不行。後來,在中國,菩薩逐漸中國化。比如,觀音菩薩,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大家所熟悉的女性形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另外,菩薩的救苦救難,不僅僅侷限於人類,也包括其他有生命的動物。所以說,菩薩的化身,不僅僅是人而已。
神和佛有什麼區別?最後,咱們來小結一下吧。神與佛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神是與生俱來的,佛是後天修成的。
如果信奉一神教,比如基督教,那麼,神就是唯一的;如果信奉多神教,比如道教,那麼,神就有許多個。
如果信奉小乘佛教,就尊奉佛祖釋迦摩尼為唯一教主,信眾自身修行的最高果位為羅漢。
(洛陽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皇家佛寺)
如果信奉大乘佛教,就認為三世(前世、今世、來世)十方(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有無數佛 。另外,還有大慈大悲的菩薩下凡,普度眾生。
顯然,大乘佛教的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較為契合。所以,幾千年來,大乘佛教就得以在華夏大地紮下根來,直至枝繁葉茂了。
-
18 # 與師同願
神是相當於一種職業,而佛(相對於神)是無職業。神是由人,或“別人”封的,而佛是靠自己覺悟的。
神有一定的超能量,而佛是在他基礎上,能看清事物本質的。
神有我執,而佛無我,圓滿。
神在五行中,而佛超出三界不在五行中,脫離生死輪迴。
-
19 # 微洪範
中國文字的神奇之處是:只要追其源泉就能洞析這個所代表相應事物的語文的根本意思。“神”與“佛”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超自然”的存在,而後者是“人”。
說文解字注釋“神”是:萬物的引申者。而古漢語字典註釋“佛”是:修行完滿的人。倆個解釋都非常明確的解釋了“神”與“佛”的根本意思。
所謂引申萬物亦即宇宙萬事萬物的締造者,此為無中生有者,所以是具神通的超能者。其分先天與後天。許慎在說文解字主要是指前者。
而“佛”即修維完滿的人。這個要從最真確、最純粹的佛教說起。話說約公元前5世紀,南亞次大陸即古印度風行婆羅門教(印度教前身)。
當初生於迄尼泊爾的釋達多王子眼見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婆羅門教的支援下產生諸多的人與人之間的嚴重不平等現象。即29歲出家苦修,至35歲終大徹大悟,啟創佛教,其教本義是抗衡婆羅門教的。其成為“佛陀”又稱“如來佛祖”、“世尊”、“釋迦族之聖人即釋迦牟尼”等等。
釋迦牟尼所立的佛教是無神論的…這些從其名就可知其根本之義。請看,“如來佛”就是:一從真理而來的人。“世尊”就是人世間的尊者。由此我們也很自然清晰為什麼之於佛教的最高層面的“世尊”,道教為啥其最高層面稱謂“天尊”(比方元始天尊)了。因為前者是世間之尊,而後者是上天之尊即“神”。
甲骨文中沒有“佛”這個字,迄可見其最早於東周的篆書。但“佛”這個形聲字的左右結構之字(人與弗)均見於甲骨文。
人字就不用解釋了,而右邊的“弗”字在甲骨文中就是:矯正彎曲了的箭的意思。引申為糾正錯誤的意思。因此“一個人能糾正其自身的錯誤者就為佛了”。此義深刻地貫穿著佛教的核心理念,比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無不從此而來。
好的,最後小結神與佛之別:神是超自然的存在,當然這個“自然”是人們迄所能認知的這個“自然”,並非老子心中的自然。佛就是修行完就的人。
-
20 # 一個有故事的收藏人
說太詳細了太麻煩。簡單說所謂的“神”尚在六道輪迴中,天福享盡下墮惡道受苦。“佛”已出六道輪迴住於涅槃之中。看官自己體會!
回覆列表
神、佛、仙,其實分屬不同的系統,嚴格來說是有明確的分界的。
以《西遊記》為例:
玉皇大帝
天界是“神”的系統,最高領導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下面是不同級別、不同職能的天神,比如四大天王,閻王、龍王,以及掌管風雨雷電的神,最低級別的是土地之類的小神。這個系統是上界的朝廷,有組織、有編制、有職能。
如來佛祖
太上老君
道教是“仙”的系統,最高領導是太上老君,下面是他的徒子、徒孫。這個系統比較鬆散,仙有點像古代的隱士,大體上各玩各的,比較自由,像太乙真人、赤腳大仙、鎮元子都屬於這類。
基本的分類是這樣的,實際上像人類社會一樣,關係錯綜複雜。
比如哪吒是太乙真人的徒弟,是仙界弟子,後來歸了天庭,幫著玉帝打猴子;八戒本來是天神,犯了作風問題,在神界混不下去了,就跟著唐僧取經,在佛界混成了淨壇使者。
再拿《笑傲江湖》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令狐沖最早所在的五嶽劍派,大體屬於“仙”,遊離於體制之外,逍遙自在。這一個群體裡,泰山派是道士、恆山派是尼姑,但實質上都比較自由。
令狐沖在去福建的路上,所冒充的福建泉州府參將吳天德,是朝廷任命的武將。雖然級別低,但是他是“神”這個序列的。
令狐沖被逼加入的日月神教,不屬於正規的朝廷序列,但自己又是一個比較森嚴的系統,有統一的信仰(拜火教?),和佛教有一點相似。
任我行強迫令狐沖入教,實質上是要他由“仙”入“佛”,要遵守教規,要吹捧領導,要管理教內事務,太拘束,不自由,令狐沖受不了,所以才很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