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用軍用民用

    很多家庭都是拖家帶口的進城生活工作,但是我國農村依舊還是有部分中老年人留在農村種地耕種糧食,很多老年人都認為,農民如果不種地那怎麼算農民?不種地吃什麼,如果都不種地了那哪裡還能買得到糧食。

    雖然這幾年國家對於農村種地出臺了各種政策,扶持和補貼也不斷,但是對比選擇出去打工賺錢,大家還是依舊選擇外出打工,但是進城工作總歸有個頭,那麼以後農民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現在農村面臨的很尷尬的局面,農村新一代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從70後開始幾乎都選擇了去外面打工,乃至在城市買房定居,不說沒有幾個人願意回到農村生活種地,其實農村年輕人會種地的也沒有幾個。而老一輩的農民,年齡多大了,種地還能堅持幾年呢?得到幹不動的那天,農村的地誰來耕種,糧食誰還會種?如果糧食全靠進口購買,這種方式怎麼能長久下去呢?

    所以農村農民該不該種地呢?做為農民本身完全看不懂,對於農村的未來又會有多少人能看懂呢?糧食價格低下,耕田種糧食收益比不上外出打工,依靠種地很難維持一直上升的生活開支,會種地願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村田地荒廢越來越多。水稻,大豆,玉米價格一直不景氣,今後該如何面對?

    種植面積小了,抵不上外出打工,擴大規模種植,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僅賺不到錢,還可能會虧損。糧價不穩定,收益不景氣,這是農民不願種地的根本原因之一。

    種不種地?大家真的看不懂!對於這個問題多數人都是盲目的,因為只要能夠滿足當下生活,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

    如果歲月靜好還好,可是現實的我們都在負重前行,說到底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那麼你覺得該不該種地呢?

    農業也是高科技,事關國家安全。戰略大師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早在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利用貿易導向促使魯國放棄了糧食生產,在該國發生糧食危機的時候再高價售賣糧食,控制了魯國的經濟命脈,從而不戰而勝。

    日前,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釋出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釋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今年將有27個國家出現糧食安全的問題,從亞洲的阿富汗到海地,再到中東的奈及利亞、喀麥隆等各個國家,都會出現飢餓人口急速上升的情況。

    這些國家中有不少糧食進出口的大國,出現規模如此浩大的糧食危機,將會嚴重影響到全球糧食安全,沒有任何一個區域可以倖免於難。

    按照這個局勢演變下去,聯合國預測到2030年以前,世界上將會有超過8億9000萬人受到影響,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的近10%!也就是說,全球每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吃不飽飯的。

    由於經常遭受極端氣候衝擊,南部非洲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認定為極端天氣多發區域,在過去五個種植季節只有一次出現了正常降雨。2020年,儘管經受了降雨遲到、旱期延長、零星強降雨以及蟲害暴發的影響,南部非洲的玉米收成同比增長了8%,主要因為尚比亞的收成提高了69%,南非的收成增長了38%。這是南非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豐收期,過去10年,南非每年的主要穀類作物產量佔該地區總產量的30%以上。

    在國際上,預計玉米、小麥和大米的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如果全球糧食供應鏈不因疫情而出現故障,糧食短缺國家可能會從較低的世界糧食價格中獲益。然而,由於降雨量不足和經濟困難,辛巴威的玉米產量下降了57%,而乾旱也影響了史瓦濟蘭、賴索托、安哥拉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的糧食產量。

    農村地區糧食缺口預計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達到峰值,屆時小農家庭將耗盡自己的糧食儲備,而下一次豐收預計要等到2021年4月。在辛巴威大部分地區、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莫三比克南部等受旱災嚴重影響的地區,青黃不接的時間預計還要更長。

    此外,今年沙漠蝗肆虐東非、南亞等地區,更讓糧食產量雪上加霜。

    聯合國糧農組織稱,每隻沙漠蝗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其自身體重,而一個沙漠蝗蟲群,每平方公里大約有4000萬隻蝗蟲,也就是說,一個這樣的蝗蟲群一天可以吃掉3.5萬人的口糧。

    中國人常說,“飯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面對未知的風險,全球多個產糧大國紛紛開始叫停糧食出口,如果全球糧食供應鏈真的告急,那麼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這一場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嗎?

    雖然這次風浪很大,但從具體的國家來看,仍有部分國家能夠保障糧食安全,安然度過這場風波,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以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為例,三者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根據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資料,2019-2020年度,稻穀年度總消耗量約為1.97億噸,國內稻穀年度產量約為1.99億噸。大米進口方面,2019-2020年度,國內進口預計為250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1.3%,並不存在進口依賴問題。

    2019-2020年度,國內小麥年度產量約為1.18億噸,年度總消耗量約為1.12億噸。小麥2019-2020年度,國內進口預計為350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3%,也不存在進口依賴。

    每年國內玉米進口量為400萬噸左右,相對比我國每年2億多噸的消費量來看,進口占消費比例不到3%,同樣不存在進口依賴。

    何況,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國家早已建立了糧食收儲制度,在主糧生產區建立國家直屬糧倉,從農民手裡優惠收購糧食建立糧食儲備,以便在糧價暴漲或爆發糧食危機的時候有序投放市場平抑糧價、打擊市場投機,保證人民的飯碗不空。

    近段時間以來,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大地,再到江南魚米之鄉,各地著力發展現代種業,不斷提升耕地質量,推動綠色轉型。比如,在東北農村,隨著農民土地保護意識的增強,“保護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悄然興起;廣西從2018年開始以綠色食品為準入標準,打造“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目錄;安徽今年將建成4670萬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以前拼面積、比產量,現在拼綠色、比質量,糧食生產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的農業生產中,智慧化的農業機械更多走進農田,越來越有“科技範兒”的農業生產讓農民掌握了主動權,開啟手機就能設定耕作深度,檢視資料就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智慧農業為農業生產方式帶來了改變。《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19)》預測,今年我國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此前,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我國糧食已連續十幾年豐收,2019年產量達13277億斤,連續5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目前,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遠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穀、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達百分之百,庫存超過一年產量,夠全國人民吃一年。“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韓長賦說。

    據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的全國夏糧生產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2020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進口大國”:2010年起穩居農產品進口量第一

    我國是產糧大國,同時也是糧食進口大國,自2010年起更穩居全球農產品進口量第一。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國人口基數的龐大和消費的升級。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的不平衡。比如,我們熟知的大豆——國內需求增長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個品種。

    在2009-2018的10年中,大豆淨進口量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之後淨進口更是突破了8000萬噸,是國內大豆產量的4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進口大豆中,用於生產豆粕的比重佔總量的75%-80%,只有少部分是用於食用的。

    但這絕不足以佐證我國糧食的外部依賴性。以上圖為例,我包含小麥、大米在內的穀物淨進口量從2015年開始下降,進口量佔國內穀物產量的比重也呈現下降。

    結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來看,統計週期內,我國食品佔進口總額的比重也一直穩定2%-4%,低於美國在內的統計國家(如下圖所示)。

    事實上,我國有一個龐大的“糧倉儲備”。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的資料,目前,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總計庫存有9.1億噸。假如中國14億人口,每天消耗糧食70萬噸,足夠消耗3年半的時間。

    “產量大省”:黑龍江糧產量“養活”16個自己

    進一步,結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各省份(不含港澳臺)糧食產量、人均糧食消費量等資料做一個有趣的統計,各省份糧食的自給情況如下圖所示。

    其中,紅色代表本省份人口數量,藍色代表除供應本地人口外,剩餘糧食產品可“養活”的人口數量。

    (注:此處算式為“可養活人口=A省份糧食產量÷A省人均糧食消費量;額外可養活人口=可養活人口-A省人

    以黑龍江為例,根據統計局公佈的資料,全省年糧食產量7506.8萬噸、人均糧食消費量124.7千克/年、全省人口3773萬,可以算出,本省糧食“可養活人口”60198萬。除去本省人口,還能養活56425萬人,

    也就是說,“產糧大省”黑龍江糧食產量可以“養活”16個自己。

    除了黑龍江,河南、山東等省份也可以供應超出自身數倍、甚至十餘倍的“口糧”。從下圖可以看出,除北京、上海、浙江外的29個省份都可實現“自給”。

    “吃貨大省”:哪個省份人均糧食消費量大?

    最後,究竟哪些省份最“能吃”呢?我們根據統計局公佈的人均糧食(原糧)消費量資料做一個排序。

    如下圖所示,15個省份高於110公斤/年的全國平均線,西藏以207.3公斤/年的資料高居榜首,一定程度上與當地較為單一的飲食結構有關。你所在的省份上榜了嗎?

  • 2 # 三農繼承者

    我認為影響是一樣大的。

    如果我國出現糧食危機的話,不是說你有錢、你有權或者你有糧你就安全了。就算你有錢暫時能買到糧,或者你有權暫時能弄到糧,但當民眾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治安將進入混亂,到時你家的糧食不一定是你家的了,哄搶、偷盜事件變成常態。我國出現糧食危機的話,影響只是從貧困的地區開始,向上層社會和各地區蔓延。影響只是時間先後的問題。

    華夏上下五千年,每個朝代的改變都是民不聊生產生的後果。國家一派欣欣向榮,個個安居樂業,就算個別人對社會不滿也聚集不到雄厚的力量,而引起大場面的衝突,更何況是引發內戰。

    糧食安全對社會的穩定發展相當重要。事實上不只有我國才出現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的這個情況,發展中國家都如此,都是農業落後產生的後果。但是我國情況還算樂觀的,我國農業正大力往現代化高科技農業進軍,我國目前種出來的糧食基本上夠我國人民食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但不影響糧食供給。並且,農業機械代替人工後,解放出來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工業產業反而推動國家經濟和城市的建設。

    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自給自足,但不應放鬆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居安思危,節約糧食照舊履行,糧食生產照樣不斷向產量、向質量、向高效、向低投邁進。

  • 3 # 奎哥96308546

    糧食馬上就會漲價起來的,先是大城市裡面最底層的人沒有錢買糧食吃的。接著而來的就是市混亂,當今的中國。有體力的都是在大都城市,世上的每一個人無論你是男女他不可能餓死,張三有糧食,其他的人沒有必須向你借出來吃,你要是不借就對不起了。首先大城市會搞得烏煙瘴氣的。慢慢的會發展到農村去的,

  • 4 # 使用者高48229

    農民不願種地一是收入低,外出打工一天二、三百元,髙的能達到四百多元,而種地呢,一家既使種十畝地,好的地方收入六、七千元,更有的地方種地不剩錢甚至賠錢,因此很多地方只有婦女和老人仍堅持種地,有的為了自用,有的為了填補家用。

    題主把農民不願種地與出現糧食危機聯絡在一起是不科學的。

    其一,中國糧食尤其是口糧自給有餘,主要靠的幾大產糧區,如黑龍江、吉林、河南及江南丶華北地區的幾個產糧大縣,這些地方機械化程度都很高,而且正向智慧化的方向邁進,絕對不會出現農民不願種地而致出現糧食危機的情況,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滯留農村。

    其二,今後農村需要更多的懂科學、會管理、有枝術的人才,這已不是狹義上的農民和種地,機械化、智慧化會使農業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糧食會更充裕。

    如果真的出現糧食危機,哪些人群將會受到影響更大?有人首先想到的是農民,因為這個人群隊伍龐大,收入水平最低,糧食危機必然會導致糧價髙漲,農民沒錢買。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別忘了農民是種地的,只要有土地在,農民就可以想辦法應對危機。五、六十年代,物質奇缺,所以很多東西都憑票供應,糧食更少,許多人餓肚子。我們這距北票僅二百多里。北票是煤礦區,我們這很多農戶將菜園裡出產的大蒜、蘿蔔乾等偷偷帶到北票賣,有很多煤礦工人見自己的工資僅夠買幾斤蘿蔔乾,買兩辮大蒜,因此家在農村的又都跑回了村。

    人人都要靠糧食活命,假如糧食危機,受影響的是絕大多數平民百姓,那些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下的人群,當然也包括農民,問時會波及到各行各業,引起經濟危機。

    所以為避免糧食危機,國家提倡節約糧食,制定保護耕地種種措施,加大農業投入,出臺各種補貼,相信我們的農村會越建越好,農業會越發展越強,糧食供給會越來越充足,不會出現危機的。

  • 5 # 生產隊長老楊

    問:現在好多農民都不願種糧,如果糧食出現危機對哪些人群的影響會最大?

    現在好多農民都不願種糧,是因為種糧的收入太低,低到最沒本事的人出去到工地搬磚都比有本事的人種幾十畝地收入有高的多。

    搬磚是收入最低的人群,每月三四千,只要出一雙手一點投資都不用,一年能掙四萬多。

    種糧要有投資,還要承擔著自然災害的風險,每畝收入千八百是最高的,經營三十畝地比搬磚付出勞勁要大,而且還要操心,一年最多收入三萬,跟搬磚比就差一萬,跟別人比差的還多,甚至多的多。

    這樣,稍有本事的人誰願種地?

    題主問如果都不種糧,如果遇糧食危機,誰是受影響最大的人群?

    糧食危機就是儲備糧吃完了,國際又糧食封鎖,現種糧食來不及,就是捱餓了,那個人群受影響最大?

    咱們回頭看看六O年就知道了。

    六零年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一年,美國封鎖,蘇聯要帳,全國人沒糧吃都在捱餓,老弱病者首先受影響,禁不住的就都餓死了,身強力壯的成年人吃的就是樹皮穀糠,給我們託兒所的小孩就是稀粥,現在我還記得一個情景和一句活,我們喝完每人一碗,仍舉著小碗喊"阿姨我還喝稀的″!那就要等中午了。

    我們命大的總算活過來了。

    如果遇到糧食危機,全國人民誰也躲不過去,你是百萬富翁想囤糧可是沒糧食可買,你照樣捱餓。別人無糧你有糧,餓極了你們糧也保不住。

    受影響最大的人群就是那些老弱病者,他們會因抗不住飢餓第一批倒下。然後,就看那些"阿姨我還喝稀的″哪個命大了。

    為了別讓那些老弱病著因飢餓倒下,為了別再出現"阿姨我還喝稀的″這樣情景,就多給些農民種糧的收入希望,讓農民回到土地上吧。

  • 6 # 商州剛子

    現在好多農民都不願意種糧,農村土地大多拋荒,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糧呢?是因為種糧太不划算啦。辛辛苦一季子,還不如外出一個月甚至十多天的打工收入。因此,現在還在農村種地的大都是六、七十歲不能外出務工的老年人。大多數農民都和城市居民一樣,吃糧靠買。

    如果再不採取措施,任由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就極有可能出現糧食危機。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受影響最大的還是農民自己。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旦糧食短缺,勢必造成糧價上漲,而糧價上漲會引起其他生活物資隨之而漲,居民個人購買力就會相應下降。作為打工一族的農民工,工作相對來說不穩定,如能正常務工,靠工資收入維持基本生活應該沒有問題,影響不大。如果在某一階段無工可打,生活就會陷入困境。就像今年疫情期間一樣,由於停工停產導致部分農民工失業,失去經濟來源,造成生活困難。

    如今當務之急是對農村土地政策進行改革,採取激勵措施,讓種地者嚐到甜頭,有利可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而有效預防糧食危,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

  • 7 # 廖二哥

    現在好多農都不願意種糧,如果糧食出危機哪些人群的影響將會最大呢?

    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老、弱、病、殘的人影響最大,甚至有可能被鋨死的事情發生。

    人是自私的動物,真的面對大災大難時,人人選擇自保。

    有的人可能認為我的觀點有偏激,有負能量,我只能告訴你,到了那天現實就是這樣,大家連肚子都填不飽了,誰還去做公益活動,談何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呢?保命要緊能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

    有的人認為,糧食出現危機城裡人影響最大,其實這個論點是錯誤的,真的有那一天來臨,還是貧窮的農村人受罪。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在50年代鬧饑荒時,捱餓的都是窮苦的農民

    啃樹皮,吃野菜的都鄉下的老百姓。

    最後總結,題主的這個問題,除非是發生毀滅性人類戰爭,如果不是,按現代人類的發展,鬧饑荒的這個問題是絕對不存在的。

    舉個例子:假如某個國家發生糧食短缺,造成人們鬧饑荒問題,國際聯和組織也會出於人道主義救助。

  • 8 # 開朗的秋天

    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糧?比方說遼西地區有的地方土地根本不夠用,再去包別人家不合適還得給租金,再者說了種的品種也不吃,只能賣了換別的用。

  • 9 # 農哥夢

    如果出現糧食危機、人民會發生恐慌、糧食價格無限度上漲、國家想控制、顧得了東顧不了西、況直沒有那麼大精力去控制全國、動用國家儲備糧也需要時間、層層過關斬將不是一件辦得那麼快的事情、更別說從外國進口糧食來補給、時間更長更難辦。

    一、糧食是保障人民生命之本、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沒有存糧可又是種糧食的人、這些人影響最大、因為他們雖是種糧人、卻把種的糧食全賣了、家中不儲存糧食、把收割上來糧食全都賣出去了、用辛苦而來的種糧錢、換取高價成品糧油、做的是倒貼賣買。

    二、拋荒的打工的農民、這一類人他們的組織在農村、雖說在外打工賺了點辛苦錢、面對高價糧食手中這點錢、夠不的維持生活費也是個問題、短時間還好說、可誰能保證危機多長時間?

    三、城市普通老百姓和失業人員、雖說有組織排程、只能是杯水車薪、面對糧食危機混亂局面、你爭我奪生怕自己沒糧食維持正常生活、虛報糧食不夠大有人在、糧食國家不可能白送、也是要給錢的、錢多的多佔、錢少的少佔、沒錢的能忍飢挨餓嗎、打砸搶局面發生

    四、領導的生活也要受到影響、雖然餓不到伙伕、糧食必經他們排程、肚子肯定餓不著、但工作量增大可想而知、弄不好把前程搭上、最壞的要把命搭上、面對糧食危機不可能、人人尊紀守法

    糧食危機千萬不要發生、希望人民群眾能年年豐衣足食、月月平安、天天開心、時時快樂、國泰民安、走上民富國強、回答結朿

  • 10 # 張三734

    種糧沒有利息可說!買種!種糧!澆地!上肥料!人工!光這六項早就把糧食買到家了,再說了有傳業種糧的!現的土地也不讓種糧了,綠化!種樹!養草!不可出現危機!也沒多大影響,只是農民沒有了收入。

  • 11 # 風雲去哪了

    如果出現糧食危機對所有國人都有影響,至於對誰影響最大,這個要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第一是農民,尤其是那些種糧的農民,當人沒有飯吃的時候啥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相信種糧者手裡存的有糧,這個時候就開始對其下手,輕則向其出錢購買,重則強行搶奪。第二、管理者,因為糧食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大家會認為是沒有管理好所以造成糧食短缺,對其追責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時對於調撥的過度性糧食因時間問題需要逐批次地進行,這樣在分配時難免出現矛盾,一但矛盾被爆光,受影響最大的還是管理者,總之只要出現問題對誰都沒有好處。第三、社會上真正的弱勢群體,當危機真的出現時漲價可能是在所難免的了,這個時候那些低收入階層的弱勢者可能會因為錢不夠而無法買到足夠的糧食,控制價格在這個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不是賣家願意漲價,而是買家願意漲價,所以各種問題都會出現。

  • 12 # 大海16289

    現在好多農民都不願意種糧,糧食出現危機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影響最大。

    首先,一旦國家糧食發生緊張,農民第一時間,會想到回農村去種田和地,做到糧食自給,只要自己種上糧食,就不存在餓肚子,不管天災,還是發生戰爭,也不至於種不出糧食,有田有地就可以養活自己。

    其次,糧食緊張,就讓今天的豬肉,大不了價格高一點,對高收入人群,家裡上班人員多,工資高,一個月收入好幾萬,糧價高,對他們這些家庭影響不大。

    影響最大的是,生活在城市,家庭人口相對較多,拿工資的少,工資又低,平時生活都很困難,碰上糧價上漲,十幾元、二十幾元/斤的大米,讓這樣的家庭,確實影響很大,還有家裡有慢性疾病或殘疾人的,本來生活就很困難,再遇上糧食緊張,真是雪上加霜。

  • 13 # 南磨老李

    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人,沒過苦日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苦日子是怎麼回事,現在的年輕人只要是那些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穿的,還是用的,只要覺得現在沒用就扔了,根本就不珍惜那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地更不用說了,別說種糧食,他們連樹都不願意載,他們說什麼打一個月的工什麼都有了,受那個苦幹什麼!

  • 14 # 雪瑞年豐

    農村房子建得漂亮,在城裡有房有車的那個是靠在農村種糧食發財的?

    經濟社會農村年輕人都往北上廣深闖,希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農村幾乎全是老人在種地!

    還一個更嚴重問題:農村你光靠種地養家餬口,指定老婆討不到。

    在廣州上個班5000一個月,農村2元一斤的米,半個月工資就可以買半年吃的米。

    種地(我家六畝水田)除了夠吃,農藥化肥,種子,打田,收割共發2800。賣糧食430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社會上夫妻離婚率比較高,最主要的問題有幾個?